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最强战斗族群,持盾舞干,所向披靡,可惜消失了

导语:中华最强战斗族群,就是被比喻为神兵的板楯蛮,这支神兵从历史中慢慢走来,终于消失与历史中。(本文1300字,图一张)

秦昭襄王时,白虎为害,自秦、蜀、巴、汉患之。秦王乃重募国中:“有能杀虎者,邑万家,金帛称之。”于是夷朐忍廖仲药、何射虎、秦精等乃作白竹弩于高楼上,射虎,中头三节。白虎常从群虎,瞋恚,尽搏杀群虎,大呴而死。秦王嘉之曰:“虎历四郡,害千二百人。一朝患除,功莫大焉。”欲如要,王嫌其夷人;乃刻石为盟,要复夷人顷田不租、十妻不算,伤人者论,杀人雇死倓钱。盟曰:“秦犯夷,输黄龙一双;夷犯秦,输清酒一锺。”夷人安之。汉兴,亦从高祖定秦有功。高祖因复之,专以射白虎为事,户岁出賨钱口四十,故世号“白虎复夷”,一曰“板楯蛮”,今所谓“头虎子”者也。 ----《华阳国志》

这段历史开启了中华大地最强战斗民族的模式。秦国靠军事力量横扫七国,统一中原,最初的奠基者就是这位秦昭襄王。与秦王的盟约更加彰显了他的勇武彪悍。在《后汉书》中,借汉中上计程包(华阳国志为计曹)之言,记述了其自秦以后的征战历史。东汉汉安帝时期,羌人进攻汉中,板楯蛮击退,羌人败退后,竞相传言绝不南侵。东汉桓帝时,羌人再次进攻,再次被板楯蛮击退。车骑将军冯绲率军攻击武陵,板楯蛮从征,虽有丹阳兵,表现依然抢眼。汉灵帝时期,益州叛乱,并州凉州的军马出征没有奏效,不得已征发板楯蛮再次出手。唯一一次败绩是汉灵帝末期,起兵反叛,被镇压。同时,也从程包的言谈中,这支板楯蛮已经成为东汉王朝的子民,而非如其他西南蛮夷一样。比如纳赋税、从征、为奴婢,甚至与编户。

当看完这些历史,脑海中浮现出的鲜活形象:一名男子有威武之仪,善于山地和平原作战,左手持着白虎盾牌,右手持着兵器,身背弓箭。平原作战,敌远则箭射,敌近则相攻。山地作战则是凭险而守,履山地如平原,身手矫捷。

这支发端于秦岭的部落群体,最初是以蛇作为图腾,而伏羲与女娲皆为蛇身,山海经中的轩辕之国也是蛇身,这种原始图腾的一致性,也在暗示这支部族与炎黄部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在上古传说中,黄帝的儿子昌意曾经娶了蜀山氏的女儿。在现代考古中,这个时期处于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的过渡时期,这支与西南蛮夷群体有着截然不同的图腾的部族应该是昌意带来的黄帝部落的后裔,又或是嫘祖入蜀时留下的士兵。还是上古传说中刑天在常羊山遗留的后裔,随着氐人南迁到此?

中华最强战斗族群,持盾舞干,所向披靡,可惜消失了

刑天的形象更符合板楯蛮。勇武好战,毫不退缩。

历史把板楯蛮与其他西南蛮夷等同对待,夹杂在三次迁徙的洪流中散居与各地。第一次大迁徙,发生在汉高祖时期,板楯蛮与其他西南部落来到了商洛地区。第二次大迁徙是从公元42年的大迁徙,迁徙到南郡数百家。第三次迁徙是曹操在汉中之战前夕,曾经把李特等人的部族迁徙到略阳。而另外一次迁徙则是蜀汉时期邓芝曾经把这些西南蛮夷部落内迁,强壮者从军,羸弱者为蒋姓等大士族的部曲。

历经五代十六国以及南北朝时期,板楯蛮作为独立的群体逐渐从史书中消失,遗留在当地的板楯蛮也逐渐与其他巴人融合,消弭与其中,有一部分成为土家族的祖先,在酉水附近的土家族还有一部分是以蛇作为图腾神祗,或许这就是板楯蛮最后的历史留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