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剖析疫情影響下的全球產業鏈

獲取報告請登錄未來智庫www.vzkoo.com。

前言

中國自加入 WTO 後,快速融入到全球化分工合作中,並在全球產業鏈中佔據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此次新冠疫情的爆發無疑是對全球化分工的一次衝擊。當前國內疫情已逐步得到控制,國內廠商陸續復工,但海外疫情仍在蔓延發酵。從全球產業鏈視角,究竟此次疫情對國內各行各業影響如何?本篇報告將為您全方位剖析:

海外疫情持續蔓延,全球產業鏈影響如何?

海外疫情迅速蔓延。2 月中下旬開始,疫情開始在海外發酵並爆發,截至 2020 年 4 月 1日,全球(不含中國)新冠肺炎累計確診 85.5 萬例,雖然 3 月下旬開始各國政府開始採取嚴厲的防控的措施,但目前每日確診人數仍然在快速增長,疫情拐點尚未到來。從各國累計確診的情況來看,北美洲的美國(確診超過 21 萬例)、歐洲的意大利(確診超過11 萬例)、西班牙(確診超過 11 萬例)、德國(確診接近 8 萬例)、法國(確診接近 6萬例)、亞洲的伊朗(確診超過 5 萬例)、韓國(確診接近 1 萬例)以及日本(確診超過3000 例)、大洋洲的澳大利亞(確診超過 5000 例)等國家情況較為嚴峻。

中國深度參與到全球產業鏈各個環節,佔據舉足輕重的地位。當前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佔據舉足輕重的地位,海外疫情的爆發,通過影響上游的供給以及下游的需求而傳導至國內,對經濟產生衝擊。特別是,前述疫情較為嚴重的地區,也正是與中國貿易關係最為緊密的地區——從 2019 年的數據來看,我國對美國、歐盟、日本、韓國的出口佔比分別達到了 16.8%、17.2%、5.7%和 4.4%;我國從美國、歐盟、日本、韓國以及澳大利亞的進口占比分別達到了 5.9%、13.3%、8.3%、8.4%以及 5.8%。

全方位剖析疫情影響下的全球產業鏈

從出口的產品來看,對美國、歐盟、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出口的產品中,機電音像設備及零件、雜項製品(主要包括傢俱玩具等,韓國此項佔比較低,化學工業及其相關產品佔比較高)、紡織原料及製品、賤金屬及其製品佔比較高,四類產品的出口佔比合計達到 65%以上。

從進口的產品來看,從美國、歐盟、日本、韓國進口的產品中,機電音像設備及其零件、車輛航空船舶及運輸設備(韓國此項佔比較低,塑料橡膠製品佔比較高)、化學工業及其相關產品、光學醫療等儀器進口占比較高,四類產品的進口占比合計達到 70%以上;從澳大利亞的進口結構較為單一,礦產品及珠寶貴金屬等佔比就達到了 80%以上。

全方位剖析疫情影響下的全球產業鏈

海外疫情衝擊也將通過進口和出口兩個環節傳導至國內。

從出口的角度來看,一方面疫情相關的醫療器械等需求爆發;以及由於海外停工導致國內需求上升的產品將受益,主要包括疫情相關的醫療設備、製劑、部分原料藥、光通信、IDB 以及 PCB 等;另一方面,我國作為出口大國,海外疫情導致的需求下滑也將對諸多產品帶來負面衝擊,例如光伏、消費電子、汽車、高空作業、輪轂電機、鈦白粉、化工助劑、家電以及紡織製造等。

從進口的角度來看,一方面海外上游原材料的漲價將對國內廠商帶來成本壓力,例如半導體芯片、油脂化工以及橡膠等等;另一方面疫情也給部分行業提供了國產替代的良機, 例如芯片、環形器、濾波器、新材料等。

還有部分行業的相關業務全球化水平較低,因此受到海外影響有限,

例如信創、醫療 IT、生物製品以及中藥等。

後文我們重點列出了十大行業觀點,來具體分析各行業全球產業鏈情況,以及各類產品可能受到的衝擊。

全方位剖析疫情影響下的全球產業鏈

各行業全球產業鏈分析:

通信:

通信全球產業鏈——國內以中下游為主,對上游原材料及芯片依賴性較強

通信行業上游是原材料及元器件生產商,中游是設備製造商,下游則以運營商為主。目前通信行業發展到當前階段,以 5G 產業和雲產業為主,其中 5G 的核心是傳輸承載網、無線網和核心網;雲產業則以光模塊、光纖連接器、網絡設備和服務器等構成。我國在全球通信行業產業鏈主要以中下游為主,生產和裝配實力強,對上游半導體芯片原材料以及核心芯片依賴性較強。

按產品和國家對通信全球產業鏈梳理如下:

1、上游產品(以原材料和芯片為主)

原材料:住友(日本)、松下(日本)、三菱(日本)、日立化成(日本)、羅傑斯(美國)、京瓷(日本)、村田(日本);

芯片/內存:Xilinx(美國)、英特爾(美國)、AMD(美國)、三星(韓國)、SK 海力士(韓國)、紫光(中國)、華為海思(中國);

光芯片:Finisar(美國)、Avago(美國)、Inphi(美國)、Acacia(美國)、JDSU(美國)、光迅科技(中國)、華工科技(中國);

電芯片:博通(美國)、Marvell(美國)、華為海思(中國)、中興微電子(中國);

電源管理芯片:TI(美國)、ADI(美國)、中科院微電子所(中國)、華為海思(中國)

基帶處理芯片:英特爾(美國)、Xilinx(美國)、Microchip(美國);

交換機芯片:博通(美國)、思科(美國)、Juniper(美國)、華為(中國);

射頻芯片:Cree(美國)、Qorvo(美國)、射頻芯片(住友)、恩智浦(歐洲)。

2、中游產品(以元器件為主)

天線:東山精密(中國)、春興精工(中國)、飛榮達(中國)、世嘉科技(中國)、鴻博股份(中國)、盛路通信(中國);

