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词人柳永

宋代词人柳永柳永出身官宦世家,祖父柳崇,世居河东(今山西),曾为沙县县丞,在州郡颇有威信。[1]父亲柳宜,出仕南唐,为监察御史;南唐灭亡后,柳宜供职北宋,任雷泽县令,不久,改为费县县令、濮州任城令。柳永即出生于其父任所(984年,费县)。[2]

淳化元年(990年),柳宜入汴京上书,授全州通判,柳永随父赴任。[3][4]淳化五年(994年),柳宜以赞善大夫调往扬州,柳永随往,习作《劝学文》。[5]至道三年(997年),柳宜屡迁至国子博士,命其弟携画像前往故里崇安,以慰家母思念,柳永随叔归乡。[6]

咸平元年(998年),柳永居家乡,游览名胜中峰寺,作诗《题中峰寺》。[7]柳永读到《眉峰碧》,甚爱此词,将它题写在墙壁上,反复琢磨。[8]咸平四年(1001年),柳永尝试为词,作《巫山一段云·六六真游洞》,歌颂家乡风景武夷山,有“飘飘凌云之意”。[9]

流寓江淮

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计划进京参加礼部考试,由钱塘入杭州,因迷恋湖山美好、都市繁华,遂滞留杭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咸平六年(1003年),孙何知杭州,门禁甚严,柳永作《望海潮·东南形胜》,前往拜谒。[10][11]此词一出,即广为传诵,柳永亦因此名噪一时。[12]

北宋杭州意象图

景德元年(1004年)秋,孙何还京太常礼院,柳永做《玉蝴蝶·渐觉芳郊明媚》,追忆陪孙何游乐情事。[13]

景德年间(1004—1007年),柳永离开杭州,沿汴河到苏州,作《双声子·晚天萧索》;不久入扬州,作《临江仙·鸣珂碎撼都门晓》,追忆旧游[14],度过了青年时期的一段放浪生活。[15]

科举之路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进入京师汴京(今开封)。时北宋承平日久,都城繁华极盛:元宵,皇帝与民同乐[16];清明,郊外踏青[17];端午,龙舟竞渡[18];汴京风情,纸迷金醉。[19]柳永凌云辞赋,将帝都的“承平气象,形容曲尽”。[20]

柳永

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春闱在即,柳永踌躇满志,自信“定然魁甲登高第”。[21]及试,真宗有诏,“属辞浮糜”皆受到严厉谴责,柳永初试落第。[22]愤慨之下作《鹤冲天·黄金榜上》,发泄对科举的牢骚和不满,但对中举出仕并未完全绝望。[23]不久之后,柳永作词《如鱼水·帝里疏散》,对此次应试的不利,柳永已不再介怀,对试举仍抱希望。[24]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柳永第二次参加礼部考试,再度落第。同时,与相好歌女虫娘关系出现裂痕,柳永作词《征部乐·雅欢幽会》,抒发失意兼失恋的苦闷情绪。[25]

宋代词人柳永

  1. 天禧二年(1018年),长兄柳三复进士及第,柳永第三次落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