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尘埃落定》一书浅谈中国历史中的土司制度如何文学化

今天我们谈论起阿来,文学评论圈称他是快餐文化时代,捍卫严肃文学的价值和体面的守护者。这番话都源于他作品中始终如一的坚定的抒写着现实,既有淡淡的中国式乡愁美感,也不乏急转而下的阅读快感。诸上都和他自身的经历有着不可密分的关系。


从《尘埃落定》一书浅谈中国历史中的土司制度如何文学化

2000年,年仅41岁的阿来凭借长篇小说《尘埃落定》荣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此后的数十年中,阿来不断的进行着文学上的创作,2017年12月8日,阿来凭借中篇小说《三只虫草》与散文《士与绅的最后遭逢》获得第17届百花文学奖小说奖与散文奖,拿下百花文学奖历史上首个双奖 。


从《尘埃落定》一书浅谈中国历史中的土司制度如何文学化

《尘埃落定》是阿来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但是它的出版过程却是十分坎坷。刚完稿的前4年,历经周折,屡屡被各出版社退稿,直到1998年才被人民文学出版社慧眼发掘,一经出版立即获得巨大的反响,并被翻译为英、法、德等15国语言介绍给国外的读者。甚至获得国内文坛最高奖项茅盾文学奖这一殊荣,2003年还被改变成同名电视剧,大受好评。

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评委会评价道:“《尘埃落定》这部小说视角独特,有丰厚的藏族文化意蕴。轻淡的一层魔幻色彩增强了艺术表现开合的力度”,语言轻巧而富有魅力,充满灵动的诗意,显示了作者出色的艺术才华。”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评论家李敬泽也评价道:“《尘埃落定》及其作者、著名作家阿来的创作,表明了对中国当代文学确实要有一个不断认知的过程。”

有很多人说它是中国版的‘权力的游戏’,在环环相扣、惊心动魄的氛围中,通过一个家族的更替反映‘战争与和平’、‘聪明与愚蠢’等议题,展开一部史诗。

用官方的话,来叙述小说的主要剧情,就是讲述了一个声势显赫的藏族老麦其土司,在酒后和汉族太太生了一个傻瓜儿子。人们在以后的日子中,总是将傻子视为异类,谁也未曾想到傻子却是有着超越当前时代的预感和举止。

好比在老土司进行大批量罂粟种植的时候,傻子突然建议改种麦子,结果鸦片供过于求,无人问津。适逢阿坝地区笼罩在饥荒和残废的阴影下,大批饥民投奔傻子所在的麦其麾下,使得他们的家族的领地和人口达到空前的规模。因此傻子少爷因此而娶到了美貌的妻子塔娜,成功的开辟了康巴地区第一个边贸集市。回到麦其土司官寨的时候,也受到英雄般的待遇。傻子的数次成功,遭到大少爷的嫉妒和打击,也悄然的拉开了一场家庭内部关于继承权的帷幕。

讽刺的是,最后在解放军进剿国民党残部的隆隆炮声中,麦其家的官寨坍塌了。纷争、仇杀消失了,一个旧的世界终于尘埃落定。


《尘埃落定》无疑是一部严肃的文学作品,自问世以来便以其在艺术上独树一帜的成就备受赞誉,但这并不表明它在阅读上是一篇枯燥乏味儿的小说。事实上,《尘埃落定》在具有高度的艺术性的同时,也是一部兼具传奇性与通俗性,故事情节引人入胜的作品。

在具体创作手法上,《尘埃落定》独特的以傻子少爷为视角叙述故事,颇有一番艾玛多诺霍在创作《房间》一书,以孩子的角度来叙述故事一样,匠心独具更令人激赏。傻子少爷虽然不懂的简单的生活常识,却胜于那些在人前隐藏自己贪婪、愚蠢、欲望、诡计的人们,一语道破事物最本质的一面,如此纯粹、大智若愚。

文中那一句:“ 就在这时,我突然明白,就是以一个傻子的眼光来看,这个世界也不是完美无缺的。这个世界上任何东西都是这样,你不要它,它就好好地在那里,保持着它的完整、它的纯粹,一旦到了手中,你就会发现,自己没有全部得到,这就是人性。”尤为让人觉得印象深刻。

