讹答剌事件:蒙古帝国西征,是“复仇”,还是战争的“幌子”?

​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蒙古高原上建立起了一个强大的帝国。为了扩张领土、掠夺财富,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贵族开始了长时间的侵略战争,其周边邻国大都成了蒙古帝国蹂躏的对象。

统一后不久,在东亚地区,蒙古帝国就先后以各种借口对金、西夏发动了战争,金国和西夏政权穷于应对,已处于亡国的边缘。在蒙古帝国以西,十一世纪后期,花剌子模摆脱塞尔柱帝国,取得了独立。在摩诃末算端统治时期,领土在不断扩大,势力大增,一度称雄于中亚地区。但此时,与蒙古帝国已为近邻的花剌子模成为了蒙古帝国向西扩张的第一个目标,1219年成吉思汗以“讹答剌事件”为借口发动了征讨花剌子模的战争。

讹答剌事件:蒙古帝国西征,是“复仇”,还是战争的“幌子”?

一、花剌子模帝国的建立

花剌子模,旧译“火寻”,中亚古国,古代中国人又称之为“回回国”,中心城市是玉龙杰赤,曾为波斯帝国的一省。约公元前四世纪中期,成为独立国。公元700年前后被阿拉帝国征服。十一到十二世纪末,统治这一地区的是突厥人建立的塞尔柱帝国,领土扩张至波斯、阿富汗地区。到十二世纪末,塞尔柱突厥帝国由于内部矛盾尖锐,迅速走向衰落。于是在塞尔柱突厥帝国衰败之际,花剌子模逐渐取得了独立。

花剌子模在忽都不丁·摩诃末统治时,获得了阿拉伯人入侵前花剌子模故君的花剌子模沙的名号。忽都不丁·摩诃末之子阿即思继位后,多次兴兵攻打塞尔柱突厥。1149年,花剌子模算端塔哈失击败塞尔柱突厥帝国算端脱黑鲁勒,在波斯的塞尔柱帝国灭亡到此,花剌子模终于取得了独立。

1200年,阿剌丁·摩诃末继承王位。他在位时,花剌子模的国土面积又有了很大的扩张。所以,波斯西部都归之于花剌子模的版图。

讹答剌事件:蒙古帝国西征,是“复仇”,还是战争的“幌子”?

在东方,阿剌丁·摩诃末继位之前,花剌子模一直是哈剌契丹(即西辽)的一个藩属国,照例每年须向哈剌契丹奉献岁币。当阿剌丁·摩诃末取得了一连串的胜利,获得了西波斯后,不愿再臣属于哈剌契丹,于是他决心与哈剌契丹决裂,从而摆脱藩属国的地位。

阿剌丁·摩诃末通过这一事件,正式向哈剌契丹发起了挑衅,举兵侵入哈剌契丹境内。1210年,阿剌丁·摩诃末夺取了原臣属哈剌契丹的撒麻耳干,占有了河中之地,并且把花剌子模的都城迁于此城。阿剌丁·摩诃末的另一个侵占目标是古儿国,位于今阿富汗地区,它的领土面积从也里到达恒河流域,当时,古儿汗国的算端是马合木,到1212年,古儿国最终并入花剌子模。1215年,又攻取了哥疾宁。

就这样,在一个很短的时间里,花剌子模成为中亚地区一个国土面积广大,势力雄厚的新兴帝国。此时的花剌子模的势力达到了最顶峰。

讹答剌事件:蒙古帝国西征,是“复仇”,还是战争的“幌子”?

二、讹答剌事件

蒙古帝国消灭西辽国,这使它与中亚地区的花剌子模帝国成为了邻国。成吉思汗曾给花剌子模帝国算端摩诃末写过这样一封信:“我知道您的势力十分强大,您的国家也很广阔。我知道国王您统治着大地一块广袤的土地,我深深的希望与您修好。您是我的爱子和最好的穆斯林。”

从这里似乎可以看出,成吉思汗在寻求与花剌子模建立一种友好的政治经贸关系。

1218年,成吉思汗派遣了一支商队前往花剌子模。成吉思汗命令各后妃、诸王和异密们“每人从下属中指派一、二人,当时集合起了四百五十个伊斯兰教徒。成吉思汗命马合木·花剌子迷、阿里·火者·不花里及玉速甫·坚客·讹答剌里担任使者同这些商人一起动身。”

在这支商队中除了几个蒙古使者外,其他商队成员都是穆斯林,这也可能是成吉思汗考虑到花剌子模是一个伊斯兰国家的原因来安排的。但是,当商队走到花剌子模在锡尔河的边陲城市讹答剌时,该城总督亦纳勒赤黑声称这些所谓的商人实际上是间谍,不但将商队的财物洗劫一空,还将这四百多位成员全部处死,摩诃末的这种做法使蒙古人愤怒,促使成吉思汗对花剌子模采取军事行动。

讹答剌事件:蒙古帝国西征,是“复仇”,还是战争的“幌子”?

