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古戰場之一一虞臺嶺之戰


尋找古戰場之一一虞臺嶺之戰

虞臺嶺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萬全縣萬全鎮西北偏東29.5公里,北新屯鄉新河口村北0.5公里。北依長城、東西環山。東南有一條古城河,發源於長城腳下,由北向南流,地域開闊。虞臺嶺西段海拔1663米,東段海拔1393米,是古代著名軍事戰略要塞。

明朝時,軍隊為了把守這一關隘,修建了一座軍堡,取名新河口堡,常年駐紮軍隊,並配備先進火器防守。據歷史記載,明初新河口堡內常年駐紮軍隊千餘人,戰馬600多匹,鐵將軍炮、流星炮、衝敵炮等80多門,克敵炮、破虜炮、連珠炮160多個,神槍、九龍槍、仙人槍等200多條,四眼銃、五眼銃20多副。另外還有不計其數的刀、箭、鉛子等。為了增強整個防線的戰力,朝廷自東向西修築了長城。

尋找古戰場之一一虞臺嶺之戰

然而,再堅固的堡壘,也阻擋不了侵略者的野心,更阻擋不住侵略者的腳步。明弘治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505年5月的一天,虞臺嶺血雨腥風,槍林彈雨。明朝軍隊與韃靼軍隊在這裡展開了七天七夜的鏖戰,上演著意志的較量。

那天,烏雲蔽日,狂風呼嘯,風沙彌漫。韃靼兵約2萬餘人藉著惡劣的風沙天氣,氣勢洶洶,浩浩蕩蕩殺將而來。虞臺嶺瞭望臺明朝守兵發現敵情,大驚失色。明朝軍隊的預警機制健全,忙傳於烽火臺。守兵立刻點起狼煙,滾滾濃煙沖天而起,很快將敵情傳到內地。

駐守新河口堡和新開口堡的副總兵白玉、將軍張雄、穆榮得到前方告急的軍情,立刻動身,分別率領約萬餘人馬,趕赴虞臺嶺一線迎敵。

尋找古戰場之一一虞臺嶺之戰

明朝的軍隊剛剛一線展開,韃靼數千騎兵,不顧明軍的再三警告,排成一字長蛇,便衝將過來。明軍藉助工事,猛烈炮擊,韃靼兵死傷不少,但因陣線較長,火力有限,並未阻止住韃靼兵進攻。明軍士兵只好跳出陣地,迎頭衝上去,雙方展開激烈肉搏戰。雙方打得天昏地暗,屍橫遍地,血流成河。白玉為了守住陣地,伺機反攻,率領部隊向一座山包上後撤。韃靼兵隨即把這座山包圍起來。這時韃靼兵後續部隊也隨即趕來,與先頭部隊會合,將白玉部團團圍住。

萬全總兵張俊得到虞臺嶺守軍遭敵襲擊消息,迅速率萬餘將士沿山間小路向虞臺嶺進發。經過一個多時辰的急行軍,來到虞臺嶺。張俊率部欲從一峽谷向白玉部靠攏。不料被韃靼兵發現,韃靼兵鋪天蓋地衝下山來,雙方又是一場惡戰。張俊見一時難以取勝,令將士縮短戰線,拼死抵抗。韃靼兵也見一時攻克不下,遂又將張俊部包圍起來。

尋找古戰場之一一虞臺嶺之戰

就這樣,白玉部和張俊部被韃靼兵分割包圍,因通訊不暢,雙方不能攜手配合,難以採取聯合行動。韃靼兵因包圍兩支部隊,拉長了戰線,兵力過度分散,無法發起攻勢,雙方對峙起來。

韃靼兵的戰術是圍困戰,採取阻斷明軍水源和運送糧草通道,將明軍渴死、餓死、困死。明軍的戰術是陣地戰,堅守陣地,等待救援和伺機突圍。

被困在山包上的白玉營,飲水和糧草很快耗盡。白玉命部下采集野菜充飢,就地打井取水。野菜很快就吃光了,由於處在山包,井打了十幾丈深,也未打出一滴水,將士們處於極度飢渴和疲勞之中。

尋找古戰場之一一虞臺嶺之戰

明軍本土作戰為何沒有等來援兵?原來,韃靼兵為了配合這次虞臺嶺之戰,在長城沿線佈下重兵,形成重壓之勢。明軍防線全線吃緊,一時難以抽調兵力支援虞臺嶺。兩軍對峙,旗鼓相當,七天七夜,明朝將士一個個疲憊不堪,但沒有一個臨陣退縮,沒有一個臨陣脫逃,都誓言與陣地共存亡。

堅持到第八天,風雲突變,雷鳴電閃,接著下起傾盆大雨,還夾帶著冰雹,很快暴發山洪。韃靼兵因駐紮在峽谷中,糧草、輜重隨即被洪水沖走。韃靼兵沒了糧草和輜重,保障跟不上,心慌起來,無心戀戰,雨剛停,只好草草收兵撤去。明軍以高昂的鬥志、頑強的毅力,堅守陣地七天七夜,最終保衛了大明國土。

此役兩軍傷亡慘重,明軍將士死傷七八千人,張雄、穆榮二位將軍陣亡,武器裝備損失很大。韃靼兵死傷雖少於明軍,但武器裝備、糧草輜重損失殆盡。

尋找古戰場之一一虞臺嶺之戰

這次明朝軍隊與韃靼軍隊兩軍對壘,七天七夜,拼的是信念,拼的是精神,拼的是意志,拼的是毅力,拼的是紀律,拼的是氣節。如果沒有嚴明的紀律,就不可能在缺水少食的情況下堅守陣地。紀律是構成軍隊戰鬥力的重要因素,紀律嚴明,就可以把全軍將士凝聚成一人,形成高度的集中統一,攻必克、守必固、戰必勝。歷史走到了1931年,中央紅軍在第三次反“圍剿”戰鬥中,3萬多紅軍將士按照總部命令,隱蔽在幾十個山頭的叢林中,儘管敵人的飛機在上空盤旋偵察,但紅軍將士堅決執行命令,遵守隱蔽紀律,敵機連紅軍的影子也沒發現。難熬的白天過去後,我軍突然向敵人發起猛烈進攻,4天之內三戰皆捷,共殲敵兩個師又兩個團。這又一次說明,鐵律鑄軍魂,有嚴明的紀律作保證,軍人就無往而不勝。在歷史上,明朝也是一個有氣節的王朝,它是古代世界歷史中所有存在百年,唯一沒有對外簽訂任何不平等條約的帝國,唯一從不向外國勢力屈服的帝國。明朝軍隊在明消亡後,堅持抵抗清朝政府長達38年。在虞臺嶺戰役中,明軍之所以能夠堅守七天七夜,同明朝崇尚“玉碎不改其白,竹焚不毀其節”、“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分不開的。

尋找古戰場之一一虞臺嶺之戰

今天,春風吹拂的張家口,已經是春潮滾滾,綠樹掩映,花開遍野,一片欣欣向榮。走進虞臺嶺,彷彿早就忘卻了那場戰爭,新河口堡遺存尚在,血已經沉浸在千里之下,遙想500年前的那場殘酷戰爭,只有當時懷來衛王質的《虞臺嶺》詩歷歷在目:“擒胡逶迤接虞臺,萬馬從容壓境來。才見秦城塵一動,戰雲悽慘角聲哀。”這場戰役的悲壯可見一斑,其他戰爭的殘酷、殘烈、殘景,史記很少,只好憑自己的想象天馬行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