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斷舍離了沒?

日本作家山下英子在她的著作《斷舍離》中提出,‘斷舍離並不是單純地處理雜物、拋掉廢物,而是在充滿閉塞感的人生長河裡喚醒流通的生命氣息’。

也就是說斷舍離≠清理廢棄物,清理廢棄物其實只是斷舍離的‘敲門磚’。斷舍離的真正目的,是讓我們學會放手不需要的東西,清出過多的雜物,實現居住環境的良性循環,從而進一步尋找‘怡然自得’的生活。

今天,你斷舍離了沒?

山下英子指出斷舍離的精髓在於:斬“斷”物慾,“舍”棄廢物,脫“離”執念。

01 斬“斷”物慾

這幾天天氣轉涼,舍友又開始了她每年都要做的翻箱倒櫃的工作。一年有365天,她每天早上都要為穿什麼衣服而發愁。

今天,你斷舍離了沒?

每逢休息日,哪怕是工作日不加班的晚上,她都會去逛街買衣服,明明兩個大衣櫥都塞得滿滿的,她還始終覺得自己沒有衣服穿。其實有些衣服,已經塵封多年沒有被她眷顧,直到上次搬家才被發現,然而終究逃脫不了被丟掉的命運。

今天,你斷舍離了沒?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消費型社會里,我們經常會過度消費,甚至在不明就裡的情況下就買回來一些自己其實並不太需要的東西。

就像山下英子說的,並不是別人強迫我們,而且我們自願地把東西買進家裡,那我們自己就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為什麼衣櫃裡滿滿的,卻總是覺得沒衣服穿?為什麼打折促銷買回來的東西,落滿了灰塵也沒用過?為什麼買了一堆的化妝品,過期了也沒畫過幾次妝?為什麼當初決定健身時買的衣服,標籤還沒摘下就不想穿了?

今天,你斷舍離了沒?

這就是所謂的‘衝動消費’。其實那些被塵封的東西,我們並不是很需要,甚至並不是很喜歡,只是在當時當下覺得買了也不錯,好像自己也沒有吃虧。有多少人在雙十一來臨之前誇下海口說再買就剁手,又有誰抵擋住了一波又一波的購物狂潮。雙十一馬上又要來了,在買買買的熱情背後,有多少人清楚地知道,自己是真切地需要那些東西。

‘衝動消費’的當時是開心的,殊不知,在付款的那一刻,就給自己埋下了一顆雷。隨著時間的流逝,那些不太需要的東西,就變成了‘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存在。這些東西,充斥著我們的居所,困擾著我們的生活。

所以,我們要學會斬‘斷’物慾。

整理生活空間

我們的客廳、臥室、廚房、衣櫃,甚至是自己的辦公室,當你發現它雜亂不堪的時候,就要整理一下,扔掉多餘的不需要的東西。只有這樣,才能清楚地瞭解自己擁有什麼,需要什麼。在下次買東西之前,也會心中有數。

列舉購買清單

另一個控制物慾的方法就是,每次出門買東西之前寫下來自己要買的東西。這樣不僅可以控制自己的衝動消費,還可以縮短挑選物品的時間。

設置完成獎勵

對於經常買買買的人來說,斷掉自己如野草般頑強的購買力,簡直是猶如登天。那麼有一個好辦法,可以緩解購物狂的焦慮。在你給自己設定斬物慾目標的同時,也給自己設定一個獎勵,一旦目標達成,就要如期獎勵自己。

那麼,斬‘斷’了物慾,我真的就幸福了麼?

02 ‘舍’棄廢物

《我的房間空無一物》講述的主人公麻衣瘋狂地扔東西的故事,麻衣一度稱自己為‘超級扔東西狂魔’。究竟扔東西到什麼程度,才能成魔呢?麻衣把家裡她覺得多餘的東西全部都扔掉了,當朋友來家裡做客的時候,簡直要驚掉了下巴。

今天,你斷舍離了沒?
今天,你斷舍離了沒?

