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中国知识分子该有的样子是什么样?

品读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中国知识分子该有的样子是什么样?

王小波算是近代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作家,他的思想、见识还有王小波式的幽默都成就了这样的一个人,也成就了像《沉迷的大多数》这样优秀的作品,在大众看来,他肯定算得上是知识分子,但是知识分子到底该是个什么样呢?我认为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并且值得思考,中国队知识分子还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知识分子,在中国历史上,士农工商四民中知识分子排在首位,更有学而优则仕的特殊看待,这可以看得读书人,也就是知识分子在历史上卓群的地位,也正式这些,造就了文人的中古遗风,王小波在《知识分子与中古遗风》一节中提到《纽约时报》曾为知识分子下过定义,其中就包括“批判社会”如果以这样的一个标准来看的画,中国可能没有真正的知识分子。

品读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中国知识分子该有的样子是什么样?

中国古代的读书人目标是从政当官,读的是四书五经,还包括其他的,但一定都是政府(朝廷)所认定的官方读本,“学会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批判社会?那是不可能存在的,也不会出现的,读书的目的是服务朝廷,如果去批判朝廷,那岂不是在批判自己,自绝后路?这些大概都算得上是中古遗风。那么再看现在的知识分子,就还以”批判社会“而言,又有多少能做到独立的思考,能把真正存在于社会中、人性中的黑暗挖掘出来?博马舍说:“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所以在我看来,真正的知识分子应该懂得批评,不是像怨妇一样的抱怨、宣泄,而是用尖锐独特的视角,去考虑普通人没有考虑到的,去思考普通人想不明白的。

品读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中国知识分子该有的样子是什么样?

这可能是一个人从进入知识分子行列之中所必须具备的前提能力,否则就不叫作知识分子。一个优秀的文学作品,辞藻可以不华美,可以存在语病和错误,但是若是思想不足的话,就像在把足球换成了气球,本质上辜负了文学。这样看来王小波肯定算是知识分子,莫言、贾平凹、周国平这样的算是,像郭敬明还有一些其他青春文艺为名的作家就不敢肯定了。

当然,知识分子的批判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是无痛呻吟,知识分子都有着自己的信仰,这种信仰像有些人信神信上帝一样,绝不敢做出违背神的旨意的事,相同的,一个有信仰的知识分子不敢做也不肯做违背自己信仰的事,这不算是什么高尚的品格或是远大的抱负,我想这是每个人都回有的对信仰的敬畏。

品读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中国知识分子该有的样子是什么样?

我在王小波九二年发表的一篇名为《知识分子的不幸中》看到:“人活在世上,自会形成信念。对我本人来说,学习自然科学、阅读文学作品,看人文科学的书,乃至旅行、恋爱。无不有助于形成我的信念,构造我的价值观。”每个人都一样,从出生开始就不同,这些不同都培养了自己的价值观,也就造就了信仰。

水龙吟曾说,生在这个时代,要么成为“御用”的精英,要么成为“沉默的大多数”我觉得这个总结还是比较完善的,但是真正的知识分子正好是着两种人外的第三种:为自己创造精神财富的精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