当然我们也正因为知晓自己在看的是小说,而并非生活,不然以傻子少爷的诸多情景,必然不会在现实中被承认和容许,更何谈认同。阿来本人十分重视在自己的小说中赋予作品及主人公以传奇的色彩。也就是一部幻想中的傻子的警示寓言。

《尘埃落定》一书胜于从始至终,都在一条很清晰的线索贯穿全书,也就是老土司家族的权力之争。阿来对本民族文化的深厚感情及对民族文化的深厚积淀是创作《尘埃落定》的基础。阿来早在教高中历史课时,就接触到了"藏族土司制度",并查阅了大量的文字资料,收集了不少客观器物。他所在的马尔康县,俗称"四土",意思就是四个藏族土司管辖的地方。

从《尘埃落定》一书浅谈中国历史中的土司制度如何文学化

在看待一个作家的作品时,我们也不能抛开其民族的文化内涵,尤其是看待《尘埃落定》这类民族文化凸显的作品时就更应如此。藏族地区草原辽阔,水草肥美,生产多以牧业为主。主要有绵羊、山羊和牦牛、犏牛。农业以种植青稞为主,也有小麦、油菜、碗豆等农作物。主要是因为地处青藏高寒区,多冻土,土壤较为贫瘠,热量也不是很足,水热条件配合不是很好。所以以青稞等制作的糌粑和酥油、青稞酒是农牧民的主要食品,藏族同胞宁可三月无肉,不可一天无酥油茶。这是藏族的饮食文化。

小说里这样写道;:“这时,土司一家在屋里叫下人送上暖身的酥油茶,细细吸饮,一碗,两碗,三碗。这样,麦其土司一家出现在客人面前时脸上总是红红地闪着油光,与客人们因为路途劳累和寒冷而灰头土脸形成鲜明对照。”

同时,作为一个极具神秘色彩的少数民族,藏族的精神文化也是十分丰富。藏族的民族语言十分带有民俗色彩,《尘埃落定》中就多处体现:好比书中所说的“骨头”,与其同义的另一个词叫做根子。寨子里住的人家叫做‘科巴’。这几十户人家是一种骨头,一种“辖日”。

可以说,整个故事的人文背景就是土司制度在历史上的叙述,对于80后和90后,第一次听到土司这个称呼,印象最深的无外乎就是琼瑶剧《还珠格格》中的西藏土司带着塞娅公主那段剧情了。而实际上,土司制度是中国封建王朝采取的一项统御少数民族的政治怀柔政策,元明清时期广泛在西南等民族地区施行,“以土制土”是这一政策的主要形式,其目的在于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统治。

清雍正以后,清政府实行“改土归流”,西南地区的土司制度大体趋于解体,《尘埃落定》所描述的以麦其土司为代表的“嘉绒”部族,正是属于这一情形。


从《尘埃落定》一书浅谈中国历史中的土司制度如何文学化

在《尘埃落定》的主线故事中,老麦其土司司主不愿意放弃权力之柄,与两个儿子间发生矛盾的源头,首先就是老土司在当时是“皇帝册封的辖制数万人众的土司”,有着“清朝皇帝颁发的五品官印”,管辖“东西三百六十里,南北四百一十里的地盘”,与“三百多个寨子,两千多户”的百姓,向百姓征收赋税,在辖区内权力至高无上。如此的权力之下,即便土司拥有世袭制,老土司也很难自己让出位置。

细看阿来在文中描述土司制度的同时,也大量地描绘了嘉绒部族文化生活的情景。首先藏族是中国一个拥有着自己的民族语言文字与独特民族文化精神的民族,有着自己的民族独特的宗教信仰、心理习惯与情感表现。除了土司,这个复杂的交融文化合体中,还有济嘎活佛、门巴喇嘛、翁波意西书记官等人。

书中将佛法和宗教,就会提到济嘎活佛,他亦是全书中救赎精神的代表,除了反映藏传佛教的教义与独特宗教信仰之外,在他身上还能凸显出一种与强权对抗之时信仰无力的浓重悲情色彩,因为妥协所以安定。

