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的社會應對煽動“排外”情緒說不

據報道,近日,上海某小區一對母子在樓棟門口扔垃圾,被一外國人發現並指責其沒有素質,雙方發生爭吵。隨後,那對母子中的兒子報警,說老外“罵中國人是垃圾”,那位外國人則大喊:沒有沒有沒有,說謊說謊!

本來只是不文明舉動與糾正舉動之間的對峙,差點被上升到辱華與反族群歧視的層面。幸虧視頻還原了來龍去脈,將事件性質拉回到地面:問題關鍵跟辱華無關,跟亂扔垃圾有關。

明明是因亂丟垃圾被指責,偏說外國人“罵中國人是垃圾”……不得不說,涉事男子帶(加)節奏(戲)的能力是影帝級別的。他很會轉移概念,搞“升維”打擊:在亂丟垃圾這事上,自己輸了理,那就換個靶點反戈一擊,給對方扣上“侮辱中國人”的帽子。

但很多時候,是即是,非即非,沒那麼容易顛倒。在這事上,那位外國人沒將炮火對準所有中國人,倒是涉事男子將“中國人”綁上自身的戰車。

同樣被帶了節奏的,還有青島嶗山外國人插隊事件。這事最早爆出的視頻顯示,幾名外國人插隊,還扔掉市民登記表,嚷道“中國人出去”……一時間,激起全民公憤。可沒多久後,在網上流傳的另一個視頻版本中,當事外國人稱,是服務人員讓他們排在隊伍前面;那句引發眾怒的“中國人出去”也是剪輯而成,原委是有市民讓他們“滾出中國”,外國人作了回擊,結果被掐頭去尾。

最終,起初那段極具煽動性的視頻,將公眾對“超國民待遇”的不滿能量導入到了“排外”程式中。

這兩起事件,如出一轍之處就是:有人在“利用”社會情緒,在製造“扭曲力場”。他們深諳公眾在涉外籍人士問題上的情緒燃點很低,並用錯訛信息去將其引燃。這顯然值得防範:究其本質,仍是煽動。煽動盲目仇外,煽動族類排斥,煽動群際撕裂。

不可否認,現實中,在某些基層地區,給外籍人士“超國民待遇”的現象,的確存在;個別外國人恃寵而驕、不守規則,同樣存在。二者媾和,很容易激起公眾對外國人被特殊對待的反感。

這類亂象該鞭撻,但我們也要警惕有人藉此做文章——虛設標靶,激起公眾憤怒,進而渾水摸魚。那其實就是“作惡”“使壞”。而這樣“帶節奏”,別無益處,只能是將公眾帶到“情緒先行”的坑裡;無法導向正義,只能是助長狹隘心態。其觀念還停留在“華夷焉能雜處”的層次上,價值指向也跟開放性社會要求反向並峙。

開放的社會,應對此類排外情緒說不;理性的社會,應對這類煽動做法說不。說到底,要開放不要仇外,要理性不要極端。利用國人對“超國民待遇”的敏感亂帶節奏,也是在“播毒”,也值得被警惕。

□佘宗明(媒體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