PCB:深南電路(中國)、滬電股份(中國)、東山精密(中國);

濾波器:武漢凡谷(中國)、大富科技(中國)、京瓷(日本)、村田(日本);

光模塊:中際旭創(中國)、新易盛(中國)、光迅科技(中國)、華工科技(中國);

光纖連接器:康普(美國)、康寧(美國)、太辰光(中國)、光迅科技(中國);

光纖預製棒:亨通光電(中國)、中天科技(中國)、長飛光纖(中國)。

3、下游產品(以完整產品為主)

光纜:亨通光電(中國)、長飛光纖(中國)、中天科技(中國)、烽火通信(中國);

宏基站:華為(中國)、諾基亞(歐洲)、中興(中國)、愛立信(歐洲)、三星(韓國);

光通信設備:華為(中國)、諾基亞(歐洲)、中興(中國)、思科(美國)、瑞斯康達(中國)、烽火通信(中國);

網絡設備:華為(中國)、中興(中國)、烽火通信(中國)、新華三(中國)、星網銳捷(中國)、思科(美國)、Arista(美國)、Juniper(美國)、諾基亞(歐洲);

服務器:浪潮信息(中國)、紫光股份(中國)、華為(中國)、聯想(中國)、Dell(美國)、思科(美國)。

通過以上數據,我們可以看到,我國通信產業鏈主要集中在中下游產品,在生產裝配和封裝測試方面具有較強優勢,而對核心半導體原材料以及芯片生產設計依賴性較強。從分佈上看,美國在高端芯片上的實力深厚,日本在半導體材料方面處於領先地位,韓國則在存儲芯片和封裝方面擁有較強實力,臺灣地區則是晶元代工的主要提供地,我國大陸地區在生產裝配封裝測試等環節具備較強競爭力。

疫情對出口產品的影響:利好光通信、IDC、PCB 產業

首先,受疫情影響,海外部分國家宣佈停產停工,無接觸的線上辦公/遊戲/社交成為大眾主流的生活方式,流量爆發迅猛,網絡的承載壓力加劇,對光通信的需求帶來進一步的提升。我們統計了市場上最火爆的五款雲辦公產品,可以看到在疫情期間用戶數量得到了爆發式增長,流量爆發服務器壓力迅速增加,擴容服務器成必選項。

對於可能受益的產品,結合海外疫情的影響,一方面部分工廠停工,另一方面遠程辦公興起,流量增長,對 IDC 資源需求將會增加,會拉動雲基礎設施的建設,其中主要以光通信、數通設備和服務器為主。我們認為,光通信產品包括光模塊、光纖連接器將受益, 近期光芯片供應趨緊,而本身 5G 週期下光通信就處於高景氣度,疫情催化使得光通信景氣度進一步提升,利好國內光通信產業鏈。

全方位剖析疫情影響下的全球產業鏈

全方位剖析疫情影響下的全球產業鏈

此外,由於 IDC 資源需求的增長,IDC 板塊的景氣度也有所提升,我們認為利好具有海外 IDC 資源的廠商,包括擁有 GS 資產的沙鋼股份、在海外擁有眾多節點和資源的奧飛數據等 IDC 廠商將受益。除此之外,服務器的需求也在大量增加,對服務器生廠商來說也屬於利好。

全方位剖析疫情影響下的全球產業鏈

而受疫情影響,流量增長對上游 PCB 的需求量也將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我國作為 PCB 生產大國,份額佔據全球 60%以上,預計本次疫情將繼續擴大我國 PCB 的市場份額,對應的PCB 廠商將迎來利好。

全方位剖析疫情影響下的全球產業鏈

對於可能受損的產品,考慮到海外疫情影響,運營商建設進度將會放緩,對設備廠商來說,其訂單進度或受一定影響,但考慮到海外廠商停工影響,或能取得部分海外競爭對手的訂單份額。綜上,我們認為對主設備商和網絡設備商來說,海外疫情影響偏中性。

綜合來說,海外疫情對於通信行業國內產品出口總體偏積極。對於光通信、IDC、PCB 等產業來說,流量的爆發和海外工廠的停工對其產生了正向雙擊,行業景氣度不斷提升。對於設備商來說,一方面疫情導致下游停工需求減少,會影響一部分出口,另一方面海外競爭對手停工則可能帶來份額的提升,故總體偏中性。

疫情對進口產品的影響:成本影響有限,利好環形器、濾波器等國產替代

由於我國通信產業主要集中在中下游,對上游的半導體原材料以及芯片依賴程度高。美國壟斷高端芯片與基礎軟件的設計,日本負責供應上游半導體材料和部分高端元器件, 韓國則以存儲芯片為主,歐洲則在主機裝配和生產裝備上具有優勢。我國產業鏈較為完整且整機實力突出,大多數的元器件、整機的封裝、測試環節均在大陸進行,而臺灣地區則是晶圓代工的主要生產線所在地。國內下游生產、整機裝配實力強,上游半導體芯片原材料、設計、生產設備依賴性強,目前我國的短板主要集中在芯片等核心元器件的設計和部分半導體原材料的供給上。

目前海外疫情的情況上看,日韓疫情控制的更好,復工情況良好,產業鏈受到的影響相對較小。而歐美地區疫情造成的影響較大,但美國主要以芯片設計和基礎軟件為主,其大部分產品代工的工作更多會選擇放在亞洲國家進行,而歐洲以提供高端設備為主,需求量並不緊迫。因此,我們認為,海外疫情對半導體原材料和芯片的進口將造成一定影響,但其影響正在逐漸減弱。

短期來看,我國通信產業鏈的公司大部分有做物料的提前備貨,能夠應對短期的生產需求,尤其是華為和中興由於此前貿易摩擦造成的影響,均進行了較大量的上游原材料的備貨。從中長期看,海外疫情或對半導體材料及芯片的進口帶來一定影響,價格或有一定幅度的上漲,對產業鏈公司成本有影響,但由於產業鏈分工較為明確,當前亞洲地區受疫情影響較小,上游原材料斷供的可能性很小,對我國通信產業的影響不大。