对于这个蒙古使团被花剌子模人残酷杀害,成吉思汗很愤怒,他派遣使者去花剌子模,要求摩诃末交出肇事者。但摩诃末苏丹没有惩罚自己的手下,反而给予成吉思汗更大的轻蔑,傲慢和宗教狂热使他蔑视来自东方的新邻居。在尝试政治手段解决失败后,成吉思汗决定诉诸武力。

最终成吉思汗发动了西征,花剌子模被灭国,古代世界政治格局由此发生重大变化。

三、战争的“幌子”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即成吉思汗的第一次西征,责任似乎完全是在花剌子模一方。很多人认为,如果没有花剌子模杀害蒙古使者和商人这一事件,蒙古人就不会出兵花剌子模,所以花剌子模的灭亡是咎由自取,摩诃末是“罪有应得,是历史对他的无情惩罚。”

这一观点过去是占据主导地位的。但实际上,蒙古人的侵略意识由来已久。

讹答剌事件:蒙古帝国西征,是“复仇”,还是战争的“幌子”?

在1206年召开的统一大会上,铁木真被尊称为成吉思汗,其意即为“上天赐于蒙古人的大汗”。在蒙古人的意识中,战胜蒙古草原以外的定居民族,征服全世界是上天赋予他们的使命。贝托尔德·斯柏勒写道:“蒙古人声称要成为大地的真正统治者,……整个大地都是天神赐予蒙古人的礼物。”

所以,在成吉思汗等蒙古统治者看来,蒙古人的对外扩张、开疆辟土,建立“世界帝国”,是上天之意志。任何国家或民族如果对蒙古人进行抵抗,拒绝成为“正在形成的世界帝国”的一部分,都应该受到惩罚和杀戮。

成吉思汗在商队出发前,写信给摩诃末,已显露侵略之意图。《多桑蒙古史》一书分析,“成吉思汗言其视摩诃末如已子者,实欲其称臣也。亚洲之君主鲜识根据平等独立原则之政治交际,常用父子、兄弟、叔侄等称,以判服属之等差。”

此时的摩诃末意识到,成吉思汗写此信的目的,是要他俯首称臣。但他是不愿意屈服的,所以他对成吉思汗的使者马合木说:

“我之国大,汝所知也。顾乃敢谓我为子!彼虏何物,兵力几何?”

讹答剌事件:蒙古帝国西征,是“复仇”,还是战争的“幌子”?

由此可见,他对成吉思汗称其为子,想以此使花剌子模成为藩属之国,是十分不满的。此时的摩诃末正是处于他雄心勃勃大肆扩张领土的高峰时期,不甘心俯首称臣。因此两人之间就有了猜忌,所以,后来的商队使团被害也就不难理解了。

所以,成吉思汗早就在计划西征,并为此做了很多准备,“被屠杀的商队实际上是成吉思汗派来刺探敌情的间谍团,花剌子模将其全部消灭也在情理之中。”

蒙古人与金国之间有世仇,此时成吉思汗中止讨伐金国的步伐,实在有违常理。这样做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夺取更多的土地和财富,进一步扩大自己的生存空间。实际上,从后来蒙古人征服扩张史来分析,无论如何,花剌子模最终必然遭到攻击。

应当看到,作为统一蒙古高原十多年的新政权,此时大蒙古国正处于上升阶段,它需要开疆辟土。而且蒙古是一个游牧的民族,逐水草而居的这种流动性、迁移性也使得它更具有侵略性,而加之蒙古草原贫瘠的生态环境,迫使蒙古人追逐更优良的牧草资源,所以他们不断的劫掠入侵周围的民族。

讹答剌事件:蒙古帝国西征,是“复仇”,还是战争的“幌子”?

向金国宣战,成吉思汗是打着复仇的旗号,出兵花剌子模,他也是以“讹答剌事件”为幌子,出兵西夏,攻打南宋,就是一种没有任何借口的侵略行径。而且,蒙古帝国后来在三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又先后发动了两次西征,即1235年到1241年的拨都西征,和1252年到1260年的旭烈兀西征,这些也都是师出无名的侵略战争。

所以,我们通过全面系统的综合分析,讹答剌事件不过是蒙古人发动侵略战争的导火索、一个口实而已。成吉思汗通过这一事件,使自己站在道义和舆论的有利地位,从而为侵略战争找到了一个所谓的理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