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兵打仗、下西洋、修故宮,朱棣當政時的太監為什麼如此勵志?

歷史上的太監大多給人以內心陰暗、嗜權如命的印象,他們要麼禍亂朝綱、要麼結黨營私,正義、擔當、家國情懷似乎與他們不搭邊。

領兵打仗、下西洋、修故宮,朱棣當政時的太監為什麼如此勵志?

朱棣一朝重用太監

不過,在大明帝國的朱棣一朝,太監卻是勵志的代名詞,一批太監用能力證明了自己的價值。

比如鄭和除了領兵打仗還率隊下西洋遠播大明威名。

比如阮安重建紫禁城三大殿,堪稱魯班再世。
朱棣當政這一朝,重用太監!這些太監也用精明和實幹回報了朱棣,在各自仕途上皆有建樹!

縱觀歷史,朱棣一朝的太監可謂最為勵志,形象堪稱史上最佳。

朱棣不聽老爹話,重用太監

朱元璋很忌諱太監干政,他還頒佈鐵律,“內臣不得干預政事,犯者斬!”

他覺得太監就是伺候人的角色,會端茶倒水足矣。朱元璋嚴禁太監識文斷字,太監更不得與官員有書信往來。

朱元璋認為:“使之畏法,不可使有功。畏法則檢束,有功則驕恣。”

朱元璋對太監的態度就是打壓,使其邊緣化。

領兵打仗、下西洋、修故宮,朱棣當政時的太監為什麼如此勵志?

朱棣身邊的太監武藝高強

不過朱元璋的四兒子朱棣卻不認同父親得做法,他對太監極為看重。朱棣覺得太監是最為忠誠的,其他人靠不住。

他有多重視太監呢?

其一,為了栽培手下的太監,朱棣甚至還給太監辦培訓班。請有學識的文官教小太監們讀書寫字。比如鄭和、王彥都是朱棣一手栽培出來的佼佼者。

其二,為太監正名。在朱棣之前還沒有“太監”這一稱謂,以往這些人被稱作閹人,好聽點的被叫做宦官。明朝初期,宦官的最高職務是監正,朱棣為表對這群手下人的重視,還特意將其改稱為太監。

太監,聽起來高大上、不猥瑣,有種堂堂正正的感覺。

這個“太”字了不得,在古代只有與皇權相近的人才能用這個“太”字,比如太子、太后、太師、太保等等。正名這件事足以表明,太監在朱棣心中很重要。

其三,太監挑選,優中選優。朱棣手下的太監大多是從戰俘或者外族中挑選出來的十幾歲少年。外族中的蒙古部落、女真部落是太監的重要來源地。

朱棣尤其喜愛出身遊牧民族的少年,他們孔武有力而且善於騎射,淨身來到朱棣身邊後,稍加調教就是一個個人中龍鳳。

比如大名鼎鼎的鄭和是回族,猛將王彥、亦失哈是女真族,而云祥則來自蒙古族,他們以太監的身份跟隨朱棣左右,為朱棣篡位、為大明王朝創造“永樂盛世”立下了汗馬功勞。

所以我們在影視作品中,常看見明朝的太監武功異常高強,其實是有歷史出處的。原來這些太監真的不是浪得虛名,而且真的是一等一的高手。-

朱棣開啟永樂盛世,有一半是太監的功勞

可以說,朱棣打下的江山,有一半的功勞在於太監。

怎麼講?逐一擺給你看。

朱棣的發跡應該是從靖難之役開始的。經過三年半的奪權之戰,面對侄子朱允炆的窮追猛攻,朱棣的意志消沉,甚至失去了信心。

領兵打仗、下西洋、修故宮,朱棣當政時的太監為什麼如此勵志?

朱允炆最終還是敗給了叔叔朱棣

是一群太監的神助攻,才讓朱棣重新燃起了鬥志。

原來,朱棣厚待太監的消息廣為傳頌,甚至連朱允炆身邊的太監也要反水投靠,正是這群太監給朱棣帶來了轉機。

太監們密報:南京城內空虛。

於是,朱棣決定破釜沉舟,他率兵繞過濟南城,直接殺向南京。

半年後,南京城陷落,朱棣奪得了大明江山。

如果沒有太監的通風報信,朱棣可能還在濟南城下死磕,也許很快就在消耗戰中慘敗。

拿下南京,這是太監為朱棣立下的頭功。

朱棣起兵之時,兵力不足千人!當時的朱棣算是硬著頭皮造反的!在其武裝收編了三個衛所的兵力後,也僅有1.5萬人的兵力。

朱棣大膽使用有才幹的將領,他不看出身,不管是降將還是太監只要能領軍殺敵就會被重用。鄭和、王彥就是在這個時期顯露才能的。

王彥是建州女真人,少年時投入朱棣門下做了小太監。在靖難之役中,王彥領3000鐵騎夜襲名將盛庸的軍營,可謂藝高人膽大。

這場夜襲後,朱棣對他格外器重。

領兵打仗、下西洋、修故宮,朱棣當政時的太監為什麼如此勵志?