對於可能受益的產品,我們認為主要集中在國產替代上,包括芯片國產替代,環形器/ 濾波器國產替代,以及部分上游原材料的國產替代上。考慮到近兩年國際貿易摩擦,主設備商華為和中興以開展國產替代一段時間,

本次疫情將加速國產替代的進程,對相應的上游國產替代產業鏈產生利好。

電子:

電子全球產業鏈——產業第三次轉移,中國佔比不斷提高

產業第三次轉移,中國佔比不斷提高。從我國半導體產業遷移歷史來看,各細分板塊均經歷了技術突破、份額提升、國際領先三個階段,其中光伏、顯示面板、LED 等泛半導體產業經過多年發展,均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目前半導體封裝測試、IC 設計等產業已經站穩腳跟,進入份額提升期。半導體制造、設備、材料等方面,我國相關技術不斷突破,有望在區域聚集屬性下,重演產業遷移之路。

中國集成電路市場增速全球第一,三業(封測、設計、代工)發展日趨均衡,雖然核心芯片自給率仍然較低,但產業鏈佈局齊全。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統計,中國集成電路行業銷售額從 2013 年的 2508.5 億元增長至 2017 年 5411.3 億元,四年間翻了一番,是全球發展最快的區域。但核心芯片(如計算機系統CPU/MPU、通用電子統 FPGA/EPLD/ DSP、通信裝備嵌入式 MPU/DSP、存儲、顯示及視頻驅動)自給率低。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2017 年我國芯片自給率約 11.2%,預計 2020 年國產化比例 15%。

從設計、晶圓代工、封測、設備四方面來看:Fabless 為三業(封測、設計、代工)中發展最快,高端產品空白有待填補。我國設計產業銷售規模從 1999 年的 3 億元增長到 2018年的 2576 億元,GAGR~+42%。存儲、邏輯、模擬、射頻、傳感、功率半導體等產品線及其細分領域均有佈局,但高端芯片如 WIFI 芯片,藍牙芯片,交換機芯片,FPGA 芯片等國產化率接近零。向高性能、高端產品轉變、領導行業標準升級,獲取產品生命週期中利潤最豐厚的關鍵時段,是未來 IC 設計方向國產化突破方向。

疫情對進出口產品的影響: 半導體、面板影響有限,消費電子中期需求有望企穩

我們認為本輪疫情導致板塊大幅波動之後,重點著眼從決定公司核心產業價值的三大關鍵點入手分析。

1、創新趨勢:創新是決定電子行業的估值與持續成長的核心邏輯,本輪創新由 5G 驅動的數據中心、手機、通訊等歷史上第一次共振,創新進度及強度與疫情無關。

2、中期供需:

全球半導體投資關注中期供需的核心變量——需求與資本開支,疫情會有一定擾動短期需求,但中期三大需求不受本質影響,而全球資本開支截止 2019Q3 末還沒有全面啟動,並有部分企業由於疫情再次遞延資本開支,中期供需缺口有望繼續放大,尤其是半導體產業由於產業重要性及自動化產線,受疫情影響幅度更小。

3、上市企業情況:疫情只要不進一步顯著升級,5G 手機成為今年手機廠必爭之地,產業鏈核心環節處於嚴重的供不應求,電子行業今年由於訂單飽滿,春節開工率相比較過去三年有增加。疫情進一步加劇供應鏈往龍頭集中的趨勢。

供給方面,全球資本開支除龍頭臺積電外尚未全面啟動,我們預計本次疫情中部分企業將再度進行資本開支遞延,中期供需缺口有望進一步放大,中期景氣度有望繼續保持向上趨勢。重申看好具備漲價空間的相關標的。一般來說,芯片成本中封裝、測試、人工等成本相對固定,晶圓代工價格為可變成本,如果芯片公司議價能力強,能夠將晶圓廠代工價格向下傳導,則利潤彈性將大於漲價幅度。

國產替代歷史性機遇開啟,2019 年正式從主題概念到業績兌現,2020 年有望繼續加速。逆勢方顯優質公司本色,為什麼在 2019 年行業下行週期中 A 股半導體公司迭超預期, 優質標的國產替代、結構改善逐步兌現至報表是核心原因。進入 2020 年,我們預計在國產化加速疊加行業週期景氣上行之下,A 股半導體龍頭公司們有望繼續延續高增長表現。

消費電子中期需求有望企穩,創新趨勢不變。面板行業反轉,補庫需求已經啟動。我們認為疫情對於面板短期需求影響較少,2020 年需求增速有望提升。

計算機:

計算機全球產業鏈——國內計算機公司業務全球化程度較低,行業下游需求以內需為主收入構成來看,業務全球化程度較低。根據 Wind 數據,申萬計算機指數共 233 家上市公司,其中海外業務收入佔比超過 10%的僅為 36 家,並且排名第十往後的海外收入佔比就低於 50%。可見,A 股計算機行業上市公司的業務全球化程度較低。

全方位剖析疫情影響下的全球產業鏈

持倉結構來看,全球對計算機板塊實際流動性衝擊有限。根據 Wind 統計,陸股通在部分計算機公司的持股數量及佔比普遍較低,如廣聯達、啟明星辰也僅超 10%。因此,全球股市大跌引發的減倉效應,對計算機板塊實際流動性衝擊有限。

全方位剖析疫情影響下的全球產業鏈

計算機行業超過 70%公司涉及政府類採購。

據不完全統計,申萬計算機行業(扣除 B 股)公司中超過七成涉及政府類採購,包括政府、軍工、金融、電信運營商、教育、能源、醫療等。市值靠前的公司幾乎都與政府類採購相關。

