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楷模孔子後代孔融,4歲尊兄讓梨,為何落得大逆不道的名聲

中國古代推崇“以孝治國”,因此在中國歷史上有許多的宣揚孝道的故事,比如著名的二十四孝,像鹿乳奉親、賣身葬父、臥冰求鯉、嘗糞憂心等等。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我們耳熟能詳的故事,那就是“孔融讓梨”,從小我們在課本中學到這個故事,並且《三字經》中還有“融四歲,能讓梨”的句子。今天我們講的故事就是圍繞著讓梨主人公孔融展開的,但是可能會讓你認識到一個不一樣的孔融。

千古楷模孔子後代孔融,4歲尊兄讓梨,為何落得大逆不道的名聲

01 幼時成名

我們熟知的孔融,印象中是一個孝順、懂事,十分優秀的人。最初的記憶應該就是那個梨子,說孔融四歲的時候,一大家子坐在一起吃梨子,因為孔融最小嘛,所以就讓他先挑,這小子看見這些梨,直接拿了個最小的。身邊的家人就很疑惑啊,你是不是傻,那麼多大的梨子你不吃,為什麼就挑小的呢?

孔融說了,我年齡最小,大的梨子要留給哥哥、長輩們吃,我吃最小的就夠了。哎呀,這可把周圍的家人們給激動壞了,我們老孔家果真出能人啊,小小年紀就如此知孝道。這讓孔融在父親的朋友圈裡一炮走紅。

千古楷模孔子後代孔融,4歲尊兄讓梨,為何落得大逆不道的名聲

後來孔融長到十歲時,父親孔宙帶著他去拜訪當時有名的文人李膺,但是呢我們都知道文人比較清高,有名有才的文人那是更加的清高,所以李膺一般不見客。

當孔融隨父親來到他家門口一聽看大門的說不見客,那可把這小子氣壞了,憑啥不見我,我是你老爺的親人。見到李膺後被問到,你姓孔,我姓李,你和我有什麼關係啊?孔融說,我老祖宗是孔子,你的是老子,老子教導過孔子,算得上是師生關係,所以你說咱倆算不算有關係啊,李膺一聽,大為誇讚孔融聰明伶俐。

後來李膺的朋友陳韙聽說後對孔融說,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意思就是說孔融小的時候機靈得很,長大以後就不一定什麼樣了。孔融這嘴也是厲害,直接就說,想君小時,必當了了,意思就是按照你的說法你小時候那一定很聰明,因為你現在太笨了。把陳韙弄得一臉通紅說不出話來,所以從此孔融的名氣就傳播開了。

千古楷模孔子後代孔融,4歲尊兄讓梨,為何落得大逆不道的名聲

02有志無才,嘴炮一流

後來孔融因為享譽盛名多次被通過舉孝廉、朝廷邀請等方式進入東漢政府集團。隨著董卓把控朝廷後,孔融這張管不住的嘴多次得罪董卓,於是就到了北海郡當了北海郡守。

在北海郡孔融的無能與傲慢得到了充分的體現,起先黃巾軍來犯,孔融面對賊人造反,大張旗鼓的整軍出擊,輸贏先放一邊,這大義凜然的氣勢必須做足,讓天下人知道我孔北海的拳拳愛國之心。於是慘敗。後來黃巾軍又來了,孔融無奈之下只有把比他強一些的劉備叫來撐場子,因為他知道劉備這個人也是同樣愛好虛名,和自己很投脾氣。

劉備雖然不怎麼地吧,但是怎麼著打打黃巾軍這種不入流的軍隊還是可以的。但是這孔融也真的是命不好,好不容易趕走了黃巾軍吧,袁紹為了整合青冀幽並等地區,孔融的北海地區是必須要拿下的,但是當城內城外戰火一片時,這個最高行政長官不僅不去安穩軍心,率軍作戰,反倒裝起來胸有成竹,大將臨危不亂的樣子,然後孔融妻子兒女就被抓著弄死了,他自己跑路了。

千古楷模孔子後代孔融,4歲尊兄讓梨,為何落得大逆不道的名聲

從北海逃出後,畢竟從小到大建立的人設還存在呀。而此時朝廷的掌控著也換成了曹操,老曹一開始也還以為孔融是個好人的,於是他就再一次進入了朝廷工作,擔任九卿之一。

但是孔融這個從小懟人的習慣不僅沒有收斂,反而日益精進。他給自己建立的人設是忠君愛國、孝義廉恥的三好學生。所以看見曹操一而再再而三的欺辱漢獻帝,並且實行他的對外擴張計劃,孔融忍不了,一次次的辱罵曹操。

