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获取你的出行数据,丰田给了滴滴39亿

据外媒报道

丰田将通过汽车合资租赁公司的形式投资滴滴

投资金额大约为500亿日元

为了获取你的出行数据,丰田给了滴滴39亿

丰田已经不是第一次投资网约车了

而此次为什么会选择投资滴滴呢?

01 丰田为什么要投资滴滴?

1

滴滴的优势

在国内汽车租赁市场,滴滴出行的出现颠覆了人们日常出行方式,滴滴也在不断发展壮大。相继在中国、日本和拉美等市场推出了出租车、专车快车、顺风车、代驾、试驾、公交等多元化出行服务后,滴滴出行还与Grab(投资)、Lyft、Ola、Uber、99(10亿美元收购)、Taxify、Careem等出行企业建立了广泛合作,服务全球超过80%的人口。

在全面发展汽车出行的同时,滴滴也不忘尝试跨界渗透汽车产业的其它领域比如在2018年,滴滴获准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测试自动驾驶汽车。同年,与济南市公交总公司联合宣布滴滴出行在济南的首批定制公交线路开通,打造济南“智慧公交”出行服务模式。

为了获取你的出行数据,丰田给了滴滴39亿

而在今年5月刚刚结束的2019全球人工智能产品应用博览会上,滴滴CTO张博发布群雁智能出行开放平台,宣布将滴滴积累的AI 技术、服务、算力以及多元化的解决方案进行全方位的开放。

目前国内网约车市场,虽然出现了易到、嘀嗒、首汽、曹操等众多网约车平台,但滴滴依旧占据了90%以上的市场份额。由于滴滴在中国网约车市场一家独大,因此才成为了丰田投资中国市场出行平台的最佳选择。

滴滴等网约车平台拥有大量的司机,以及几千万单的单量需求,无疑可以成为丰田等传统车企的线下销售渠道。滴滴的流量、大数据乃至海量的交易,都可以帮助丰田完成线下服务的闭环。

2

丰田战略布局

丰田披露财报数据显示,2018财年,丰田集团销售额为30.2256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8534万亿元),同比增加2.9%;营业利润为2.4675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513亿元),同比增加2.8%;2018财年,丰田全球销量再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6%至1060.3万辆。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丰田在中国市场的市占率仅为4.6%,对比其在北美地区13.4%的市占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为了获取你的出行数据,丰田给了滴滴39亿

中国市场体量不足,也表明丰田投资滴滴是丰田进军中国出行领域的重要一环。有业内人士称:与单独成立出行公司相比,投资滴滴可以更好地掌握中国庞大的消费数据,并了解中国出行行业的发展脉搏。毕竟中国汽车产业中关于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网联化等相关领域正呈现出领先全球的强劲发展势头。

02 与丰田的合作对滴滴的影响

丰田与滴滴的合资企业将购买丰田汽车并将其借给司机,丰田的经销商负责汽车维修。为了符合要求汽车制造商生产电动汽车的中国新能源汽车法规,丰田还将考虑在2020年或之后提供当地生产的电动汽车。

为了获取你的出行数据,丰田给了滴滴39亿

滴滴企业运营成本负担较重,而此次丰田汽车与滴滴联手,让滴滴出行得到喘息机会。

多了丰田汽车这个伙伴无疑也顺便巩固了自己在汽车出行领域的地位。同时在扩大汽车运营市场的之余,还可借机进行角色转变,实现向电动汽车领域的跨界。

而丰田汽车带来的先进理念与模式,势必将会促进国内出行产业的模式创新,服务方式也将变得更加完善快捷。

03 传统车企扎堆拥抱网约车

丰田近年来先后向优步及其自动驾驶部门、东南亚网约车巨头Grab注资,对车辆租赁等业务格外青睐,这次又准备和滴滴形成合作关系。然而当我们放眼整个出行领域时,传统车企早已经对“网约车”产业前赴后继。

截止目前,上汽、吉利、一汽、东风、福特、奔驰、宝马、长城、众泰等车企已经全部入局网约车市场,此外还有出租车、分时租赁、长短租等全方位出行模式亮相,由汽车巨头们掀起的网约车大战就这样开始了。

1

宝马率先拿下“一城”

对于网约车市场,宝马可以说是“蓄谋已久”。 去年4月,宝马在成都悄然注册了全资出行服务子公司——宝马出行服务有限公司;11月21日,该公司拿到成都天府新区颁发的网约车牌照,计划不久后即上线网约车服务。

宝马成为国内第一家拿到网约车牌照的跨国汽车制造商,在传统车企进军网约车市场中扮演了急先锋的角色。在2018年12月,BMW集团宣布在中国进一步拓展旗下ReachNow即时出行业务范围,并将由今年4月在成都天府新区成立的全资子公司“宝马出行服务有限公司”来具体运营。

为了获取你的出行数据,丰田给了滴滴39亿

*图片来源:网络 | ReachNow广告

宝马出行服务有限公司计划在成都投入200辆宝马5系轿车。为了体现自己豪华车的定位,公司还将为这200辆全新投放的网约车配备专属司机。

2

其他车企也纷纷“入局”

去年10月24日,戴姆勒和吉利宣布,双方将在国内组建合资公司,各持股50%,提供高端专车出行服务。吉利早在2015就推出了“曹操专车”网约车平台。很明显,吉利希望打两张牌,一张面向中低端出行市场,一张面向高端出行市场。今年2月,"曹操专车"更名为"曹操出行",跟上滴滴出行、哈罗出行等步伐大步前进。