全方位剖析疫情影響下的全球產業鏈

疫情對細分板塊的利好:雲計算、信創以及醫療 IT

1、雲計算

新疫情下,雲辦公市場各巨頭開啟激烈爭奪戰。2003 年非典疫情倒逼企業採用數字化、移動化的辦公方式,2020 年新冠病毒預計將把雲辦公推上新的高峰。雲辦公已經成為各方勢力必爭的競爭之地。在雲視頻辦公方面,可以分為三種類型的企業:1)會暢通訊、蘇州科達、二六三等軟硬件一體化;2)華為、阿里、騰訊、字節跳動等互聯網巨頭 C 端佈局,滲透到 B 端;3)以 Zoom、Vidyo、小魚易聯、億聯網絡、好視通為代表的教育、醫療等新興垂直領域遠程辦公服務商。大部分市場參與者都在疫情爆發後採取了免費的形式推向市場。雲辦公需求爆發的投資機會:1)文檔協作類的金山辦公;2)即時通信類的 Zoom(美股)、會暢通訊、二六三、齊心集團、蘇州科達;3)任務管理類的泛微網絡、致遠互聯。

新疫情拉動雲辦公等線上應用的爆發,IDC 與服務器等底層基礎設施的需求激增。由於疫情在春節期間爆發,各大雲辦公軟件似乎還沒有針對流量的爆發做好準備。釘釘在2020 年 2 月 3 日通過阿里雲緊急擴容 1 萬臺服務器後,4 日再度擴容 1 萬臺雲服務器,以應對群直播和語音視頻會議的流量洪峰。另據騰訊雲官網報道,從 1 月 29 日開始到 2月 6 日,騰訊會議每天都在進行資源擴容,日均擴容雲主機接近 1.5 萬臺,8 天總共擴容超過 10 萬臺雲主機,共涉及超百萬核的計算資源投入。根據新浪報道,2 月 18 日,阿里雲河源數據中心正式開服:容納 30 萬+服務器。

雲上游投資主線:1)計算及存儲底層 IT:浪潮信息、中科曙光、易華錄、紫光股份、瀾起科技;2)數據中心:寶信軟件、光環新網、數據港、奧飛數據、證通電子、杭鋼股份、沙鋼股份;3)IaaS:優刻得。

超萬億規模的計算產業空間。IDC 預測,到 2023 年,全球計算產業投資空間 1. 14 萬億美元。中國計算產業投資 空間 1043 億美元,接近全球的 10%,是全球計算產業發展的主要推動力和增長引擎。IDC 預測,在數字化浪潮的推動下,基於新一代計算平臺,中國的服務器、存儲、操作系統、數據庫等 IT 企業將迎來巨大的發展機遇。

全方位剖析疫情影響下的全球產業鏈

2、信創

我們認為,政務先行,重點行業陸續拉開帷幕將成為大安全行業的主旋律。在 2018 年舉辦的全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信息化和網絡安全的極端重要性再次被強調,且隨著《網絡安全法》的頒佈實施,網絡安全已上升為國家戰略。在大安全上升為國家戰略的背景下,政府對於安全的需求將在未來三年高速增長,同時重點行業的試點也陸續拉開帷幕。

大安全產業進入投資新階段,產業加速發展,預期有部分認知差,建議把握產業鏈核心及被忽略機會。1、操作系統格局漸明晰,持續推薦標的:中國軟件、誠邁科技。2、應用產業鏈:金山辦公、中孚信息、東方通、寶蘭德、北信源。3、低估集成:太極股份、東華軟件、華宇軟件、中國軟件、中國長城。4、網絡安全類受益公司:格爾軟件、南洋股份、安恆信息、綠盟科技、啟明星辰、衛士通。

3、醫療 IT

新疫情應對過程中凸顯兩大產業趨勢:1)遠程會診平臺與線上問診,開啟互聯網醫療新紀元;2)網格化篩查應對疫情,加速分級診療制度推行。

遠程會診平臺、在線問診緩解線下醫院壓力,互聯網醫療必要性凸顯,開啟新紀元。互聯網醫療具備無需面對面接觸用戶的優勢,通過抗疫電話義診專線為公眾提供衛生防護指導,從而避免交叉感染,減少線下預防、排查的壓力。未來,線上問診、遠程醫療與大健康服務將 1.用戶接受度提高;2.醫院更加重視互聯網醫院對於醫療資源配臵的重要性,互聯網醫療必要性凸顯。

投資建議:政策、信息化基礎設施完善、數據互聯互通等多方共振,醫療信息化行業“互聯網+”時代開啟,看好在互聯網醫療領域深度佈局,盈利模式不斷探索的公司。推薦衛寧健康(互聯網醫院、雲藥、雲保)、久遠銀海(醫保端智能化服務)、創業慧康(互聯網醫院、中山模式)、思創醫惠(互聯網醫院)、萬達信息(隨申碼區域衛生管理)、東華軟件(互聯網醫院、處方外流)、和仁科技(醫保脫卡支付、互聯網醫院)。

疫情對細分板塊的衝擊:短期影響政務 IT 進度,但長期需求端利好

短期影響政務 IT 業務進度,長期催生數字政務建設需求。1)受“新冠”疫情影響,政府復工時間延遲,諸多政務 IT 公司在今年一季度的項目實施工作無法正常開展,並且項目驗收進度放緩,導致業績出現一定下滑。根據華宇軟件一季報預告,公司營業收入比上年同期預計下降 40%至 50%,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比上年同期預計下降 140%至 145%。2)考慮政務 IT 業務具有明顯的季節性特點,經營業績更集中於下半年,一季度收入佔全年收入比重很小,預計對行業公司全年業績影響較小。3)長期來看,疫情 防控催生加快數字政務的建設需求。疫情防控過程中,暴露了我國數字政務總量不足、 分佈不均(主要分佈在 440 餘個地級以上城市,有 2000 多個縣域服務欠缺,其中約 2/3 為空白區)、質量亟待提高等問題。長期來看,抗擊疫情有望加快數字政務基礎項目普及, 加快縣級政府數字政務建設進度,並由基礎型 1.0 版向智能化 2.0 版加快轉型,實現更多“事項聯辦”和“一次也不用跑腿”,支持互聯網平臺參與政務數字平臺建設,鼓勵平 臺利用統一入口整合各類服務。

