胡巧:退休不退岗,为检察工作献终身

我讲沙坪坝政法综治小故事㉙ | 胡巧:退休不退岗,为检察工作献终身

我讲沙坪坝政法综治小故事㉙ | 胡巧:退休不退岗,为检察工作献终身

在沙坪坝区人民检察院

有一位档案工作“能手”

即使退休,她仍不退岗

为检察工作献余热

在她工作近三十年来

多次被省院、市院评为档案先进个人

市、区保密先进、优秀档案工作者

区三八红旗手、区优秀党员、区优秀公务员

她是胡巧,她常说

“我热爱我的工作,一如既往。”

我讲沙坪坝政法综治小故事㉙ | 胡巧:退休不退岗,为检察工作献终身
我讲沙坪坝政法综治小故事㉙ | 胡巧:退休不退岗,为检察工作献终身我讲沙坪坝政法综治小故事㉙ | 胡巧:退休不退岗,为检察工作献终身

1981年7月,胡巧调入重建不久的沙坪坝区人民检察院,身兼档案、机要、出纳等工作。那时,她的首要任务就是把楼梯间里那堆凌乱、尘封、霉变、破损的“烂纸”,变成整洁的档案。

第一次接触陌生的档案工作,一切只能从零开始,边学边干。经过她和全院干警的清理、誊写、裱糊、编目、装订等艰辛工作,修复破损档案资料6000多页,完成了2682卷诉讼档案的抢救任务,迈出了沙坪坝区人民检察院档案工作规范化的第一步。

也是从那时起,胡巧对档案工作有了初步的认识,开始理解档案在检察工作中的重要性,一干就是近三十个春秋。

我讲沙坪坝政法综治小故事㉙ | 胡巧:退休不退岗,为检察工作献终身

档案资料庞杂琐细,没有科学的方法和规范的制度,就不能做好档案的管理工作。

对于业务知识的空白,胡巧找来专业书籍自学,也向市检察院、区档案馆的同志请教。通过刻苦钻研,在档案工作实践中不断熟悉业务,摸索规律,总结经验,她很快进入了角色。

在胡巧的努力下,逐步建立起区检察院的《分类大纲》、《归档范围》、《保管期限》等一系列规范化制度,并根据各类档案建立了文书、诉讼档案、卷内文件、全引目录等检索工具。

针对区检察院诉讼档案采用的姓氏笔划检索速度慢、使用不便的问题,她自行设计了《诉讼档案四角号码索引卡片》,按照被告、申诉人的姓名以前三后一的方法确定检索四角号码,在几十秒钟内就能准确及时地调出该档案,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此方法简便易行,曾被市院、渝中区院等单位档案室借鉴采用,为此,也受到好评。

在工作中,她更注重编研工作,编纂了《全宗介绍》、《机关大事记》、《组织机构沿革》、《基础数据汇编》等资料,主动向领导和有关部门提供数据,尽量发挥档案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

随着检察业务的深入发展和信息化建设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实现数字化管理的新要求。

根据市、区档案局和市院的要求,2007年以来,区检察院对库藏各门类档案进行了数字化扫描录入。从1954年以来的文书、诉讼和重建后的技术、基建、会计、照片等档案全部进行了数字化扫描工作。

虽然,扫描任务请了专门公司的人员承担,但为了尽快完成扫描任务,胡巧常常利用休息时间加班加点赶录、扫描。

在炎热的夏天拆卷、装卷,那些“历史的尘絮”沾染在身上奇痒难受。但当看到清晰、端庄的文档一页一页地变成数字化档案时,胡巧又由衷的感到欣慰和自豪。

我讲沙坪坝政法综治小故事㉙ | 胡巧:退休不退岗,为检察工作献终身

根据多年工作经验,胡巧还与技术科同志合作《诉讼档案电子化的思考》和《我和我的档案工作》分别在《检察日报》、《重庆档案信息网》、沙区档案《兰台笔谈》、《沙检预防》等,在报刊上发表。

到目前为止,经胡巧保管的全部档案无一件霉变、损坏、丢失。

1990年至1997年,经过市、区档案局的严格评审,沙坪坝区人民检察院档案管理相继达到重庆市三级、二级和一级标准,并分别荣获省院、市院档案先进集体、区档案优胜单位称号。

在档案开发利用方面,胡巧充分发挥档案部门自身优势,在严格履行档案借阅程序的前提下,为领导决策、各项检察业务的开展、检察院重建30周年纪念活动、规范化建设、检察调研、案例编写、案卷质量检查、十佳公诉人的评选、检察官等级评定、人事任免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查阅提供电子和实体档案,共计近2万人次,3万余卷(件)次。

2009年,重庆市档案局授予沙坪坝区人民检察院“重庆市机关档案工作目标管理示范单位”荣誉称号。也是重庆市检察系统和沙坪坝区第一家达到的示范单位。

胡巧说:“个人的能力再强也是渺小的,只有将自己融入团队之中,形成合力,才能够发挥作用。”

在与同事们相处的二十多年里,同事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事,只要不违反原则,胡巧都会义不容辞,主动热心提供帮助,以真心换真心。

在胡巧看来,档案工作是平凡而琐碎的,但她深信我们各项检察业务的发展是永远离不开档案的。作为档案工作者,也要经得起诱惑,守得住“寂寞”,有了对事业专一的爱,才会写出自己光彩的人生。

我讲沙坪坝政法综治小故事㉙ | 胡巧:退休不退岗,为检察工作献终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