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世古琴的銘文與篆刻

古琴作為一種古代文人的雅玩,不少古琴有著典雅詩意的名字,如“九霄環佩”、“大聖遺音”、“飛瀑連珠”、“綵鳳孤鳴”、“玉玲瓏”、“春雷”、“冰清”等等。而一張傳世老琴,歷經數百甚至上千年的傳延,在其琴底大都會有收藏者的題詩、題字、印章、篆刻,記述著一張琴的傳承與來歷,其中不乏古代名士的手跡印章,有的書法、篆刻極為精美,為傳世古琴增添了更多的人文色彩與收藏價值,其中有的書法家的墨跡早已失傳,故更是彌足珍貴。

然而,琴背所題的銘文與題記作偽者也很多。因琴的印章、銘記可能分屬不同的時代和不同的文人,故有的為真跡,有的是偽作。琴底書法篆刻中冒充古代書法名家或著名文人的作品也比比皆是,應仔細鑑別。切勿為其所矇騙。

傳世古琴的銘文與篆刻

一張傳世的老琴,歷經歲月滄桑,可能會因保存不妥而破敗不堪,但只要琴體還完整,一般可請懂得修理老琴的斫琴家或古琴家修理。在漆質方面,因為瓦灰胎時間久了其漆皮容易成片脫落,較難修理,故最好選擇傳統的鹿角霜胎,要是八寶灰胎,當然更好。其琴面要求左右弧度平正、自然適度,不能有凹陷或高低不平現象。其琴身端正,漆飾色調雅緻,各部分加工精細。另外要注意的是,其“低頭”做得是否合適,彈奏時有無抗指,高、中、低各部分的音色是否均勻、統一。

傳世老琴,因其琴身遍佈斷紋,故往往會有沙音,這就要請有經驗的斫琴家代為修理。將琴面因斷紋而導致的不平整處,用鹿角霜填平,再用水磨,但不能傷及斷紋,儘量保證斷紋之完整。

傳世古琴的銘文與篆刻


傳世老琴還要注意有沒有“塌腰”或“駝背”。要是“塌腰”嚴重,不僅會影響演奏,也比較難修。檢查“塌腰”的辦法,是平視琴面,看其琴身的中段是否有略低於其他部位。“駝背”雖不多見,但更難修,故尤須注意。

斫琴名家

唐代:四川雷氏一族(三代共九位斫琴大家)吳地張越、蜀中郭亮、吳地沈鐐、李勉(皇族)

北宋:朱仁濟、馬希亮、馬希仁、僧仁智、石汝歷

南宋:金淵、金公路、陳亨道、嚴樽、馬大夫、梅四言

元代:嚴古清、施溪雲、施谷雲、朱致遠

明代:萬隆、惠祥、南昌塗氏(塗明河、塗嘉彥、塗嘉賓等)、錢塘汪氏(汪舜卿、汪舜臣等)

張氏五修(即張敬修、張季修、張順修、張睿修、張敏修)

清代:張之洞

民國時期:楊宗稷、管平湖、徐元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