汽車:

汽車全球產業鏈——市場主導,高度分散化&全球化

汽車供應鏈呈現高度分散化&全球化的特徵,以車企為主導,按屬地進行產能配套。由於汽車供應鏈供應關係穩定,並且很少有原材料的限制,主機廠為了壓縮員工&運輸成本,同時為了打開當地市場,往往會選擇以市場為切割,在當地建造配套產能。以豐田、福特與通用東南亞的供應體系為例,三者分別以日本、中國、泰國、印度為核心,同時在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菲律賓、越南建造相關的附屬產能。因此,汽車全球供應鏈對外部衝擊有一定的抗風險能力,但是斷供危機一但發生,往往會成為行業性現象。

全方位剖析疫情影響下的全球產業鏈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 3 月 19 日,包括戴姆勒、大眾、菲亞特克萊斯勒集團(FCA)、標緻雪鐵龍集團(PSA)等在內 12 家海外車企已經關停或計劃關停的工廠將超過 100 家。

目前歐洲地區受波及影響最重,已經關停的工廠將超過 90 家,受此次疫情影響,2020年 2 月歐盟乘用車市場註冊量同比下降 7.4%,至 957052 輛,歐洲汽車銷量創下自 2013年以來最差開局。而停工停產將加劇這一困境。

同時,北美地區的影響逐漸顯現,美國三大巨頭正計劃關停包括美國、加拿大、墨西哥在內的北美工廠。據 CNBC 報道,加拿大皇家銀行資本市場的數據顯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對消費者需求的連鎖反應可能會導致 2020 年全球汽車產量下降 16%,而美國汽車銷量預計將下降 20%。

全方位剖析疫情影響下的全球產業鏈

與主機廠對應,海外的全球供應商目前也已經相繼停產,未來行業如果需求進一步下滑, 將有自上而下引發價格戰的風險。例如,博世集團日前宣佈,為應對需求下降以及保護員工安全,將暫停在法國、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工廠生產或減少產量,並從 3 月 25 日開始大幅削減在德國的業務。根據財報,博世約五成的收入來自於歐洲本土市場。此外, 全球第二大零部件供應商大陸集團表態,將暫停漢諾威的工廠生產。此前,大陸集團和採埃孚均樂觀表示目前維持公司的供應鏈與產線運轉不存在任何問題,但位於法蘭克福的大陸研發中心自上週開始正以一天一例新增確診病例的速度增加,不得不停工。

全方位剖析疫情影響下的全球產業鏈

疫情對出口產品的影響:受國內/海外停產影響,預計零部件上半年受衝擊較大

出口方面,中國是北美、歐盟、日本和其他地區多家整車廠的重要零部件出口國,其中, 車輪、車身和制動,這些類別的年出口額都在 50 億美元至 60 億美元之間,其中超過一半的出口流向北美和歐盟。這些工廠供應的任何一次中斷,都可能對北美的組裝工廠產生巨大的連鎖反應。將生產轉移到其他工廠可能並不容易。少數情況下,其他地區可能存在替代的生產能力(模具等)。但多數情況下,可能需要製造全新的模具、對工人進行再培訓或招聘新人。根據產品的複雜度,這個過程可能需要三至九個月。

全方位剖析疫情影響下的全球產業鏈

受到國內/海外停產影響,零部件出口預計上半年承壓概率較大。2020 年 1-2 月中國汽車零配件出口金額為 7628.7 百萬美元,同比下降 13.3%。一方面,由於國內 2-3 月的停工,導致工廠的生產無法正常開展,行業延期交貨的現象較為明顯;另一方面,3 月下旬以來,海外車企紛紛宣佈停產數週,預計上半年訂單需求將有所下滑。此外,近年來,為了規避歐美“雙反”的影響,零部件龍頭紛紛開始新建海外工廠,將產能向海外遷移,也進一步加劇了疫情的影響程度。

全方位剖析疫情影響下的全球產業鏈

疫情對進口產品的影響:零部件庫存充足,供應風險可控,預計整體影響較小

我國汽車整車進口金額高於汽車零部件進口金額,但佔比仍較低。2017 年 4 月至 2018年 3 月,我國汽車零部件進口金額為 173.6 億美元。其中,汽車零部件中進口金額佔比較大的是發動機和變速箱,2017 年 4 月至 2018 年 3 月金額分別為 21 億美元、126.9 億美元。我們認為國內汽車製造多為屬地化產能,因此國內斷供風險仍在可控範圍內。

國內主機廠對於進口件的庫存充足,且供應商多已實現本土化生產,未來疫情不發生超預期惡化的情況下,預計整體影響較小。一般而言,大部分整車企業進口零部件庫存都較深,大多在 4-8 周以上,整體斷供風險仍然可控。另一方面,隨著中國汽車產銷規模的不斷擴大,博世、大陸、採埃孚、偉世通、法雷奧等跨國零部件都已在中國實現本土化生產,而其中的部分材料和基礎配件,例如小塑料件或有熱處理的衝壓件或密封件,由於不值得再單獨投資模具,需要從海外進口,未來仍然需要警惕海外二級供應商的停產與物流風險。

全方位剖析疫情影響下的全球產業鏈

電力設備新能源:

電新全球產業鏈——光伏風電製造國內佔比高,新能源車中國快速崛起

光伏:國內光伏製造業產業鏈供全球需求。產業鏈主要環節包括多晶硅料、硅片、電池片和組件,全球光伏製造業大部分佔國內。多晶硅料環節佔全球總產能 60~70%,其餘產能在德國、美國、馬來西亞等。硅片、電池片、組件佔全球總產能 80~90%。從需求端來看,2020 年國內需求佔全球 30%左右,美國、歐洲佔 15%左右,印度、日本、澳大利亞等佔全球需求 5~10%左右。光伏全球需求較為分散,對單一國家依賴程度較低。

