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火爆的《万历十五年》,到底讲了什么?

此篇图文乃是本人制作的视频讲稿转化,喜欢看视频的朋友,可以移步看看视频:

正文:《万历十五年》这本书选取了1587年,这个貌似在中国历史上很平淡的一年,但黄仁宇先生的大历史观下,那个时间段,恰似中西方文明,开始分道扬镳、各奔东西的十字路口。


超级火爆的《万历十五年》,到底讲了什么?

在1588年英帝国打败了海上霸主西班牙,启动海上征服旅程,也启动加快了工业文明的步伐。

同时段1587年,古老的中华文明,还深陷“未开化”的泥潭里,难以自拔。

此时的紫禁城里有个始终不愿上朝的万历皇帝,这似乎预示着国家逐渐走向闭关内守。


超级火爆的《万历十五年》,到底讲了什么?

万历皇帝

万历皇帝在很小的年纪就登基了,聪明伶俐,在首辅张居正的协助下,一度让国家国库重新填满。但成年后的万历帝发现,他只能经常的参加各种祭祀活动,少了自己发挥才能的空间,最后发现自己不过是太后和首辅张居正的政治工具,宫女太监们畏惧的对象,宫里只有郑贵妃将他当作有血有肉的人,但他却根本无力,让这个心爱的女人当上皇后,也无力让郑贵妃的儿子当上太子。

万历皇帝的这两个愿望,因为长幼有序的祖宗规矩,遭到文官集团的强烈反对,他只能用怠工来消极抵抗。

那么比皇权还大便是,与之针锋相对的文官集团。


超级火爆的《万历十五年》,到底讲了什么?

但大部分文官却只有嘴上道德的功名利禄私心,对于不符合自己心愿的事情,随时可以搬出儒家经典予以驳斥,善于道德绑架。

但道德礼仪也绑架了文官集团,在万历15年这本书中黄仁宇介绍了,1587年紫禁城内的,包括万历帝个人的生存困局,对礼仪绑架整个社会,禁锢中国社会发展的前言后果进行了剖析。

黄仁宇在书中着重描写的张居正,在万历15年已经死了五年,也是他被抄家的第三年。

张居正曾经深得皇帝的信任,在他的执政期间内,对税收不清晰的土地,进行了重新测量后加强了国家的税收,改善了国库。

超级火爆的《万历十五年》,到底讲了什么?

但在此期间,张居正的改革因为触动了大地主和文官阶层的利益,死后被清算。

万历皇帝也发现了这个嘴上总喊着勤俭节约的老师,居然过着极其奢靡的生活,最终万历新政,也因为张居正的离世而人亡政息。

超级火爆的《万历十五年》,到底讲了什么?


张居正的继任者申时行,在执政期间起到连接皇帝与文官集团的润滑剂作用,他从张居正的时候事情,看透了文官集团的阴阳性。申时行将文官集团口头上赞颂的礼仪道德,称呼为阳;他们不能告人的秘密,则称为阴。

超级火爆的《万历十五年》,到底讲了什么?

申时行无力改变帝国的整个系统,但以和事佬的身份让明帝国得到了休养生息。作为中间派,他也因为在立太子的问题上不作为,被文官集团弹劾而下台。

海瑞是道德典范,他是真诚实践明太祖的礼仪道德的代表人物。

超级火爆的《万历十五年》,到底讲了什么?

明朝建国以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就已经渗透到上至皇帝下到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当时靠严厉刑法统治百姓是有限的,必须依靠礼教道德来洗脑,才能维持统治。

但海瑞始终没有在社会上起到实际的影响力,因为在现实生活中,道德无法解决文官们那些微薄的俸禄。

自从太祖定下官员低俸禄的规矩以来,文官集团们早已琢磨出了发家之道。官职越重要,额外收入那就更多。

超级火爆的《万历十五年》,到底讲了什么?

这些掌控国家权力的利益既得者们,不在乎边境战事,不在乎老百姓死活,只在乎保住屁股下的位置,在这一点上,他们达到了惊人的一致性。

1587年,在官场受排挤的道德化身海瑞也死了。

黄仁宇先生用海瑞论证了,道德于大明朝廷管理上的无力。

书中还介绍了孤独的名将戚继光。大明建国之初明太祖为了防范军事风险,以及为保护小农利益,削减军费的国策,开始采取重文抑武的治国策略。

文官政治随之诞生,明朝的军事制度不足以应对一场对外战争,尤其是后勤保障极度缺乏。

当支持它的张居正离开世界时,戚继光的辉煌也逐渐在官场上暗淡,戚继光在万历15年去世。

超级火爆的《万历十五年》,到底讲了什么?

黄仁宇介绍的最后一个人物是李贽。他是明朝思想家,早年的低级官员,出家后宣扬资本主义萌芽的思想。

李贽最痛恨维护封建礼教的伪君子,认为人类的任何举动,都有其谋利和计功的目的。被封建宗族压迫的经历,让他主张个性的解放,提倡人类平等。他指出文官集团们借助道学,为自己谋取高官利禄,把天下百姓痛痒置之不闻。

李贽主张富国强兵,对封建社会的男尊女卑、重农抑商、社会腐败,大加痛斥批判。他有着很多信徒,包括了一部分厌倦了虚伪官场的官吏大地主们,但他最后还是因为超前的政治主张,被污下狱,自刎死于狱中。

超级火爆的《万历十五年》,到底讲了什么?

黄仁宇通过《万历十五年》这本书说明,只靠道德,这个国家是运转不起来的。

超级火爆的《万历十五年》,到底讲了什么?

中国旧王朝一直重道德,轻技术,但到了大明朝的万历年间,世界技术已浩浩荡荡,这时道德明显束缚了明朝社会的发展,可见道德礼仪治国带来坏处是致命的,社会内部已开始失去生命力,百姓被绑在礼仪这条僵锁上,只崇古不创新,社会少了灵活性和创造力,一旦外敌侵入,整个社会就岌岌可危。

黄仁宇认为大明的道德代替法治,这就是一切问题的症结。而若想进行改造,皇帝、首辅、军将、地方官员、哲学家等等,各个层面都需要一场大的的改变,而非局部的改造可以完成。

这就是本书用万历年间的六面镜子,黄仁宇照出了明朝的失败之处。

超级火爆的《万历十五年》,到底讲了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