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詞人柳永

宋代詞人柳永柳永出身官宦世家,祖父柳崇,世居河東(今山西),曾為沙縣縣丞,在州郡頗有威信。[1]父親柳宜,出仕南唐,為監察御史;南唐滅亡後,柳宜供職北宋,任雷澤縣令,不久,改為費縣縣令、濮州任城令。柳永即出生於其父任所(984年,費縣)。[2]

淳化元年(990年),柳宜入汴京上書,授全州通判,柳永隨父赴任。[3][4]淳化五年(994年),柳宜以贊善大夫調往揚州,柳永隨往,習作《勸學文》。[5]至道三年(997年),柳宜屢遷至國子博士,命其弟攜畫像前往故里崇安,以慰家母思念,柳永隨叔歸鄉。[6]

鹹平元年(998年),柳永居家鄉,遊覽名勝中峰寺,作詩《題中峰寺》。[7]柳永讀到《眉峰碧》,甚愛此詞,將它題寫在牆壁上,反覆琢磨。[8]鹹平四年(1001年),柳永嘗試為詞,作《巫山一段雲·六六真遊洞》,歌頌家鄉風景武夷山,有“飄飄凌雲之意”。[9]

流寓江淮

鹹平五年(1002年),柳永計劃進京參加禮部考試,由錢塘入杭州,因迷戀湖山美好、都市繁華,遂滯留杭州,沉醉於聽歌買笑的浪漫生活之中。鹹平六年(1003年),孫何知杭州,門禁甚嚴,柳永作《望海潮·東南形勝》,前往拜謁。[10][11]此詞一出,即廣為傳誦,柳永亦因此名噪一時。[12]

北宋杭州意象圖

景德元年(1004年)秋,孫何還京太常禮院,柳永做《玉蝴蝶·漸覺芳郊明媚》,追憶陪孫何遊樂情事。[13]

景德年間(1004—1007年),柳永離開杭州,沿汴河到蘇州,作《雙聲子·晚天蕭索》;不久入揚州,作《臨江仙·鳴珂碎撼都門曉》,追憶舊遊[14],度過了青年時期的一段放浪生活。[15]

科舉之路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進入京師汴京(今開封)。時北宋承平日久,都城繁華極盛:元宵,皇帝與民同樂[16];清明,郊外踏青[17];端午,龍舟競渡[18];汴京風情,紙迷金醉。[19]柳永凌雲辭賦,將帝都的“承平氣象,形容曲盡”。[20]

柳永

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春闈在即,柳永躊躇滿志,自信“定然魁甲登高第”。[21]及試,真宗有詔,“屬辭浮糜”皆受到嚴厲譴責,柳永初試落第。[22]憤慨之下作《鶴沖天·黃金榜上》,發洩對科舉的牢騷和不滿,但對中舉出仕並未完全絕望。[23]不久之後,柳永作詞《如魚水·帝裡疏散》,對此次應試的不利,柳永已不再介懷,對試舉仍抱希望。[24]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柳永第二次參加禮部考試,再度落第。同時,與相好歌女蟲娘關係出現裂痕,柳永作詞《徵部樂·雅歡幽會》,抒發失意兼失戀的苦悶情緒。[25]

宋代詞人柳永

  1. 天禧二年(1018年),長兄柳三複進士及第,柳永第三次落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