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種德修行,方結善果

杜月笙:人生是一個局,德行是最好的策略

道德經:種德修行,方結善果

夫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智商並不代表智慧,一個善於權謀之術,能夠在某一個圈層獲得利益的人,未必能夠在自己的人生獲得一個良好的結局。

聰明可以讓一個人在短暫的時間內獲利,而智慧才能讓一個人在人生漫漫長路上得以善終,而與智慧相伴的,一定是以德行為基礎的人生作風。

有這樣一句話:人生是一個局,善良的人才是最後的贏家。

一個人如果利用小聰明來獲得短暫的利益,他的眼光如果全部執念在利益上面,一定會觸犯了道德和良知的底線。

當一個人不能守住這個底線,一味的爭執利益時,必然會喪失德行,然而,人生是一個長久的過程,財聚人散,人聚財來,沒有以德行為基礎,他的所有擁有,一定會在人生的某一天消失殆盡。

道德經:種德修行,方結善果

有這樣一句話叫先做人,後做事,很通俗的一句話,其中包含的就是“德”與“利”的較量。

民國時期的上海大佬杜月笙,一代梟雄,從一個街頭混混“水果月生”混起,一躍成為上海灘叱吒風雲的人物之一。

他的一生褒貶不一,他為了獲取自己的利益,販賣禁菸,行事手段狠毒,使人望而生畏,但是他為了維護工人的利益,也是不遺餘力,為了抗日也傾囊相助。

有人說杜月笙是一個“人精”,其實他的“精”不僅僅是在於對利益的追求,而是在於追求利益的同時,能守住自己人生的忠義氣節。

從他對於工人的維護和對於抗日的傾囊相助,都可以明顯體現。

而到了人生落幕之時,更是撕毀了過億借據,都是別人曾經相欠於他的。

杜月笙的這個舉動,讓我想起《道德經》的那一句話:和大怨,必有餘怨;報怨以德,安可以為善?是以聖人執左契,而不責於人。

調和大的怨結,必然有遺留的怨恨,怎麼能稱得上是妥善的解決辦法呢?因此聖人保留借據的存根,卻從不向人索取償還。

道德經:種德修行,方結善果

杜月笙的聰明不僅僅是聰明,而是一種智慧,因為某一些事情上顧及了忠義,又涵蓋了德行。

在某些時候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擇手段,但是在關鍵時刻也顧全了大義,而他所換來的結局,就是即便身逢亂世,順時可以叱吒風雲,但是逆時也能得以善終,而且自己的子孫也都有一個好的結局,這就是德行給一個人帶來的最終作用體現。

有德行的人,都會有一種寬容和奉行。

寬容的是與人的關係,奉行的是天道,因為在自然天道面前,所有怨恨激起的同時,越是調和,積怨越是更深。

而真正的智者,則明白是以聖人執左契,而不責於人,與人相處,不會刻意的苛求利益保全,即便有一些糾葛,也能奉行上善若水的姿態,看似自己吃一些虧,但是實則也是給自己留了後路。

什麼是智慧?就是聰明加上德行,又比別人多想了一步,而這也是天道的規則,雖然看似有一些刻意而為之,是其背後以善良為基礎的識大體。

道德經:種德修行,方結善果

《菜根譚》說:天地之氣,暖則生,寒則殺。故性氣清冷者,受享亦涼薄。唯和氣熱心之人,其福亦厚,其澤亦長。

自然界的氣候規律,是氣候溫暖的時候催生萬物生髮,氣候寒冷時萬物蕭條沉寂。所以一個人心氣孤傲冷漠,只會受到同樣冷漠的回報,只有充滿生命熱情而又樂於助人的人,他得到的回報才會深厚,福祉才會綿長久遠。

還記得《東山再起》這個成語嗎?

《東山再起》的典故出自於謝安身上,一個有德行的人,即便當時落寞,後來也會有再起之時,他的人生一定會再現風起雲湧之澎湃。

道德經:種德修行,方結善果

同一時期有一個人叫謝據,他年輕的時候跑到房頂上去燻老鼠,後來這件事情一直被人嘲笑,他的兒子謝郎,不知道是自己的父親做的,聽別人說起有個痴呆的人做了這個事情,還一起跟著嘲笑,還不止一次。

謝安知道了,就藉著和謝朗聊天的功夫,對他說:“別人總拿這件事情詆譭你的父親,還說是我和他一塊乾的。”

謝朗聽了才知道事情的原委真相,一個月躲在家裡都沒有出門。

在這件事情中,原本是謝據曾經爬上房頂上去燻老鼠,成為別人茶餘飯後的笑料,他的兒子謝朗不知道實情,跟著笑話。

謝安知道之後,就故意說自己也受到這個笑話的牽連,目的是提醒謝郎,這件事情和他的父親有關,而謝安這樣的教育方式,堪稱得教之經典。

道德經:種德修行,方結善果

而最令人敬畏的是,謝安在這一件事情中,用自己的面子當“墊腳石”,在沒有影響謝據的尊嚴,又沒有直接指出謝朗的誤解的基礎上,解決了這一個誤會,這樣的德行背後,或許也是謝安能夠東山再起的根基。

所以,善良的人永遠是人生最後的贏家,因為他以德行為基礎,奉行的是必然天道的法則。

文|國學書舍


品讀國學智慧,感受古人文化,體悟不一樣的世界,看見不一樣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