再看书记官翁波西代表着知识,他们崇尚史官意识,讲究“秉笔直书”,仗义执言。最终落得个被麦其土司关进大牢并割掉“说话”的“舌头”,最终被处死的结局。

本来在这场权力之争中,傻子少爷本是被土司家族忽略的人,但在阿来的笔下,正是这个最单纯,没有复杂的心智、算计的傻子,却一步步讽刺地展现了超乎常人的能力,成为土司统辖领域风云一时的人物,由此引发了本书争夺权力的第二条线路,也就是傻子少爷和哥哥之间的情仇。

这个世界上任何东西都是这样,你不要它,它就好好地在那里,保持着它的完整,它的纯粹,一旦到了手中,你就会发现,自己没有全部得到。”在大多数人眼里,土司制度不是完美,然而在傻子看来,土司制度也是不完美的。“这是非常时期,一个傻子就能决定许多聪明人的命运。” 就像文章里写到的,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傻子往往有更高的眼界,能决定许多聪明人的命运。在这个新时期,社会必然是前进的,土司制度也是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也必然是退出历史发展的。然而在土司家族中的大儿子,除了二儿子傻子,大多数人被认为是聪明的,然后这些聪明人却看不到历史的发展趋势,还坚信着土司制度还能继续生存,他们还能像原来那样生活。但结果,我们是知道的,土司制度在历史的推动下必然是退出历史发展的舞台的。

“当这个世界上出现了新的东西时,过去的一些规则就要改变了。可是大多数人都看不到这一点。我真替这些人惋惜。” 聪明人总是感觉自己很聪明,他们把自己所认为的事就是正确的。但往往忽视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当聪明人总是相信自己能掌控自己的方向,迎接他们的结局必然是失败的。当麦其土司分别派聪明的大儿子和傻子二儿子去南北边界时,聪明的大儿子守着自己的聪明,而最终失败了,没有达到麦其土司的期望。


从《尘埃落定》一书浅谈中国历史中的土司制度如何文学化

而二儿子以“傻子”的视野,看到了时代的发展,当初学着麦其家种罂粟的土司,他们把自己的土地种满了罂粟,可鸦片不值钱的时候,他们的粮食也不够吃了,大面积的饥荒随之而来。麦其家在边境修筑粮仓,打算卖粮食给其他土司,历史的巨轮轰隆隆滚过这片古老的土地,靠征收赋税,贩卖罂粟来增加财富已经不是可行之计了,麦其家的二少爷开拓了边境市场,珠宝,茶叶,丝绸,粮食等等,全都打开门路,这是前所未有的事,傻子甚至创造了历史。边界逐渐发展起来,贸易沟通越来越频繁,人们之间的交往也越来越密切,在这里,各个土司家族可以摒弃前嫌,加入贸易,发展自己的经济和家族。这是一种共赢的方式,在这其中,最大的赢家便是这傻瓜儿子。

《尘埃落定》主题无外乎还是荒诞的,充满了对现实的批判主义,就拿傻子少爷的转折种植稻子来说,首先早在清朝,人们就开始被鸦片不断的侵蚀了思想,甚至中华的民族之魂也被这一株名为罂粟的植物所动摇。傻子的种植,绝不是简单的更替了植物的物种,更是阿来借由傻子少爷之手,告诉人们越是出于饥荒和战乱的时候,越是考验人性的时候。人类情感的异化,从不假借他人之手,都是在巨大的利益面前,逐步变成更加荒唐的产物。

撇开浓重的权力争斗色彩,另一方面说,《尘埃落定》让更多人思考的是,人的聪明和傻,是不是关于本质的问题。如若按照今天这一代年轻人喜欢的套路,傻子应该是一部爽文的主角,傻人有傻福。慢慢的变成像是18年大热电视剧《延禧攻略》里面的令妃,一路开挂而已。可事实上并没有那么简单,《尘埃落定》也没有简单地阐述这个道理,而是把这个问题置于神秘的宗教和时代运势中来做新的诠释。

本质上,正常人眼中的傻子,在于他们和普通人之间存在不通的思考方式和行为举动,尤其在现今的社会中,我们所说的傻子,更多的是在于不合群或者过于突出,比方说,这个怎么今天又加班啊,又没有加班费,怕不是个傻子吧?诸如此类的。

