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來自張家口沽源縣土豆豐收的美景

溝壟耕作的沙地,碼垛成排的土豆,忙碌收菜的身影,構成了沽源縣草地山丘腳下最美的豐收圖景。

一幅來自張家口沽源縣土豆豐收的美景

豐收的土豆。

伴隨著一陣陣機器轟鳴聲,收土豆機碾軋過後,沙地的壟上便露出一顆顆飽滿而新鮮的土豆。三五個農民跟在機器後,腰間別著編織袋,麻利地將一個個土豆裝進編織袋。

一幅來自張家口沽源縣土豆豐收的美景

幾個農民跟在收土豆機器後,腰間別著編織袋正在裝土豆。

沽源縣,北靠內蒙古、東依承德、南鄰北京、西接大同,年均氣溫1.4℃,炎炎夏日平均氣溫僅17.9℃,年日照時數達3246小時,降水量426毫米,每年5-9月份是當地土豆等農作物播種生長和收穫期。據相關部門統計,沽源縣2019年土豆的種植面積31萬畝,截至目前,產量共計95萬噸,產值10.5億元。

一幅來自張家口沽源縣土豆豐收的美景

裝滿土豆的袋子擺放得整整齊齊。

承德的梅先生在沽源當地承包了三千多畝地,今年是他承包土地種植蔬菜的第九個年頭,每年土豆收穫季他都要駐紮在沽源,這一次承包土地和當地政府簽下了五年合同。承包地全部種土豆,有V7、興佳等品種,平均畝產5000-6000斤,預計豐收20多天,成熟的大土豆進入全國各地的批發市場,小的進入澱粉廠。

九月中旬,正值土豆收穫期,梅先生每天都忙得不可開交。“現在土豆收購都精細化了,村民們在採收的時候就要按照大小分裝不同的編織袋。”精細化分揀需要更多的勞動力,梅先生今年僱用了100多位農民,有來自河南的,有來自山東的,還有來自東北三省的。

一幅來自張家口沽源縣土豆豐收的美景

豐收的季節,大家都在忙碌著。

記者在沽源縣走訪時發現,當地蔬菜種植品種多樣,不僅有成規模種植的土豆,還有南瓜、大白菜、西蘭花、生菜、架豆等蔬菜品種。據當地相關部門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張家口市沽源縣2019年蔬菜種植面積大約32萬畝,產量共計85萬噸,產值12億元;莜麥種植面積40萬畝,產量5萬噸,產值1.5億元;金蓮花種植面積4500多畝,年產乾花120噸,年育苗2億株;藜麥種植面積1萬畝,產量2000噸。來源:今日頭條新京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