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怎樣把握與孩子溝通的時機

父母怎樣把握與孩子溝通的時機

孩子小的時候,父母說什麼孩子大多能夠聽從,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自主意識不斷髮展,父母再要求孩子完全聽從自己已不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特別是在孩子的青春期,父母恐怕感受最深的是孩子的對抗和不搭理,孩子經常把父母的話當耳旁風,父母有一種深深的受挫感,覺得自己的威嚴掃地,在孩子心目中失去了被崇拜的地位。有些父母很苦惱,找不到解決辦法,心中很苦悶。

那麼,父母應該怎樣把握與孩子溝通的時機?

(1)父母需要關注自己說話的語氣和態度

有的父母看到孩子做錯一件事情時,馬上大發雷霆。家長的態度包括生氣時猙獰的面孔,高聲質問的語調,急促的語氣,態度上的不接納和粗暴,加之本身比孩子高大威猛的身軀佇立在孩子面前,這些都會傷害孩子的安全感。讓孩子覺得明明只是做錯一件事情,怎麼感覺像犯了滔天大罪一樣不可饒恕,以後孩子做事會小心翼翼,前怕狼後怕虎,畏首畏尾,不敢嘗試,生怕出了差錯再惹怒家長,遭受處罰或不受待見。

因此,無論在何種情況下跟孩子說話的態度,孩子都會非常在意。很多時候,孩子並不注意說話的內容,而是對父母的態度很敏感。如果父母理性地溝通,孩子通常能夠接受父母的建議,父母好好說話,孩子才會好好聽話。

(2)孩子犯錯正是成長的契機

人類就是在錯誤中不斷成長和發展的。有哲人說過,不犯錯那是停止了前進的腳步。父母可以利用犯錯的契機,讓孩子從中學習、發現自己的不足和欠缺的方面。

孩子犯錯後,家長跟孩子說話的語氣要溫和,要讓孩子感受到被接納和包容,父母的寬容會激發孩子做事的興趣,也樂意聽父母講解下次怎麼做更好。比如:孩子總丟三落四,今天丟紅領巾,明天丟水杯,家長無數次地重複要看好自己的東西,孩子還是不知道該怎樣做。這時候不如溫和地詢問孩子,有什麼辦法可以管好自己的東西,水杯放在哪裡不容易丟?紅領巾怎樣系在脖子上不會鬆掉,用啟發式的提問讓孩子思考解決辦法,從而調動起自我管理的積極性。

如果一味地將重點放在批評孩子本身,孩子會處在情緒裡而無暇顧及和思考改變現狀,這樣既破壞了親子關係,又威脅到了孩子的安全感,不利於孩子進一步學習成長。

(3)孩子情緒不佳時避免提過多要求

當孩子處於情緒中時,如果父母提出過多要求,會導致孩子強烈的反對和抵抗。任何人處於情緒低谷時接納度和注意力都會降低,最希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和支持,而不是雪上加霜的批評。

因此,父母跟孩子溝通或提要求時,要選擇合適的時機和場合,要避開考試複習階段,避開他的好朋友搬家離開時,避開成績沒考好時。如果選擇在和孩子一起外出旅行或玩遊戲時,在愉快的氛圍中孩子更容易接受家長的要求,溝通就會順暢許多。

溝通是門藝術,與孩子溝通更是藝術的藝術,要掌握孩於心理,滿足孩子需求,說話前適當打好底稿,言簡意賅,特別是面對青春期孩子,更需要把握時機和火候,才能和孩子建立起良好的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