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教授:6歲前是培養性格的關鍵期

縱觀人的一生,人在18歲之前有 乳兒期(0-1歲),嬰兒期(2-3歲),幼兒期(4-5歲),學齡初期(6-11歲),少年期(12-15歲),青年初期(16-17歲)6個時期,說明人在18歲前變化性是非常大的,可塑性是非常強的,因此,人的性格養成是由關鍵期的。0到12歲是性格的形成期,其中,6歲之前是最為關鍵的,這個時期的生活以家庭為主,家庭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李玫瑾教授:6歲前是培養性格的關鍵期


性格是後天形成的社會行為方式,實際上是父母在撫育過程中和孩子互動建立的一種社會行為方式。既然是後天形成的,就有好壞之分。在孩子6歲前要對孩子進行性格培養,主要內容如下:


1、抑制任性,3歲左右對孩子說不

在孩子3歲前,這個時期的孩子十分依賴父母,只有多陪伴孩子,讓他感受到的你關心和愛,才能讓孩子對你形成感性的依戀。所謂的感性的依戀,其實就是孩子就把你當成快了的源泉,在此時就是培養孩子性格的時期。有些父母覺得孩子這個時候還小,也很聽話,不用給那麼多規矩,6歲前任性的時候,總是會順從孩子;等到孩子12歲後,再對孩子說不,孩子已經不聽了,也可能會離家出走等負面行為。


舉個例子:孩子非常想要某個玩具,甚至開始打滾的時候,把孩子帶回家,或者一個沒有其他人的場所,留下一個人(在管教孩子的時候不要當著別人的視線,保證一對一的關係)負責管教,這個時候不要罵、不要打、不要哄不要說話、不要走開,坐下來陪著孩子,不過同時也要明確你的態度。如果期間,孩子撞牆角等自殘行為的時候千萬不要心軟,此時若是你有反應,這對孩子來說這個行為是有效的,以後會以自殘的行為威脅你。等孩子不哭了以後,給他擦擦眼淚,可以問問她還哭不哭,如果還哭就繼續等著。


2、 鼓勵孩子說出理由,同時要聽別人的理由,教會他如何與人溝通

孩子哭鬧過後,深入的和孩子談談,告訴孩子誰錯了,為什麼錯,錯了就要承認錯誤並且改正。藉此也要立下規矩,家庭成員,不管是誰,做錯事情就要承認錯誤並且改正。給孩子樹立良好的價值觀。另外,也要告訴孩子,可以說出你的訴求,如果家長拒絕,家長要說出自己的理由,孩子也陳述自己的理由,誰說的對聽誰的。


3、延遲滿足

還想想要購買玩具的時候,可以和孩子算筆賬,告訴孩子錢是怎麼來的,家庭的每日收入是多少,支出又有哪些,玩具的價格與支出相比佔多少份額。如果要購買玩具的話,需要怎麼做,儘量延遲一週的時間。延遲滿足的目的是,讓孩子在等待的過程中,知道要以自己的勞動獲得玩具。


4、面對誘惑,要自我剋制

等孩子5歲左右,可以和孩子做個遊戲:第一天,可以準備兩份孩子愛吃的東西,告訴他,如果今天你能一天吃一份,明天就再增加一份;第二天的時候,把準備的第三份拿出來,如果孩子兩份都吃完了,告訴他既然他自己決定這麼做了就把準備的第三份直接收走了。等下次再做這個遊戲的時候,孩子就懂得要自我剋制了。


5、懂得分享、替他人考慮

可以從孩子上桌吃飯的時候著手,因為飯桌就是一個家的環境,這個時候要給孩子限制,大人不吃飯,孩子不能吃東西。爸爸媽媽上班掙錢,孩子餓的時候,爸爸媽媽也餓,要懂得替父母考慮,可以讓孩子幫忙做點家務。


6、防止嬌氣

通過跑步或者游泳等鍛鍊可以練就堅強的性格。


以上就是李玫瑾教授提出的,6歲前性格養成方法。我是一個3歲孩子的媽媽,從今天開始和我一起學習養育孩子,一起遇見更好的自己吧!歡迎關注我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