風電:風電產業鏈板塊包括風機核心零部件、葉片、鑄件、鍛件、風塔和整機裝配廠。國內鑄件、鍛件和風塔等產品得益於成本優勢,已進入海外風機龍頭的供應鏈體系。風機主機目前以國內銷售為主。從需求來看,風電需求中國預計佔全球 40~50%。而 2020年國內風電受政策影響,迎來搶裝潮,風電需求有望創新高。

新能源汽車: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游為鋰、鈷資源產業鏈,鈷資源主要集中在剛果,鋰資源較為豐富,主要在智利、阿根廷、中國等國。中游動力電池產業鏈主要集中在中國、韓國和日本三國,中國快速崛起,韓國仍保持強勁發展,日本顯現頹勢。下游市場主要集中在中國、歐洲和美國,銷量佔比 90%以上,其中中國市場全球最大,歐洲市場在碳排放壓力下高速增長。生產車企主要為中國自主品牌、歐洲(以德、法等汽車強國為主)、美國廠商為主,其中中國市場自主品牌主導,合資品牌在雙積分壓力下開始放量,歐洲市場以特斯拉以及歐洲車企為主,美國市場特斯拉佔據一半以上。

疫情對出口產品的影響: 光伏、新能源車受需求影響較大,風電需求受國內政策驅動

光伏:從全球來看,疫情對歐洲、美國、日本和印度等光伏主要需求地區造成影響,從而影響全球需求。預計 2020 年全球光伏需求裝機預期下滑 5~15GW 到 125~140GW。由於中國光伏製造業佔全球光伏製造業的大部分,需求下滑或導致產業鏈價格提前下降。

風電:受疫情影響,海外研究機構將 2020 年風電需求從 78GW 下調到 73GW,考慮到國內風電需求較為封閉,且國內需求受政策驅動力強,海外疫情對國內需求影響不大,且對國內風機整機廠盈利影響不大。不過海外需求下滑,對國內鑄件、鍛件和風塔等企業的出口量會造成一定影響。

新能源汽車:疫情負面影響主要在導致歐洲需求可能增長放緩,原預期歐洲 2020 年新能源車銷量 95 萬輛,現在在中性和悲觀假設下分別下滑至 85 和 70 萬輛,從而影響國內動力電池產業鏈的外銷需求,其中隔膜和負極材料環節影響更大,電池環節也有小幅影響。

疫情對進口產品的影響:整體進口影響較小

光伏:國內光伏產業鏈滿足全球需求,對外進口依賴度低。唯一需要進口的產品為多晶硅料,而多晶硅料生產偏化工,產業鏈產能關停開啟成本較高,受疫情影響停工的可能性較低(國內疫情高峰期間,國內多晶硅料廠也沒有出現關停現象)。

風電:國內風電進口產品主要為用於海上風電大風機所需的軸承,產能主要在歐洲。2020 年國內海上風電裝機規模相比陸上風電較低,即使軸承出現斷供對國內風電裝機影響較小。若大 MW 風機用軸承出現斷供,軸承可能會出現漲價。不過軸承佔風機全成本較低, 帶動風機漲價可能性不高。

新能源汽車:新能源汽車本土化生產,國內動力電池產業鏈已經基本實現全部國產化, 且已經開始對外出口,進口上影響較小。

機械:

機械全球產業鏈:產品眾多,出口業務規模佔比高

機械設備(零部件)大類可分為兩種:1、工業資本品屬性,作為生產資料,下游對接一般製造業企業(B 端);2、消費品屬性,終端對接一般消費者。全球疫情衝擊,尤其是當前國內疫情逐步緩和而海外歐美等地區呈現擴散化背景下,國內機械設備產業受到的影響主要有兩個方面:1、以歐美地區出口為核心增長導向的公司,海外階段性的固定資產投資/消費需求下降將拖累公司業績。主要受到影響的企業包括浙江鼎力、捷昌驅動、八方股份等;2、原先需要依賴進口的關鍵零部件產業,國內廠商或迎來加速替代的機遇。主要受益企業為恆立液壓等。

疫情對出口產品的影響:以歐美地區為核心增長導向的公司業績承壓

作為全球產業鏈的重要一環,國內較多的機械設備均有出口業務。在歐美疫情擴散趨勢下,其出口業務預期均會受到一定影響。我們選取行業內關注度比較高,且歐美市場收入佔比較大的公司進行簡單分析:高空作業平臺生產商浙江鼎力、電踏車用電機生產商八方股份及線性驅動系統生產商捷昌驅動。

高空作業平臺產業鏈——浙江鼎力

1、全球需求:歐美為核心市場,國內低基數高增長

高空作業平臺主要用於替代腳手架、吊籃等工具輔助進行登高作業,產品滲透的推動力主要源自作業效率高和安全規範更為嚴格兩方面。歐美髮達市場為主流消費區:

——保有量,北美/歐洲/國內租賃市場保有量規模分別約 60/30/15 萬臺左右。

——銷量,北美/歐洲市場主要更新需求為主,年銷量較為穩定,約 13/4 萬臺左右,臂式/剪叉式產品比例分別為 4:6;國內市場低基數高增長,2019 年銷量為 5.4 萬臺,同比增長 80%,臂式/剪叉式產品比例分別為 1.5:8.5。

2、製造商競爭格局:北美 JLG/Terex 領先,國內龍頭浙江鼎力增長迅速

2018 年,北美 JLG/Terex 營收分別為 24.79/21.24 億美元,分別為全球第一/二大高空作業平臺生產商。浙江鼎力為國內龍頭,2018 年收入為 2.45 億美元,居全球第十。

3、海外佔比近半,若疫情持續擴散需求預期會受抑制

近年來,國內高空作業平臺銷量持續高增長。浙江鼎力作為國內龍頭亦是積極拓展國內市場,強化國內增長動能。2019H1,公司源自國內市場收入佔比 51.13%,歐美市場佔比約 40%。若海外疫情持續擴散影響生產投資活動,則高空作業平臺預期會後壓制,進而影響公司海外銷售。另一方面,公司部門新款臂式產品的研發主要藉助意大利 Magni 平臺,新品的推出節奏可能會有所推延。