麻衣家裡的每個地方都可以大字躺,因為她扔掉了沙發、櫥櫃等她覺得佔地方的傢俱。朋友來的時候,客廳裡只有一張桌子。朋友說她的家裡就像是樣板間,就連生活日用品的痕跡都看不見。

今天,你斷舍離了沒?
今天,你斷舍離了沒?

因為扔掉了太多東西,麻衣的家裡非常整潔。朋友以為她連紙巾都不用,其實她把紙巾放在櫃子裡,用的時候在拿出來,免得佔地方。她的廚具都整整齊齊地擺放在櫃子裡,用過了之後立馬歸位,這樣看起來才不會亂糟糟。就連她的衣櫃也就只有幾件衣服,不想穿了就扔掉再買新的。朋友問她,扔掉那麼多東西生活不會不方便麼?麻衣說,會有那麼一點點影響,但是死不了。

今天,你斷舍離了沒?

麻衣實在是太豁達並且樂觀了。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麻衣以前的房間真的很亂,說很難找到下腳的地方也不為過。當然,麻衣成魔也不是一天練成的,她剛開始扔東西的時候,都是抱著那些雜物哭著說再見。結果,哭著哭著,居然笑起來了,而且,開始慢慢愛上了扔東西。

今天,你斷舍離了沒?
今天,你斷舍離了沒?

現實生活中的我們,總是喜歡藏匿雜物。要睡覺了就把東西扔到凳子上,要坐凳子就把東西塞進櫃子裡,要打開櫃子就再把東西扔回床上。諸如此類的事情真是數不勝數。久而久之,我們的生活空間越來越擁擠,而我們也越來越懶得收拾房間,更嚴重的,生活都越來越不幸福了。

因此,我們也要學會‘舍’棄廢物。對於喜歡買買買和喜歡堆東西的人來說,這簡直比剁手還要痛苦。選來選去,也無法決定哪個該扔哪個不該扔,因為似乎什麼都不捨得扔。

對於這個問題,‘超級扔東西狂魔’麻衣和《斷舍離》的作者山下英子,有一個共同的建議——‘看不見的東西’。那就是把糾結要不要扔的東西,先放到看不見的地方,如果想不到它或者用不到它,那就直接扔掉。

那麼,廢物扔掉了,生活就變好了麼?

03 脫‘離’執念

劇中有一個情節,麻衣在扔東西的時候,發現了一條老公送自己的第一個生日禮物,一條項鍊。她說,這條項鍊她從來沒有戴過,而且她也不喜歡,但是扔了吧好像又不合適。終於,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之後,麻衣把項鍊扔進了垃圾箱。

這條項鍊裡就有麻衣的執念。她覺得那是老公送她的第一個生日禮物,代表著老公對她的愛,象徵著她們美好的愛情,所以一直都不捨得扔。

但最後,為什麼她又扔掉了呢?因為她覺得自己不再需要這個東西了。自己從來沒戴過,而且也不喜歡,留著也永遠都不會戴。而且,她現在和老公過得很幸福,不需要一條項鍊來回味當初的甜蜜。

今天,你斷舍離了沒?
今天,你斷舍離了沒?

執念就是心結,要脫離執念,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衣櫃裡的舊衣服、書櫥裡的舊課本、廚房裡的舊碗筷、車庫裡的舊自行車,這些東西,也不是不捨得扔,就是想再等等,具體等什麼呢?不知道,就是想再等等……

所有不捨得扔的東西里都有自己的執念,甚至有時候想買的東西里也有自己的執念。並不是所有的執念都是不好的,關鍵是我們自己如何利用。

山下英子有一個很好的建議,當我們無法脫離執念的時候,可以暫時放下執念,專注於當時當下的自己。即我們要通過‘現在、這裡、我’三要素,思考‘對現在的我來說什麼最重要’。這樣可以慢慢脫離執念,擁有怡然自得的空間和人生。

斷舍離就是恢復生命原本的自由自在,願你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安適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