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助普惠 招聯金融五年精進的四條路徑

與時代的腳步同行,這是一種幸運。2015年3月18日,招聯金融信心滿滿地出發,以“微金融、新互聯”為發展理念,以純線上的業務模式,開啟了一條有別於傳統消費金融公司的新型發展道路。

同年12月31日,《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正式發佈,遵循市場規律發展普惠金融、以適當的成本為適合的人群提供適度的普惠服務,成為支持實體經濟在金融供給側的重要改革方向。

如何把普惠金融做得恰到好處?招聯金融的回答是:以科技金融的高度切入,開創純線上、輕資產的運營模式。招聯金融董事總經理章楊清認為,成本適當、客群適合、服務適度,是普惠金融發展至關重要的三大問題,“精準識別、精確匹配、精細運營、精緻體驗”是四條具體的實現路徑。為此,招聯金融近年來不斷加大在科技研發等領域投入和產出應用,持續開展讓利客戶活動。

以科技助普惠 招聯金融五年精進的四條路徑

在金融科技推動下,招聯金融近年來在同行業線下展業模式遭遇瓶頸時,實現了加速超越。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招聯金融實現營業收入約107.4億元,同比增長54%,實現淨利潤約14.66億元,同比增長17%,主要業務指標延續了穩健增長態勢,穩居持牌同業第一梯隊。招聯金融成立五週年以來的實踐證明,科技讓普惠金融更加行之有效。先進的數字化手段,能夠將更適當的成本、更個性的服務,精準抵達低收入人群、小微企業主等普惠人群,充分發揮普惠金融服務“毛細血管”的作用。

精準識別:“聰明”地讀懂客戶需求

回到五年前,當時消費金融市場一方面是傳統金融機構未充分覆蓋的長尾客戶群體,另一方面是龐大的客戶需求,二者的鴻溝是中國徵信體系覆蓋不足。成立之初,招聯金融克服幾乎沒有任何消費金融場景和客戶資源等不利因素,從傳統金融機構覆蓋不到、普羅大眾急需的小微金融服務入手,創新打造了純線上、輕運營的互聯網消費金融經營模式。

章楊清介紹,招聯金融從建立之初,就選擇了純線上業務模式,以大數據等先進技術手段驅動,對不同客群實施精細化管理,輔助特色活動與客戶觸達,逐步連接客戶、探索客戶、深入認知客戶,逐漸形成了客戶全生命週期管理、客戶額度管理、客戶分級定價經營的專業化運營能力。

而招聯金融能夠“聰明”地讀懂客戶需求,精準識別客群風險,還依託於公司不斷髮揮金融科技優勢,在多元化徵信上持續探索和應用,幫助豐富普惠客群風險畫像,為後續匹配精準服務奠定基礎。

其中,基於金融科技力量,招聯金融在業內首創“沃信用分”。這是首例面向運營商全網客戶的信用評分體系。該案例主要是與中國聯通合作,利用數據挖掘、數據建模等大數據技術,對消費者的多元化信息進行多維度、分類交叉處理,形成更豐富的用戶畫像和個人信用,打造了一套KS值超過40的“沃信用分”價值評分體系。沃信用分可根據客戶信用的綜合評估,通過預授信的模式,為客戶提供金融特權,直接應用到聯通後付費的現金分期、手機分期、話費充值等業務場景中。該項目是國內消費金融公司的首創,體現了互聯網經濟和大數據時代下的徵信新模式。

精確匹配:“優”“惠”金融服務的基礎

章楊清表示,在提供消費金融服務時,給普惠客群精準匹配產品服務顯然尤為必要。反之,“不該貸、過度貸”等問題氾濫,則造成普惠資源的低效使用、無效浪費,產生更多社會成本,違背普惠金融初衷。

他介紹,招聯金融持續深化大數據技術的應用,深度挖掘數據價值,完善數據驅動決策能力,實現了實時客戶風險定價和響應度模型評估,形成行業低定價能力,最終轉化的是更“優”“惠”的消費金融服務。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經濟遭受負面衝擊,低收入和小微客群對普惠金融服務的依賴度正在提高。中國普惠金融研究院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從調研全國範圍內一部分工薪階層和微型經濟體來看,這部分人群現金儲備非常少,應急能力薄弱,但大多數人沒有債務違約記錄,非常需要貸款展期政策和服務。

“在有限的普惠資源內,如何更高效地服務顯然是社會所關心的問題。這對精準匹配產品服務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影響到普惠金融服務是否能夠長久、持續。”章楊清說。

精細運營:不斷提升服務效率

長尾客群體量巨大,消費需求多樣化。對於消費金融機構來說,普惠的低利率與運營的高成本之間似乎存在天然的矛盾。對於消費金融的運營問題,章楊清曾表示,普惠金融並不是慈善公益,金融機構提供普惠金融服務需承擔成本。互惠互利的普惠金融若要長久發展,離不開探索客群分類精細化運營,通過金融科技手段,不斷提升服務效率。

章楊清介紹,五年來,招聯金融積極發揮科技優勢,以普惠使命為出發點,依靠先進科技手段,面對上班族、職場新人、個體戶等不同客群,在裝修、租房、職業發展等不同場景需求探索客群精細化運營。

例如,招聯金融通過數字化手段持續開展多元化的產品創新服務,根據不同客戶需求提供定製化、差異化的普惠產品服務,先後針對有裝修需求的客戶通過自主證明裝修實施,授予其裝修消費分期貸款額度;針對有需求的優質白領客戶推出優惠定價、循環額度的“白領貸”;針對客戶臨時週轉需求推出非循環額度“大期貸”等。

五年來,招聯金融打造了“好期貸”“信用付”兩大產品體系,以線上模式為主,兼具O2O模式,嵌入到購物、旅遊、醫療美容等各類消費場景中,服務數千萬客戶,業務覆蓋全國廣泛地區。

精緻體驗:打造有溫度的金融服務

“作為普惠金融的踐行者,提供精緻權益、精心服務,將更有效地給普惠客群帶來實實在在的幫助和溫暖,達到精緻體驗。”章楊清表示,在消費金融領域,招聯金融一直在行動,通過大數據分析、策略模型等先進技術手段,先後推出“借款首期5折”“拼購商品”“免息券”等惠及客戶的多重福利,以及“拒就賠”“低就補”“用就返”等多項專屬權益,持續開展客戶關懷活動並讓利客戶,有針對性地滿足客戶對免息、降價、提額等需求的訴求。

他介紹,五年來,招聯金融始終堅持以客戶為中心,依託自身金融科技優勢,率先實現為客戶提供線上7*24小時不間斷服務。在招聯金融App、微信公眾號等線上平臺,每位客戶均能享受到一站式自助服務。

此外,金融紓困本就是普惠金融發展的重要議題之一。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招聯金融除第一時間針對受疫情影響的特定人群,推出減免延期良心便利操作等溫暖服務外,還及時推出了面向奮鬥者群體的“微光計劃”,通過大數據挖掘等數字化手段,率先聚焦服務數百萬個體經營戶等細分客群。

據悉,招聯金融在“微光計劃”中,第一期通過“3+9”先息後本、暖心提額、應援降息、借款折扣、低價商城商品等微金融服務,累計投入超過百億元資金,向累計500萬信用良好的復工大軍提供提額、借款降息等多重優惠,給普惠客群帶來實實在在的幫助和溫暖。

章楊清表示,“在經濟增速換擋、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積極為普惠客群排憂解難,助力復工和經濟恢復,將是2020年普惠金融發展的重要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