佈局新基建 把握“芯週期”! 電子產業鏈充滿投資機遇

這場新冠“戰疫”,國內剛打完上半場,步入有序復工階段。為抗擊疫情,政策面連續出臺扶持實體經濟的措施,央行不斷釋放流動性,為彌補一季度GDP下滑的衝擊,國內信息基建投資有望持續加大,以5G建設為代表的新基建是首選。

但國外疫情形勢嚴峻,5G、新基建的大週期是否會受到影響?科技股全面調整之後,投資者該如何把握投資機會?科技板塊的子行業中,哪個行業最具投資價值?一起來看 3位投資界大咖,共同探討這些投資者關心的熱點問題!

本次活動邀請到了天弘基金指數與數量投資部負責人楊超、華泰證券研究所金融工程首席分析師林曉明,以及華泰證券研究所電子行業組長鬍劍。

楊超,天弘基金指數與數量投資部負責人,英國威爾士大學金融數學與計算機碩士學位,9年證券從業經驗。量化出身,專注指數。曾任建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經理助理,泰達宏利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經理;2019年1月加盟天弘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現任天弘中證電子ETF等多隻指數型證券投資基金基金經理。


林曉明,華泰證券研究所金融工程首席分析師,12年賣方研究經驗。目前團隊13人,覆蓋自上而下的大類資產配置研究、風格/板塊配置研究,以及多因子和人工智能選股。


胡劍,華泰證券研究所電子行業組長,復旦大學電子系學士,復旦大學世界經濟系碩士,法國北方高等商學院交換生。2018年第一財經最佳分析師電子行業第3名,2019年證券時報金翼獎分析師電子行業第2名,2019年II China科技行業入圍,2019年新浪財經金麒麟新銳分析師電子行業第1名。

2020年新基建將成為重點投資方向

過去十年,中國房地產漫長的牛市,令買房者賺得盆滿缽滿,並一定程度上帶動了中國經濟高速增長,但隨著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城鎮化率達到了較高水平,且居民繼續加槓桿買房的空間非常有限,那麼中國未來投資的大方向在哪裡呢?

楊超認為,通過研究發現,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歷程和產業結構的調整,是有其內在規律的,中日韓以及東南亞國家都一樣,在全球產業鏈上扮演了從生產國到消費國的角色轉變,並在經濟增長的中後期,產業結構都經歷了從勞動和資本密集型向技術和知識型轉變的歷程,而科技創新將成為各個經濟體和經濟增長的新動力,甚至是必經之路。

過去十年,隨著我國人口紅利的消失,以及投資驅動經濟增長的模式,在目前看來遇到了一些瓶頸,發展壯大新動能,成為我國經濟目前能夠順利轉型的一個重要的抓手。國務院也適時發佈了電子信息產業調整的相關規劃以及支持政策,推動我國產業結構從勞動或者資本密集型向技術和知識密集型轉變,這些均構成了電子產業這個賽道和政策產業的趨勢基礎。

“而聚焦我們國內實體經濟層面,我們發現,短期穩增長成為了提振經濟的一個重要的目標,新基建將是此輪投資的一個重點的方向。有別於之前我們以修路蓋房子為主的傳統基建,新基建更加契合和沿襲我國經濟轉型週期之下的,以科技創新和高質量增長為驅動的發展方向。”楊超認為。

新基建投資主要包括七大領域,分別為5G的基站建設、特高壓、城際高鐵、城市軌道、新能源的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和工業互聯網,在新基建的背景之下,電子產業鏈充滿了投資的機遇,5G基站、數字中心、雲計算、人工智能等的新基建領域,將會在PCB、存儲器、高端的芯片生產產生一個巨大的需求,進一步地推升電子產業需求,這將會帶來巨大的投資機會。

ETF特別適合於科技板塊投資

但5G基站、數字中心、雲計算、人工智能等等的新基建領域,與普通投資者的距離較遠,且對高科技的研究門檻較高,從而使得普通投資者在該領域的選股難度非常大。

在今日“全景資本圈·雲直播”活動中,林曉明介紹了一種最適合個人投資者參與新基建投資的工具:ETF。

林曉明在直播活動中詳細介紹了ETF在投資新基建領域的具體優勢:

第一,目前的ETF市場正在快速地發展,說明這種產品的形態是非常符合投資者需求的,ETF產是一個靈活的資產配置工具,它的快速發展說明了市場的一個大的需求方向;

第二,相比於傳統的公募基金,ETF高度分散化,較為穩定,主動風險非常低,加上交易機制靈活,以及信息披露比較透明和持有的成本比較低,這些都是ETF的優勢;

第三,科技行業包含的子類非常多,比如像通信、電子、半導體等,而這些行業研究的門檻都非常高,個股差異非常大,行業技術又非常複雜。而科技類的ETF,相當於針對某一個板塊或者某一個主題,通過一定的方式精選裡面的優質股票,然後做成一個籃子,這樣相對於個人投資者來說,是有效、成本低的參與科技板塊投資的一種方式。

林曉明進一步表示,從市場上來看,也確實驗證了這一點。2019年以來,隨著科技板塊行情的一路走高,所有的科技類板塊ETF規模出現大發展,2019年整個板塊的增幅大約超過400億元。

“電子+”時代即將到來

雖然國內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國外疫情形勢嚴峻,以電子板塊為主的科技股,遭遇了大幅調整,部分個股甚至出現了腰斬的跌幅,這也使得不少投資者對科技股的未來投資前景,產生了疑問。

在今日的“全景資本圈·雲直播”活動中,胡劍表示,目前電子板塊的下跌,主要是受到流動性和疫情的短期衝擊,但中長期成長邏輯沒有受到破壞。

因為以工程師紅利來做支撐的科技產業,擔負著實現國家經濟結構轉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長期使命。

另外,胡劍預測,在“互聯網+”浪潮之後,中國科技後續的趨勢可能會是“電子+”。

具體表現為,華為提出1+8+N的產品架構,小米也提出了手機+AIOT的戰略,包括像TWS耳機、可穿戴手錶的興起,還有特斯拉所引領的智能汽車的發展等等,就是電子去賦能萬物的具體體現,而這也就會使得整個電子產業鏈有一個新的成長邏輯。

胡劍認為,5G的核心就是人類信息傳輸和共享能力的一次升級,而這種升級會代表著下一次大的創新,目前是剛剛起步的階段,所以“電子+”的時代其實剛剛來臨。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現在的消費者對於智能手機、對於移動互聯網的依賴度已經非常高了。智能手機慢慢的也成為了萬物互聯的入口,隨著5G手機的不斷髮展,消費者的換機週期會在移動互聯網的市場教育之下得到有效的加速。

A股從中長期看非常具有投資潛力

在林曉明看來,最近10年,可以看得到,美股的表現明顯比A股要好,但如果把時間拉長到20年,那麼A股的收益率基本上和美股打平。也就是前10年,A股比美股要更好,最近10年美股比A股要好。從現在來看,美元正在構建大的頭部,未來美元應該是一個震盪下行的過程,與庫茲涅茨週期相符合的新興市場股票會比發達市場更有優勢。且資金會逐漸從發達市場迴流到新興市場,中國市場作為新興市場最大的最有代表性的市場,從中長期看是非常具有投資潛力的。

林曉明還認為,經過了這一輪股票市場的調整以後,股票市場的風險就已經被釋放掉了,經過了這一輪波動以後,現在股票和大宗商品都處在很低的位置,因此非常看好股票市場和大宗商品的走勢。

風險提示:指數基金存在跟蹤誤差,歷史業績不代表未來表現,以上觀點不代表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