電踏車電機產業鏈——八方股份

1、全球需求:電踏車為高端消費品,需求主要源自歐洲/日本/美國市場

空間持續擴大。電塔車具備代步及運動屬性,滿足中遠距離通勤、旅行及極限運動多樣化需求,備受歐美日發達國家消費者親賴。日本市場導入節點早,穩定增長;歐美市場仍處於高速擴容階段。2018 年,歐美日電踏車銷量分別為 250/27/67 萬輛,滲透率分別為11.9%、1.4%、9.49%,同比增速分別為 19.7%、35%、8.3%。國內目前尚未呈現規模性消費者。

2、電機等零部件配套:國外廠商以高端產品為主,八方等國內產商系列產品兼備電踏車生產產業鏈已形成全球化佈局,國內零部件廠商積極參與全球生產鏈。

——歐洲市場:輪轂電機,主要由中國廠商供應,八方股份為龍頭,市佔率約 44%。國內安乃達、盛億、同盛及其他廠商份額約 14%、19%、9%、14%。中臵電機,歐洲廠商博世為行業龍頭,博澤產品競爭優勢突出,八方股份市佔率約 17%。

——日本市場:較為封閉,基本由國內廠商雅馬哈、松下、禧瑪諾、普利司通等壟斷。

——美國市場:不具備成熟的自行車產業鏈,產品以進口為主。主要產品為輪轂電機,基本均由中國廠商供應。

3、歐洲市場收入近 80%,疫情擴算對電踏車消費需求影響較大

八方股份生產的電機所配套的電踏車主要銷售歐洲市場,收入佔比近 80%。

隨著疫情的擴散,一方面居民出行頻次降低直接影響電踏車增量消費需求;另一方面,電踏車組裝工廠也因為疫情的影響而暫停生產活動,從而降低零部件採購需求。整體來講,以八方股份為代表的國內電踏車零部件配套產業鏈受歐洲疫情衝擊比較大。

線性驅動產品產業鏈——捷昌驅動

線性驅動類產品核心零部件為線性驅動器,終端應用產品包括可升降辦公桌、醫療病床、智能家居等。國內上市公司捷昌驅動產品主要用於可升降辦公桌產品,我們主要分析該品種全球需求市場、配套供應鏈狀況。

1、全球需求:歐美為主流消費市場

可升降辦公桌作為員工福利最早導入歐洲市場,其後美國市場快速滲透。2018 年,美國可升降辦公桌市場規模佔辦公桌市場規模的 25%-30%,對應線性驅動系統市場規模約25 億元左右。歐洲市場規模整體上與美國較為接近。

2、線性驅動系統配套:捷昌驅動北美市場份額領先

結合捷昌驅動 2018 年出口數據,我們測算其在美國市場市佔率約 24%-29%,居行業前二。最大的競爭對手為丹麥廠商 LINAK。捷昌北美地區新增客戶中較多原均為 LINAK 客戶。當前,公司正積極往歐洲市場拓展。

3、目前北美市場需求影響尚不明顯,歐洲拓展節奏有所推延

公司 80%的收入源自出口,其中北美市場佔比 80%,為核心區域,歐洲市場收入規模仍較小。最新跟蹤情況看,公司北美市場客戶需求暫未受到明顯影響,由於國內工廠復工延遲影響產能,因此 Q1 有一定業績壓力。歐洲地區疫情逐步升溫,新品導入節奏有所推遲,實際銷量情況要看疫情緩和之後。

疫情進口產品的影響:泵閥等高端液壓元件存在加速國產替代機遇

隨著海外疫情的擴散,當地工廠面臨原先需要依賴進口的關鍵零部件產業,國內廠商或迎來加速替代的機遇。機械板塊典型受益企業為挖掘機械等用高端液壓泵閥製造商恆立液壓目前,恆立液壓小挖用泵閥已經全面配套國內主機廠商,中挖泵閥配套核心客戶,大挖泵閥部分型號已通過核心客戶驗證。此次疫情影響海外供應鏈,加速國內主機廠商配套國內零部件節奏。

1、全球需求:中國為全球最大的工程機械消費市場

2018 年,國內工程機械市場銷售規模約 298 億美元,佔比全球銷售規模的 26%,為最大的工程機械消費市場。核心品種挖掘機看,2019 年國內銷量為 23.57 萬臺,約佔全球總銷量的 45%左右。

2、產業鏈:泵閥等高端液壓元件仍需以來進口

國內主機廠商今年銷售規模持續高增長,但液壓泵閥、發動機等核心零部件仍需依賴進口(液壓系統佔比挖機械價值量的 30%左右)。以挖掘機用液壓元件為例,除部分使用國內唯一實現主機廠成熟配套的恆立液壓的產品外,其餘基本均以進口與日本及歐美產品為主。

——油缸:全面實現國產化;

——泵:恆立液壓在小/中/大挖用泵市佔率分別約 59.69%、13.31%、2.72%,考慮到國內廠商在國內市場整體份額約 60%,即小挖用泵基本實現國產配套;中/大挖泵仍有較大空間,仍以進口川崎(日本)、力士樂(德國)、Husco 為主(美國)。

——閥:恆立液壓在小/中/大挖用泵市佔率分別約 41.47%、25.38%、12.13%,大挖閥仍有較大空間,以進口川崎、力士樂、Husco 為主。

3、疫情催化海外供應鏈擔憂,國產配套加速

國內疫情逐步明朗,零部件供應壓力逐步緩解;而海外疫情正處於催化期,工廠停產/ 減產壓力以及進出口貿易複雜度的提升,均導致原先依賴進口配套的主機廠商面臨供應鏈危機。此背景下,國內廠商配套恆立液壓產泵閥節奏有望加速。就中挖泵閥而言,原先以進口零部件為主的國內第二大挖機生產商已大幅提升恆立液壓供貨比例;原定於 4 月份開始在部分主機廠商配套試驗的大挖用泵閥亦已提前配套檢驗,整體節奏均顯著提升。