2018年7月,中国一汽、东风汽车和重庆汽车签署了移动出行意向协议书,将整合三方优势资源,合资组建T3出行服务公司; 长安汽车则在2018年推出了互联网+智能出行平台"长安出行",开展分时租赁和长短租业务,一期运营在重庆市进行车辆投放。

2018年9月,众泰汽车与福特签署合资协议,双方计划各出资50%,组建众泰福特智能出行科技有限公司,将首先在浙江省内开展网约车业务,然后延伸至全国范围。

2018年12月,上汽集团推出网约车业务"享道出行",同样采用B2C运营模式。

2019年1月,江淮旗下移动出行品牌"和行约车"正式上线,这标志着江淮汽车正式进军网约车行业,并计划2019年内完成一万辆新能源车投放。

04 为什么传统车企都看准了“网约车”?

1

汽车行业整体销量下降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10月,国内乘用车共销售204.68万辆,同比下降12.99%,连续第四个月下滑,也是自2012年初以来的最大跌幅。

1-10月,乘用车共销售1930.40万辆,同比下降1.02%,为2018年首次负增长。

为了获取你的出行数据,丰田给了滴滴39亿

*图片来源:网络 | 乘用车月度销量增长率

2019年4月,除韩国、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汽车销量有小幅增长之外,国际主要汽车市场销量均出现了下滑;2019年前四个月,这些市场的汽车销量则同比无一例外的都在下降。

为了获取你的出行数据,丰田给了滴滴39亿

而丰田投资线下平台,就是传统汽车制造商在增长乏力下紧跟趋势的积极扩张。曾经设计、制造和销售汽车的传统模式似乎走不通了,丰田正在探索移动出行服务的可能性,做出行服务而不再只是传统造车角色。而与网约车企业合作或者直接投资它们是解决问题最有效的方式。

2

网约车巨大的市场

如今网约车已经融入了人们的生活,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虽然滴滴等网约车巨头占据了网约车市场的大部分市场份额,但相关数据还显示,国内网约车市场目前的渗透率不足20%,还存在很大空间。

根据易观发布的《中国出行服务数字化升级年度分析2018》的年度分析报告显示,2017年城市用车(包括网约车、出租车APP端以及顺风车三大类型)市场总体交易规模达到2292亿元,其中网约车市场交易规模占比达到76%。预计到2020年城市用车市场交易规模将达到4887亿元,2015年至2020年整体市场规模的复合增长率为51%。网约车市场是占比最高且增长迅速的细分市场,预计未来更多用户将选择专车出行。

为了获取你的出行数据,丰田给了滴滴39亿

城市交通出行专家徐康明对此现象表示,“如此庞大的市场,以及资本市场对出行服务的高估值,促使车企纷纷进入这一领域;同时,国内外车企都在从汽车制造向出行服务拓展,目前这已成为趋势。”

吉利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曹操专车董事长刘金良在谈到为什么传统车企都开始做网约车布局时说到,“车企切入出行,绝非为了卖车,而是为了适应未来出行需求,重塑包括研发、制造、供应链、营销的全产业链,知晓未来汽车的模样。”

04 车企能否能玩转网约车?

传统车企相较于纯网络平台,最直接可见的优势就是在车辆采购和养护的成本方面。在车辆采购上,直接使用的是旗下各大车型,因此价格上能够得到控制,同样在车辆的维修保养方面,车企也拥有相当程度的成本优势。

不过,出行领域也不一定是传统车企能够轻易控制住的。有分析人士认为,

车企最擅长的是制造,而出行重在运营与服务,因此比较保守的传统车市是做不好出行这一领域的。特别是安全上,包括用户数据安全以及车辆行驶过程汇中如何保证用户的人身安全,没有一定的技术支持是很难保证的。

目前,滴滴算是出行领域最大、最强的玩家,拥有强大的技术支持和丰富运营经验,然后困扰其的最大问题依然是安全以及盈利。安全问题不用再累述,滴滴已经多次被政府限令整改,而盈利上,自2012年成立至今滴滴出行一直未实现盈利,6年来亏损额达390亿元。

宝马出行业务DriveNow从推出以来,也还未盈利过,2017年一年时间就亏损3400万欧元,宝马集团不得不为其持续输血。尽管传统车企财大气粗,但在整车销量不景气的情况下,它们做好了长久烧钱的准备了吗?

相比之下,丰田的做法则比较聪明,向优步投资 5 亿美元,加快了其自动驾驶共享出行业务。如今投资滴滴以达成合作,不仅能够获取到中国庞大出行数据的同时,还可以分得中国网约市场的"一杯羹”。这些战略都意味着丰田在出行领域能够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

为了获取你的出行数据,丰田给了滴滴39亿

不过,我们并不能据目前情况就轻易判断传统车企进军出行领域的成功与失败,毕竟大多车企才开始试探性地进入,还没有在领域内深耕。对于传统车企来说,出行领域的试水才刚刚开始。只不过“入局”的车企们要准备好打一场持久战。

其实,未来车企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两方面,

一是定义产品和品牌的能力,要掌握核心技术;二是获客能力,要有获取数据的端口。只有具备了这两个能力,车企才能够拥有足够的客户池和数据,这也是车企转型升级的未来所在。

来自UniCareer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