先是通過罵曹丕娶甄洛來辱罵曹操喜歡搶別人的老婆;然後又在曹操準備進攻劉表去的荊州的時候,譏諷曹操是漢賊,天下人人得而誅之的奸賊;最後天天在家裡和擊鼓罵曹的禰衡喝酒罵曹操,這曹操就忍不下了呀。

千古楷模孔子後代孔融,4歲尊兄讓梨,為何落得大逆不道的名聲

03 偽孝虛假,誠為腐儒

我們前面講孔融這個人從小就十分的懂孝道,做到兄友弟恭。但是他的真實面孔真的是真善美於一身的名士嗎?在歷史上有這麼一則故事,說孔融啊談到楊泉《物理論》中的一則故事,說有三個人因為戰亂結伴背井離鄉,這仨人呢,有一個叫管秋陽的,另外兩人是他弟弟和弟弟的朋友。

在路上這仨人就快被餓死了,管秋陽就對弟弟說,老弟啊,咱倆是親兄弟,我不能讓你餓死,咱把你朋友給剁了,咱倆不就餓不死了嘛。他老弟一聽,哎呀不愧是我哥,於是兩人飽餐一頓。

這個聽起來沒有人性可言的故事,孔融可是連連豎大拇指,大為稱讚這哥倆的兄友弟恭,對於枉死的那個人,孔融不以為意,他認為死他一個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卻救活如此親密的兄弟倆,可喜可賀啊,聽聽,這是人話嗎?

千古楷模孔子後代孔融,4歲尊兄讓梨,為何落得大逆不道的名聲

不僅如此,孔融還在北海做郡守的時候,視察的時候看見一個年輕人哭墳,上去一問原來是他的父親去世了,於是他就被孔融殺了。原因很簡單,這人哭的慘痛程度不達標,不足以讓孔影帝滿足,表演的零分帶來的後果就是演員的喪命。

從這個故事裡可以看出孔融其實對於“孝”的標準還在乎於形式,你只要形式、樣子到位,你就是“大孝子”。這些都不足以支撐曹操殺死孔融的理由,下面的事情才是真正的催命符。

孔融曾經對別人說過這麼一句話:“父之於子,當有何親?論其本意,實為情慾發耳!子之於母,亦復奚為?譬如寄物瓶中,出則離矣!”翻譯一下呢,意思很簡單。

千古楷模孔子後代孔融,4歲尊兄讓梨,為何落得大逆不道的名聲

就說這父親對於兒子來講,沒有什麼親情可言,兒子其實就是老爹發情的產物;而兒子對於母親其實也沒有什麼可親的,母親就是存放兒子的一個容器罷了,這有啥啊!這話是大名鼎鼎以孝聞名的孔融孔先生說的話,當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啊。

不僅如此,孔先生還認為,如果大家只有一口飯,自己老爹和路上一個乞兒,倆人都快餓死了,誰吃了這口飯誰就能活。當然了我們大家要發揚善良之心,給忍飢挨餓的人提供食物,所以寧願不給自己的爹吃,讓他餓死,也不能讓路上捱餓的人餓死。

這“大義滅親"的話語,再次刷新了我對孔名士的認知,同樣也刷新曹操對孔融的認知,曹操心想我原本以為你小子就是單純的嘴炮天天罵我,沒想到你小子還人面獸心,這種話你都能說的出口,怎麼能留你呢?所以公元208年,一代“名士”孔融被殺,享年56歲,自然也落得一個大逆不道的名聲。

千古楷模孔子後代孔融,4歲尊兄讓梨,為何落得大逆不道的名聲

孔融的一生不論他年少早早成名也好,還是虛假偽善偽孝也罷,亦或者嘴炮噴子,我們往往只關注了他的一方面。

比如教科書中讓我們知道“融四歲,能讓梨”,目的是為了從小培養我們的真善美的道德品質,我不能說這種行為是不對的,但是長遠來看對於我們歷史素養的發展是不利的。

歷史的學習也好,研究也罷,不能單純的從一個角度來看待一個事情或者一個人物,就像今天我們講的孔融一樣,雖然全文我看似在批判他,但是我主要是為了帶給大家一個不一樣的孔融形象以此來衝擊那個固定印象。

千古楷模孔子後代孔融,4歲尊兄讓梨,為何落得大逆不道的名聲

這就像我們生活一樣,不能單純的針對於一個角度思考問題,那麼你很有可能就會鑽了牛角尖。也不能像孔融這樣,從小成名,小時有才但是長大後不去努力,不去積累,不去收斂,反倒為了所謂的虛名,一次次的偽裝,最終得到的一定是個悲劇。

當歷史的車輪朝我們駛來的時候,我們學習研究歷史,就是為了以史為鑑,在歷史中找的生活乃至生存的價值道理,對你有哪怕一絲絲的幫助,那麼這幾分鐘的閱讀就不是浪費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