鄭和、王彥等太監為朱棣奪權立下了汗馬功勞

太監鄭和在鄭村壩之戰中,也因為戰功卓越被朱棣賜姓“鄭”,這場戰役鄭和幫助朱棣重拾了勝利的信心。當時朱棣以8萬人馬對抗朱允炆的50萬大軍!惡戰中,朱棣消滅了朱允炆的軍隊多達數萬人。

鄭和、王彥等太監的戰場表現突出,這是太監立下的第二大功勞。

在維護大明王朝領土完整問題上,也有太監的功勞。

亦失哈是海西女真人,成為朱棣身邊的太監後,他深得朱棣信任。

朱棣稱帝后的東北地區,局勢相當複雜,除了北元政權和大明王朝的爭奪,當地的

通古斯人、海西女真、蒙古人、建州女真、達斡爾人彼此之間也征戰不斷。

朱棣稱黑龍江流域為“鎖鑰之地”,收復遼東,維護帝國統一!一直是朱棣心頭的牽掛。

亦失哈作為朱棣的心腹,熟悉當地情況且八面玲瓏精明能幹,他出任欽差大臣再合適不過。

亦失哈來到東北後,經過多方斡旋,取得了各民族的認同和支持。亦失哈趁熱設立了奴兒干都司,這個部門是明朝管轄黑龍江口、烏蘇里江流域的最高一級地方行政機構,這一機構的設置表明,大明王朝強化了對東北的管轄。

亦失哈的所作所為促進了民族融合,大明王朝疆域更完整,這是太監的第三大功勞。

領兵打仗、下西洋、修故宮,朱棣當政時的太監為什麼如此勵志?

鄭和下西洋,將大明王朝的威名傳播海外

在朱棣奪得江山後,很快開啟了“永樂盛世”。太監們又組團搞外交,將大明王朝的威名傳播海外。

太監們的外交工作分工明確,比如鄭和、景弘負責西洋方向,李達則負責西域直通歐亞大陸,海童、侯顯兩位太監則負責北方與蒙古、朝鮮等地的通商往來。

對經濟、文化交流起到推波助瀾作用,這是太監的第四大功勞。

除此以外,在國家機器的每一個環節都有太監的身影,比如鎮守邊疆,比如在江南織造局督造,比如到沿海地帶掌管進出口貿易,甚至連修建紫禁城都有太監的身影。

阮安是明朝著名的建築設計師,紫禁城中的奉天、華蓋、謹身三大殿工程就是他主持的。主持工程建設,歷來是“肥差”但阮安卻很廉潔。他在趕赴張秋河工程途中病逝,隨從發現他的全部家當還不到十兩銀子。

就是這樣一群正直、有擔當的太監,用勤奮和忠誠為朱棣的大明王朝奠定了穩固的基石。

朱棣重用太監是為了制衡文官集團

明朝的文官集團堪稱史上最為強悍。

朱棣篡位奪得江山,更是讓文官集團對朱棣的行徑嗤之以鼻。

文官集團內部甚至傳播朱允炆還活著的消息,其潛臺詞就是:朱棣篡位是暫時的,皇帝還會回來的。

文官集團的不配合,讓朱棣大傷腦筋。

領兵打仗、下西洋、修故宮,朱棣當政時的太監為什麼如此勵志?

文官集團一直對朱棣篡權嗤之以鼻

方孝孺就是文官集團的代表,方孝孺臨死前甚至當眾咒罵朱棣為亂臣賊子,被凌遲處死時,還罵不絕於口。

景清是御史大夫,也是方孝孺的好友。為了給方孝孺報仇,景清甚至身藏利器在早朝之時行刺朱棣。行刺失敗被處死前,景清同樣大罵不絕,毫不屈服。

文官集團一個個赴死,在向朱棣示威!文官集團的不配合,使得朱棣在朝堂之上幾乎沒有話語權,更談不上有效治理國家。

所以,朱棣一方面尋找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一方面也在尋找忠實於自己的官員並委以重任。

在無官可用的情況下,朱棣大量使用太監。如果說篡權時,他是用太監打江山,那麼得權後,朱棣是在用太監守江山。

太監除了可以幹下西洋、鎮守邊關這樣的體面活兒,還能幹“髒活兒”。

領兵打仗、下西洋、修故宮,朱棣當政時的太監為什麼如此勵志?

東廠的太監說一不二,權力巨大

朱棣成立了特務機構——東廠,這“髒活兒”就是東廠太監的工作職責,官員吐槽、大逆不道都會被及時彙報給朱棣。

東廠甚至對“亂臣賊子”可以格殺勿論。

東廠用最簡單、粗暴,也是最見效果的方式鞏固著皇權。

為了鎮得住場子,東廠的太監被朱棣授予了極高權力。

《明史》中是這樣定義其地位的:“提督東廠,掌印太監一員。”

意思是,擔任東廠提督一職的是司禮監中的“掌印太監”。

其權力有多大?堪稱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有了東廠的監視和鎮壓,文官集團的氣勢逐步淡去,不敢再對朱棣心存二心。東廠,有效牽制住了文官集團!

重用太監這一當政之道被朱棣傳給了子孫,不過這也為大明王朝的衰亡埋下了禍根。

領兵打仗、下西洋、修故宮,朱棣當政時的太監為什麼如此勵志?

如果後世子孫有朱棣的敬業,大明王朝也不會亡得那麼早

朱棣霸氣外露、領導氣質,能鎮得住手下的太監,太監如同上了發條一般心無旁騖地為主子賣命,但是朱棣的後世子孫卻大多是奇葩之輩,要麼尋仙問道當真人,要麼魯班附體當木匠,要麼48年不上朝宅在後宮,這樣的皇帝只能被太監裹挾。

於是像王振、劉瑾、魏忠賢這樣的太監不斷禍國殃民,大明王朝也就走到了盡頭。

可以說,朱棣一朝的太監確實是賢能輩出,他們堪稱太監史上的一股清流,他們將朱棣的江山推向了“永樂盛世”,他們應該被歷史銘記,儘管他們僅僅曇花一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