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有自卑表現,家長不能一味訓斥,減少羞恥感才是最佳做法

在過年過節的時候,很多家長為了能夠增添一些樂趣,或者說能夠在同輩之間炫耀一下自己的孩子,都會讓孩子出來表演一些節目。即便在這一過程中,孩子本身沒有這樣的意願。相信很多人在童年時期都有過以上這樣的經歷。小王前不久就經歷了這樣一件事情,只不過在這一件事情中,他的角色成為了家長。

孩子總有自卑表現,家長不能一味訓斥,減少羞恥感才是最佳做法

由於競爭壓力比較大,所以小王的女兒有很多特長,這其中就包括跳芭蕾舞。很巧的是有一天小王的朋友來找他聚會。正趕上小王的女兒練完芭蕾舞回家。見到這樣的情景,小王一時興起就讓自己的女兒出來跳一個芭蕾。面對這一情景,小王的女兒顯然是表現的有些緊張。也並沒有想要跳芭蕾舞的願望。小王在看到這種場景之後非常的生氣。於是開始訓斥女兒。他的女兒在見到這種情況之後只能不情不願的跳了一曲芭蕾舞。儘管這個芭蕾舞可以說是用來助興,但是小王的朋友們見到這個場景卻並沒有感到非常高興。因為在他們的童年時期,或多或少也曾經遭遇過這樣的事情。

孩子總有自卑表現,家長不能一味訓斥,減少羞恥感才是最佳做法

這種類似的情緒也會在考試失利的同學身上出現。他們平時的成績可以說是在班級的中上游。當他們的成績下滑時,家長也不會過多的指責,他們只是會一遍又一遍的告訴他們,這次你為什麼沒有考好,你要從中找到原因。除此之外,家長還會不厭其煩地將他們和那些成績比較好的同學進行對比。長此以往,這些孩子可能會產生一些委屈的心理。除此之外,處於這種環境中的孩子也沒有意識到在長時間的家長的指責下,他們會產生一種羞恥感。

這種羞恥感會給孩子帶來怎樣的影響?

孩子總有自卑表現,家長不能一味訓斥,減少羞恥感才是最佳做法

1、自卑

很多孩子在任何場合都能夠表現得落落大方,這種表現正是他們充滿自信的證據。但是還有一部分孩子,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表現出一種自卑的消極情緒。產生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常常會運用指責的語氣。長此以往,孩子就會在這種指責中產生一種羞恥感。一旦孩子在完成某件事情時沒有取得成功,即便是家長沒有對孩子進行指責,孩子的心中也會被羞恥感所圍繞。最糟糕的結果就是孩子即便是沒有做錯事情,在正常的社交場合時也會產生這種情緒。這也就是孩子經常會表現出自卑的原因之一。

2、愧疚感

很多家長在指責孩子時可能只是針對於某件事情,或者說孩子的某一種特性。在批評過後家長或許會忘記,但是對孩子造成的影響可以說是非常長久的。孩子可能會對家長的這次批評進行胡思亂想,其中可能會涉及到對自我的一種質疑。如果這種質疑經過長時間的演變,可能就會導致孩子在沒有很好的完成一個任務,或者說在完成一個任務的過程中取得了失敗,可能就會讓孩子產生一種愧疚感。即便在這件事情中,孩子可以說是一個主導者。長此以往,這種愧疚感還有可能會導致孩子在面對很多無理取鬧的請求時,也不懂得該怎麼進行拒絕。

孩子總有自卑表現,家長不能一味訓斥,減少羞恥感才是最佳做法

3、社會關係薄弱

儘管孩子在面臨很多請求時不會選擇拒絕,甚至在完成這些事情時,孩子很有可能會顯得遊刃有餘。但是這並不會使孩子和提出這些請求的人關係變得很好。根本原因就是這些請求,對於孩子來說並不是真正想要完成的。其他人一次又一次的請求,只會讓不懂得拒絕的孩子內心感到痛苦。因此在長時間的痛苦折磨下,孩子不會和這些人緩和關係,只能是選擇逃離。這樣的後果就是孩子的社會關係日漸薄弱。

家長該如何對待這種羞恥感?

1、適度運用

儘管羞恥感能夠給孩子帶來一些負面影響,但是家長必須要意識到適度的羞恥感會讓孩子逐漸改善一些不恰當的行為。孩子在產生羞恥心的同時,為了能夠避免這種情緒的出現,可能會正視自己之前所犯下的錯誤。並且儘可能的去改變它。因此家長適度的應用羞恥感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是百利而無一害的。

孩子總有自卑表現,家長不能一味訓斥,減少羞恥感才是最佳做法


2、避免語言指責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犯錯誤是無可避免的。當然很多家長在面對這些錯誤時,第一反應就是對孩子進行指責。當然家長的這種做法也是沒有問題的,他們的本意也只是想要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且對其進行改正。但是家長並沒有意識到的是,在這一過程中他們可能會過度地使用語言去對孩子進行指責。這種指責可能會使得孩子產生過度的羞恥感。為了能夠避免這種情況,家長應當減少對孩子的語言指責。適當的使用語言才能夠幫助孩子走出誤區。

3、減少羞恥感的影響

家長應當意識到的是羞恥感是人類共通的一種情緒。因此這種情緒在很多成年人的身上也能夠得到體現。為了能夠更好的控制孩子心中可能產生的羞恥感,家長應當儘可能的減少羞恥感在日常生活中對自身造成的影響。如果家長不能夠做到這一點,被羞恥感影響比較深的話,可能這種影響會在不自覺中影響到孩子。

孩子總有自卑表現,家長不能一味訓斥,減少羞恥感才是最佳做法

很多家長在之前並沒有重視羞恥感這一話題。希望家長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能夠重視這一話題,並且能夠運用適當的方式幫助自身和孩子走出誤區。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加高效的幫助孩子養成自信的積極心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