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木結構建築進入尋常百姓家

改革開放40年,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城市快速擴張,大部分城市高樓林立,房價居高不下,已很難見到一個自然花園,相比農村,城裡人大多已經不可能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院落,但我們還是渴望有一方小院,來承載我們隊美好生活的嚮往。“我想有一座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簡單的一句話,不知說出了多少人心中的夢,很渴望擁有卻也覺得很遙遠。

“吾畢生之願,欲築一土牆院子,門內多栽竹樹花草,清晨日尚未出,望東海一片紅霞,薄暮斜陽滿樹,立院中高處,俱見煙水平橋”。這是鄭板橋對擁有一方屬於自己的庭院的美好願望。

院子是很多人心中的情節和桃源夢,擁有一個院子,種些樹、養些花,看著他們自由生長,放一張木桌,幾把木椅,和家人一起靜享寧靜時光。

2018年我們受一個客戶委託,在四川樂山修建了一棟300㎡的中式木結構別墅帶一個約400㎡的院子。建築及庭院採用現代中式風格,建築結構形式採用中式榫卯結構結合輕型木結構的形式進行設計,以印尼菠蘿格作為主要結構框架,加拿大SPF作為牆體結構骨柱、樓蓋及屋蓋擱柵;外牆掛板為印尼菠蘿格,內牆裝飾面板為紅雪松無節材,整個建築的木材儘量避免使用防腐木,用材上更加生態環保。

讓木結構建築進入尋常百姓家

彩色總平圖

讓木結構建築進入尋常百姓家

鳥瞰效果圖

讓木結構建築進入尋常百姓家

建築結構模型

建築是一種藝術,存在於錯落有序的空間規劃,與延綿醇厚的時間序列中。木雕花窗、瓦當紋飾、掛落門楣……這些隱藏於府院間的雕刻紋飾,在時光的洗滌中,將感官體驗與建築氛圍相互融合,一雕一刻間,無一不傳承著中國傳統建築文化,匠造國人居住的最佳意境。每一次流於指尖的觸碰,都是心與心指尖最真切的交流,中式庭院以千年東方文化為精神藍本,古建新制,勾勒一抹文人墨客青睞的東方風韻。

讓木結構建築進入尋常百姓家

前院寬闊敞亮 陽光與星空同賞

讓木結構建築進入尋常百姓家

後院青石步道 步履間詩情畫意

如果說,飛簷戧角是對天空的至高崇敬,那麼花街鋪地則是對土地的無限尊重。一塊塊青石板,由擁有數十年經驗的老匠人,以古法蹲地手作,輕敲慢鋪,構成了連接院落之間的經脈,蜿蜒於園景之中,移步之間觸摸院落的溫婉細膩,賦予了院子豐富而美好的寓意。

讓木結構建築進入尋常百姓家

方寸乾坤 傳承中式繁複美學

讓木結構建築進入尋常百姓家

寂靜長夜 唯此處妙趣橫生

只有深刻地懂得來路,才能真切地理解去處,在東方文化最美的時代切面,賦予宅院文化平臺的功能,從一塊石子到圖騰雕刻,我們都細心揣摩,匠人們的智慧與血汗淚,伴隨著千百年的歷史與文化底蘊凝固於足尖。在傳承之餘,探尋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營造符合當代雅士的生活方式,守望一種儒雅和諧、寧靜致遠的人文精神,這是美學,是詩歌,是藝術,也是時間。

讓木結構建築進入尋常百姓家

主體結構施工中

讓木結構建築進入尋常百姓家

主體結構施工中

讓木結構建築進入尋常百姓家

封頂及立面裝飾

讓木結構建築進入尋常百姓家

建築基本完成

當千年文脈與現代美學相碰撞時,中式庭院以拙樸之心擁抱情懷,讓一方庭院契合山水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