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敏一生忠心耿耿,皇太極為何最後還是殺了他

阿敏生於明萬曆十四年(1586年),是努爾哈赤弟弟舒爾哈齊的次子。父親被囚時他饒幸逃脫死罪,從此跟隨伯父努爾哈赤南征北戰。阿敏驍勇善戰,立下不少汗馬功勞。天命元年(1616年),努爾哈赤稱汗建國,封阿敏為和碩貝勒。在四大和碩貝勒中,阿敏排行老二,地位僅次於努爾哈赤的次子大貝勒代善。

阿敏一生忠心耿耿,皇太極為何最後還是殺了他


阿敏助努爾哈赤打下江山,照說應該對皇室忠心耿耿,但為什麼很快就與皇太極之間產生了矛盾,最後還招致了殺身之禍?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為報父仇

父親被囚時,阿敏已經25歲,已經不是不諳世事的孩童了,他當然知道害死父親的真正凶手是誰,那就是他的伯父ー一努爾哈赤。努爾哈赤生性暴戾,阿敏出於對他的敬畏,不敢祖露心聲,但皇太極一繼位,他便原形畢露。一言一行之中,不僅把矛頭直指皇太極,並且還充滿對先汗的積怨。

第二,出言放肆

阿敏本就是一介武夫,生性魯莽,口無遮攔,加上對先汗的積怨,所以常在朝野上下中散佈怨言、諸如:“我何故生而為人”,“還不如山上的一棵樹,或者坡上的一塊石頭”,“即使被人砍伐為柴,甚至被野獸澆上一泡尿,也比現在的處境強”。這些話如果僅僅是一個自卑者的自怨自艾也無所謂,但阿敏的本意並不在於自我諷刺和啊笑,而是在大張旗鼓地向皇太極宣戰,來宣洩自己心中的不滿。甚至還跟叔父貝和齊說,自己在夢中被伯父捶打,但卻有黃蛇護身。這樣明顯地暗示自己是真命天子,其算權野心詔告天下。


阿敏一生忠心耿耿,皇太極為何最後還是殺了他


第三,試圖分裂

天聰元年(1627年),阿敏奉命率師征戰朝鮮,攻勢猛烈,朝鮮國王被迫求和。當朝鮮國王接受和議條件後,他並不急於退兵,因為他真正的目的是要自立門戶。所以他轉對隨行的貝勒們說:“你們願意回去就自己回去,我是打定了主意要進朝鮮都城,我一向幕明朝皇帝與朝鮮國王居住的宮殿,無緣得見,現在既然來了,一定要進去看看。”電居朝鮮、不再歸國這一意圖遭到部屬強烈的反對,就連親弟弟濟爾哈朗也不站在他那邊,阿敏看勢頭不對,不得不返回大金,但願望落空,怒氣沖天,走之前又是一番燒殺搶掠。

第四,出師不利

天聰三年(1629年)十月,皇太極親統大軍徵明,攻克了山海關內永平、灤州、遷安、遵化四城。第二年三月,皇太極派阿敏率軍前往駐守。誰知阿敏到永平不久,明兵奮起反擊,阿敏所帶軍隊連戰失利,損失慘重,身為主帥的他卻棄城而逃。更為殘忍的是,逃跑前,他下令屠殺城中漢族降官降民,並將全部財產洗劫空,多行不義必自號。阿敏平日的所作所為早已激起了皇太極的殺心,不拔出這顆眼中釘,根本無法安穩地做好帝王,正好趁其大敗而歸,舉國上下都在遣責他的時候,定了他的罪。皇太極在阿敏身上扣了16條罪狀。其實.皇太極系意已決,正所謂“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最後,經議政王大臣會議決定,阿敏應當處斬。皇太極此時出面下令免死,改為因禁。阿敏被10年後,死在獄中,終年55歲。

阿敏一生忠心耿耿,皇太極為何最後還是殺了他


他的命運,似乎重蹈了自己父親的覆撤,其實他本可以一心效主,在為努爾哈赤立
下汗馬功勞之後,繼續效忠皇太極。兩朝元老和忠臣的名望,便足夠後半生享用,可他
偏偏選擇了另一條不歸路,在獄中結東了自己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