事实上我们可以容忍傻子总是犯傻,却无法容忍聪明人愚蠢。愚蠢的聪明人不是真正的聪明,只是某种程度上的聪明或者过于把自己看成聪明,也就造成聪明反被聪明误的结局。但是傻子不会,因为他的基础就是傻,所以他做什么,都有很大的几率变成我们人生中的转折点。

在权力与欲望的漩涡中,每个人身不由已地打转,或者由内心所驱使,或者为他人所驱使,真实而复杂的人性表露无遗。在权力争斗中,亲情与权力相互交织,爱与恨同时并存,每一个陷入权力争斗的人们都有着复杂而真实的人性,在这复杂真实的人性趋使下,每个人的所作所为甚至连自己也不能预料到。

在欲望和权力的驱使下,亲情和爱情被扭曲变形,人的心理渐渐变得阴暗,对权力的追逐是那么贪婪不加掩饰,父子是一样、兄弟也是一样,爱情更是不堪一击。所以说,《尘埃落定》中的人物性格并非简单单一,而是符合真实的人性的,符合人性真实复杂的一面。


从《尘埃落定》一书浅谈中国历史中的土司制度如何文学化

《尘埃落定》时至今日,已经是20年前的“老作品”了,但是丝毫不妨碍人们进行二刷或者三刷,原因很简单,因为这是一本自带成长属性的书,阿来在故事的设定上,早已架起了一座屏蔽时间流逝的城墙。首先藏族由于地理环境相对来说是比较封闭的,经济发展也不如外面的世界,在经济发展以及与外界的交流上汉族地区可以说是更有优势的,这是民族间的发展差异。这点上任何读者都不会存在主观上的不认同。

接着就是我们是知道历史的必然结局的,当藏地的人们越来越多的开始向汉族靠拢的,学习他们的文化,以及引入好的,或者是坏的物种和文化。在汉地内陆封建王朝衰落后的几十年里,随着“白色汉人”“红色汉人”的相继到来,革命的炮火以摧古拉朽之势将藏地点燃并解放,延续千年的土司制度灭亡了。这片领域接受了来自汉地的解放军的管理,这就是真实的历史。

书中描绘土司制度的灭亡,土司贵族们人性中带有傲慢和优越感的嗜杀,也极大地加速了土司制度的堕落。麦其土司夺人之妻、处死一位嫌牢房变小的老犯人,对土司百姓、奴仆随意生杀予夺,以及一直保留着的行刑人制度,这些无不昭示着从制度到人性的堕落。小说后半部麦其土司家的仇人先杀死了麦其土司的大儿子,红色汉人灭掉了土司制度,以至于最后傻子的被杀死,这里昭示着土司制度彻底的不存在,土司贵族及其家族延续也被斩断了。

尽管我们看完全文之后,大多对傻子少爷的傻都能悟出一些全新的理解,可悲的是他的超脱依然无法在命运的齿轮之下逃脱。

《尘埃落定》这样一部史诗般的文化作品,以藏地生活为背景,满足了许多人的猎奇心理,小说中关于藏地风物,故事传说的描绘为我们展示了不同于中原的独特的边地文化,可以说这样的优秀的文学作品的产生是处在文化的巨大差异之下的。


从《尘埃落定》一书浅谈中国历史中的土司制度如何文学化

阿来本身所体验到的藏地的现实状况、历史文化,他的漫游行走、风餐露宿的生活经历,他感受到的汉族与藏族的差别;另一方面是在作品中的我们读者所能感受体会的通过阿来的笔放大的更为明显的差别,而这些都要归因于两地的文化的碰撞,藏地经历了无数年的封闭历史,在这样一个阶段开始走向开放,不管这样的与外界的交流是否是主动的,汉族文化甚至遥远的外国文化和当地文化已经开始融合,也正是这样的融合的过程中激化的矛盾,让人一开始难以接受的差异,这样的大背景下促进了《尘埃落定》的产生。

“旋风越旋越高,最后,在很高的地方炸开了,里面,看不见的东西上到了天界,看得见的是尘埃,又从半空里跌落下来,罩住了那些累累的乱石,但尘埃毕竟是尘埃,最后还是重新落进了石头缝里,只剩寂静的阳光在废墟上闪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