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拿下36億外資資金,招聯、宜人貸、京東金融找到新的融資路

半年拿下36億外資資金,招聯、宜人貸、京東金融找到新的融資路

5月中旬,招聯消費金融宣佈第二筆外資銀團貸款成功交割並首次提款,貸款總額度高達10.4億元。該筆銀團貸款由國泰世華銀行、開泰銀行(中國)、富邦華一銀行牽頭,共有12家外資行參貸,總額度10.4億元,認貸額超過2倍,首次提款金額3億元,並於6月20日提款全部落地。

外資銀團貸款落地消費金融意味著我國的消費金融行業資金多元化又多了一種渠道。事實上,國內消費金融公司獲得的首筆外資銀團貸款正是由招聯消費金融在去年11月完成的,當時的貸款總額達11.5億元,參與外資行13家,首次提款金融為6億元。有業內人士認為,外資銀團與招聯消費金融的合作屬於雙贏,對外資銀行來說,通過此次合作它們全方位瞭解了我國的消費金融行業,對招聯來說則開闢了新的多渠道融資途徑。

半年拿下36億外資資金,招聯、宜人貸、京東金融找到新的融資路

外資銀團模式靈活,金融要求較低

銀團貸款是銀行間競爭與合作的典型體現,指由一家或數家銀行牽頭,多家銀行與非銀行金融機構參加而組成的銀行集團採用同一貸款協議,按商定的期限和條件向同一借款人提供融資的貸款方式。我國境內銀團貸款的服務對象一般為鉅額資金需求的大中型企業、企業集團和國家重點建設項目。

但對於消費金融行業來說,大部分消金公司連直接從銀行獲得授信都比較困難,更別說是以銀團的方式。

但另一邊,自2007年銀監會發布《中國銀行業對外開放報告》,明確表示促進外資銀行全面發展之後,眾多外資銀行來華設立法人銀行,或通過持股中資銀行參與中國銀行業發展。但由於業務範圍狹窄、網點發展緩慢等原因,外資銀行在我國的經營情況並不盡如人意。

隨著這兩年中國消費金融行業的迅速崛起,不少外資銀行都想參與其中,但考慮中國信用體系不完善、零售業務風控把控難度較高等問題,一直不得其門而入。

此次外資銀行以銀團的形式與招聯消費金融合作,可以說是走出了一條合作的路子。

“目前走外資銀行的授信和借款大部分是走的銀團模式,這個模式外資運用得比較靈活,成團金額小點都沒問題,但中資的話一般只有大型基建項目會由國有銀行牽頭組建銀團。外資銀行受他們風控審查的限制,對非銀機構的純信用借款比較審慎,如果直接找他們做單邊授信很大概率不批覆。但如果是以銀團形式,因為每家行都要做一次風控准入,所變相增加了風控審核的次數,達到一個抱團取暖的效果,所以很多外資銀行願意以銀團的形式給招聯放款。”某相關知情人士向新流財經透露,其實招聯的主要融資還是來自於境內的中資銀行,尤其是城商行,目前招聯拿到的中資銀行授信超過100億元,跟外資銀團合作主要是為了豐富資金來源結構。

另一投資機構的資深人士也告訴新流財經,內資銀行的授信比較“刻板,流程也較長,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種外資銀團的模式確實更加靈活。”

今年3月,捷信也完成了首筆銀團貸款並完成全額提款,金額達人民幣7.25億元,為期一年。匯豐銀行和法國巴黎銀行擔任簿記行,同時東亞銀行、南京銀行、法國巴黎銀行和匯豐銀行則成為聯合委任牽頭安排行。

半年拿下36億外資資金,招聯、宜人貸、京東金融找到新的融資路

外資參與消金行業,方法不少

除了銀團貸款,外資銀行參與國內消費金融的玩法還有很多。6月19日,宜人貸就對外宣佈,獲得知名投資銀行高盛提供的3.24億資金,使用期限為3年。根據宜人貸對網貸之家的回應,這3.24億資金是高盛對宜人貸的投資,具體來說,就是高盛通過投資宜人貸的一個信託產品進行放款。

不久之前,京東金融與世界銀行姐妹機構、世界銀行集團成員之一國際金融公司(International Finance Corporation,IFC)達成合作,IFC將為京東金融旗下重慶兩江新區盛際小額貸款有限公司提供4億元人民幣貸款,期限為3年,用以發展涉農貸款業務。

以上兩個案例說明了外資銀行對中國消費金融的濃厚興趣及想要參與的決心。

“高盛與宜人貸的合作不僅僅是為了放貸,他們看重的是下一步參與行業的機會。像宜人貸的理財產品,有不少高淨值人群,這塊的服務恰恰是外資銀行所擅長的”,某投行分析人士對新流財經表示,外資銀行在零售方面肯定競爭不過國內銀行,但可以另闢蹊徑,比如服務特定行業特定領域,“IFC看重的是京東金融的科技能力,京東金融提供技術,IFC提供資金,選擇農村金融可能也是對於特定領域的一種選擇。”

該人士認為,隨著我國放寬外資銀行存在形式選擇範圍、擴大外資銀行業務經營空間、優化監管規則,在可預見的將來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的外資銀行以越來越豐富的手段參與我國的消費金融行業,這對行業是利好,有競爭才有發展。

半年拿下36億外資資金,招聯、宜人貸、京東金融找到新的融資路

並不是所有消金企業都能接受境外資金

儘管所有的消費金融公司都想拓展和豐富自己的資金渠道,但絕大多數的消金公司應該都與外資無緣。

某業內人士告訴新流財經,“能否接受境外資金要看消金公司經營範圍的規定。有些公司可以,有些公司就不行。”

對於招聯、捷信這樣行業前列的持牌消金機構來說,並不缺乏資金來源。今4月,捷信發行了總金額為15億元人民幣的第一期金融債券,這也是2018年中國市場上成功落地的第一期消費金融債券。而招聯則在4月24日獲准進入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拆借公告發布當日,招聯金融已經完成3筆拆借業務,累計金額3.1億。

但對另外的非持牌消費金融公司、P2P公司來說,隨著監管加強、ABS發行受限,想要豐富資金來源顯得更為困難。

“說到底還是合規是第一位”,一非持牌消金機構負責人告訴新流財經,公司正在積極接洽城商行,爭取獲得授信,但銀行對於合規的要求確實很高,“確保合規,然後能獲得銀行授信肯定是最好的,對我們來說也更有安全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