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走現代高原特色產業發展之路

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系列評論


2020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1月19日至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雲南考察時指出,要毫不放鬆抓好農業生產,加快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做強高原特色產業。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為我們走現代高原特色產業發展之路指明瞭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昭通地處雲、貴、川三省接合部的烏蒙山腹地,得天獨厚的自然氣候和特殊的地形地貌造就了豐富的生物資源,孕育了豐富多樣、生態環保、安全優質、四季飄香的特色農產品。時間回到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首次離京考察,將第一站選在魯甸地震災區,在魯甸地震重災區龍頭山鎮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稱讚龍頭山鎮的青花椒是“小小花椒樹,致富大產業”。5年來,龍頭山鎮的花椒種植面積從2015年的不足2萬畝發展到6.8萬畝,花椒年產值從2.3億元增加到3.8億元,地震發生時的“救命樹”已成為災區群眾的“致富樹”。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對於昭通來說,貫徹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就是要立足昭通發展實際,在農業轉方式、調結構、促改革等方面進行積極探索,拓展農業多種功能,延長農業產業鏈,走“安全、高效、綠色”的現代高原特色產業發展之路。

加快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加強引領,打造高原特色產業全產業鏈。堅持“一步登頂、跨越發展,產城融合、三產聯動,龍頭帶動、品牌引領,因地制宜、規模經營,科技支撐、綠色高效”五大原則,以“老產業+新理念、新機制、新技術=新產業”的思路,“以良種良法、高度組織化和集約化模式、‘黨支部+合作社’”“三個全覆蓋”為抓手,系統化、全產業鏈推動全市高原特色產業發展。

加快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加強現代產業體系建設,推動高原特色產業集聚發展。以規模化種養基地為基礎,依託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帶動,聚集現代生產要素,大力發展品牌農業、園區農業、循環農業、休閒農業、智慧農業、開放農業六個新型業態,不斷加快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全力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推進昭通高原特色產業發展。

加快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全面提升農產品質量,打造高原特色產業品牌。堅持質量興農,實施農業標準化戰略,突出優質、安全、綠色導向,健全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標準體系。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申請“三品一標”認證,強化品牌保護。切實加強產地環境保護和源頭治理,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聯共享的追溯監管綜合服務平臺。

加快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加大特色產業扶貧力度,助力精準脫貧。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加快發展土地流轉型、服務帶動型等多種形式規模經營,加強農民專業合作社規範化建設,鼓勵農戶和返鄉下鄉人員通過訂單、合作、創業就業等多種方式,參與建設,分享收益,讓高原特色產業作為支撐市域經濟和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戰略支點發揮重要作用。


審核:馮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