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個和農業息息相關的品種,正在悄悄漲價!

第424篇推文 1629字 閱讀時間:5分鐘


三月開始全球新冠開始大流行,很多國家開始了“閉關鎖國”。


這種逆全球化進程的狀況,我們還是頭一遭遇到。


全球資本市場、貿易經商、交流學習都受到前所未有的影響,連農業這種基本生活產品也受波及:

  • 作為全球第三大稻米出口國的越南,擔心國內供應不足已限制出口。
  • 作為全球第九大小麥出口國的哈薩克斯坦,也開始限制主糧的出口。
  • 全球最大的稻米出口國印度,開始了為期三週的封鎖期。
  • 戰鬥民族俄羅斯已要求限制葵花籽出口。
  • 第二大棕櫚油生產國馬來西亞的棕櫚油生產已經放緩。
  • ......


“閉關鎖國”的國家和地區越來越多....


而全球農產品出口最多的國家,如:美國、巴西、阿根廷等地的疫情越來越嚴重,對我國農產品的進口負面問題越發嚴重。


這兩個和農業息息相關的品種,正在悄悄漲價!


如此情況下,搞的人心惶惶。


還好我村相關部門及時答疑解惑,在發乎會上斬釘截鐵的說:我國的糧食儲備夠一年以上需求,這些小狀況都還沒有動用過儲備糧。


這兩個和農業息息相關的品種,正在悄悄漲價!


這,大家一顆懸著的心也就落地了。


但是,按照新冠的發展和影響也側面印證了一小之前的文章邏輯:農產品漲價是肯定會繼續的!


相關文章點擊後文藍字:疫情發生後,這些農產品要漲價了!


從現在的情況看,新冠的全球蔓延對我村人民基本生活物資的影響是可控的,只是相當一部分與生產相關的存在更多的漲價預期。


有炒股的朋友應該知道最近農業板塊走勢強勢也就是如此道理。


按照這個邏輯,那和農業生產息息相關的複合肥和農藥也存在更多的漲價預期。


再來理一理邏輯:

疫情控制住了→抓緊搞生產生活→需求端變化農產品價格上漲→提高農民收益與種植積極性→帶動農藥與化肥的需求→加之農藥化肥供應收縮→相關化肥農藥漲價。


現階段我們疫情控制後,抓緊搞生產生活,生產、餐飲、娛樂等相繼開放,需求端放大。


而供應端相對來說是收緊的,主要原因是農產品有周期,再加之新冠影響相關國家限制農產品出口等狀況,農產品的漲價預期越來越高,從芝加哥交易市場3月小麥/豆粕期貨價格分別上漲9%/7%就可窺探一二。


漲價預期將抬升農民種植收益預期和積極性,有望推動種植面積回升,並提升農民農藥化肥的需求。


這兩個和農業息息相關的品種,正在悄悄漲價!


先來看複合肥:


1)用量上升,因主糧價格止跌企穩。


2)競爭格局改善。

2015年以來,隨著行業經營形勢向下,盈利能力的惡化疊加優惠政策取消、環保趨嚴等因素,促使行業內老舊產能不斷退出,2017年以來,行業共退出產能1775萬噸。


3)國際巨頭減產,單質肥價格下行,成本端壓力逆轉。

19年以來,國際巨頭相繼宣佈減產,供應端收緊,另外磷肥受磷礦供給收縮影響,未來將以消化現有產能、提高開工率為主,價格存企穩預期;而鉀肥由於海外擴產較多,價格仍將維持中下水平。


綜合上述三點來看:複合肥有望在新一輪的農產品價格上漲中,隨著需求和供給的變化形成上漲週期。


再來看看農藥:


從去年開始,草地貪夜蛾到不按路線圖走的沙漠蝗蟲,農藥的需求量已快速上漲。


而新冠的蔓延更是供應端的加劇了變化。


就拿全球第四大農化生產國印度來說,疫情影響25日起印度全國封鎖21天,以遏制新冠肺炎疫情蔓延。


印度本土企業中主要生產農藥相關原藥和中間體,“閉關鎖國”勢必導致相關企業生產受阻。


這兩個和農業息息相關的品種,正在悄悄漲價!


印度每年從全球進口農藥原藥、中間體和製劑總額近10億美元,其中中國佔比約為50%。


疫情會造成相關原料藥和中間體的需求短期下滑,如賁亭酸甲酯(菊酯)、甲基亞磷酸二乙酯(草銨膦)等。


同理,中國中間體進口也受影響。


以醚醛為例(菊酯),國內年需求量約為 6000 噸,其中近半需要從印度採購,印度停擺會造成未一體化配套企業生產受限。


若“封城”持續時間較久,則相關產品漲價可能性較大。


農藥需求增加、供應減少,漲價就是自然的事兒了。


複合肥和農藥漲價的總邏輯還是落在了供需關係上面,這個是千古不變的真理,瞭解這些便於各位更好的搞生產生活、投資學習。


這兩個和農業息息相關的品種,正在悄悄漲價!

二小悟農

悟道新農業路上新農人的新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