化工:

化工全球產業鏈——產業鏈長且產品種類較多,全球需求影響較大

化工產業鏈上游原材料主要包含石油、煤、天然氣,我國長期面臨的是“富煤、貧油、少氣”的資源狀況,石油的進口依賴度高達 70%,全球石油主要由美國、沙特、俄羅斯、加拿大、伊朗、伊拉克等國家生產,我國天然氣進口依賴度達到 43%左右,天然氣主要生產國包括美國、俄羅斯、沙特、伊朗、卡塔爾、澳大利亞等。另外化工上游還包括各類礦產資源,其中國內在磷礦、硫鐵礦、 螢石、鈉鹽等礦產資源較為豐富,比較稀缺的例如鉀礦主要集中在加拿大、俄羅斯、德國、約旦等國家。

化工中游產物包括烯烴(乙烯、丙烯、丁二烯)、芳烴(苯、甲苯、二甲苯),以及各類醇、醛、酮、酸、酯、腈、醚、酚等中游有機化工產品,中游無機化工品包括硫酸、硝酸、鹽酸、純鹼、燒鹼、氮、磷、鉀等,在這個環節的化工品標準化程度較高,規模效應和低成本優勢至關重要,因此具備一體化能力和物料循環利用能力的大型化工企業具備比較明顯的優勢。

化工下游製品環節產品眾多,包括橡膠、塑料、化纖、農藥、化肥、製冷劑、染料、添加劑、維生素、新材料等產品,按應用終端來劃分,廣泛應用於建築、電子、家電、農業、紙質包裝、汽車、醫療、能源、食品等行業。下游製品環節產品的毛利率一般和上游原料價格之間呈現負相關關係,並且企業之間存在較大差異,毛利率越高意味著產品標準化程度越低、進入壁壘更高、競爭者更少,龍頭企業可以享受技術壁壘帶來的高盈利,因此對企業的一體化能力(核心原料及中間體能夠自給)、安全環保(處於國內優質化工園區)、研發能力、資源整合能力,以及產業鏈持續延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一環節國內比較薄弱的還是新材料產品,根據工信部對全國 30 多家大型企業 130 多種關鍵基礎材料調研結果顯示,32%的關鍵材料在中國仍為空白,52%依賴進口,新材料國產化需求迫切,進口替代仍將是目前以及未來較長一段時間新材料投資的主要邏輯。

全方位剖析疫情影響下的全球產業鏈

從供應的角度來看,上游化工原料型企業因為裝臵特殊性疫情大部分仍維持連續化生產, 但部分較往年存在開工負荷降低的情況,精細化工企業一般為間歇性生產,因此在國內疫情嚴重的階段存在停工現象,目前大部分已按照國內政策陸續開始恢復生產。

從需求端情況來看,化工由於下游應用廣泛,在全球經濟活動因疫情肆虐而逐漸減弱的背景下,大部分行業的需求端勢必會承受較大壓力,而化工產品中與農業、食品相關的化工產品需求最為剛性,需求端受疫情及宏觀經濟波動影響最小。一季度從我們跟蹤的情況來看,大化工以及煉化行業受國內疫情影響(需求減少、物流限制)較為明顯,而二季度來看出口占比較高,下游需求後臵或大幅減少的行業受影響較大。

根據危化品物流分會在 2 月中旬對全國化工企業的抽樣調查,沒有明顯影響及影響較小的企業佔比僅為 11.7%,37.9%的化工企業表示影響較大,企業暫時停頓,11.7%的企業表示影響嚴重甚至可能出現倒閉。

全方位剖析疫情影響下的全球產業鏈

全球角度來看,化工產品的銷售主要集中在中國、歐盟、北美等地區,其中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化工銷售地區,佔比高達 37%,歐盟佔比 16%,其中德國化工品銷售佔歐盟比例接近 30%,其次是法國、意大利、荷蘭等國家,北美地區佔比達到 15%。

全方位剖析疫情影響下的全球產業鏈

全方位剖析疫情影響下的全球產業鏈

疫情出口產品的影響:鈦白粉等受全球需求下滑壓力較大,維生素有望繼續漲價

從我們統計的 2019 年主要化工產品出口佔比情況來看,維生素、鈦白粉、聚合 MDI、分散染料、化工助劑、磷肥、粘膠長絲、滌綸工業絲等產品出口佔比較大,且中國在全球供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因此疫情下終端需求的減弱勢必會對出口造成較大壓力。

但其中我們認為維生素行業是一個特例,疫情背景下有望迎來一輪較長時間的景氣週期。

從供給端來看,維生素行業整體呈現高度壟斷的狀態,疫情可能將影響海外企業的正常生產,例如 VA、VE、VD3 歐洲產能佔比較大,未來國外疫情持續擴散將衝擊歐洲產能, 供需矛盾加劇下有望繼續推升產品價格。目前全球 VA 供給中國佔比約 50%,歐洲佔比約 50%,VE 全球供給中國佔比約 60%,歐洲佔比約 40%,VD3 全球供給中國佔比約70%,歐洲佔比約 30%,維生素行業中這三個細分產品受歐洲供給影響最大,如果歐洲疫情持續擴散,歐洲產能將受到衝擊,供需矛盾將進一步加劇,未來產品價格有望繼續上漲。歷史上VE 最高價 25 萬/噸(現價 7.5 萬/噸),VA 最高價 150 萬/噸(現價 55 萬/噸),VD3 最高價 65 萬/噸(現價 50 萬/噸)。

需求端來看,維生素行業下游需求剛性,無替代產品,且成本佔下遊比重低,整體需求仍快速增長。目前維生素行業從生產商到貿易商,再到終端飼料廠庫存普遍較低,行業整體處於補庫存週期;國內豬肉價格高位,政府大力補貼生豬養殖,同時疫情帶來上游屠宰開工下降使生豬存欄量顯著增加,上述因素使今年飼料需求顯著回升;另外國外疫情持續擴散,廠家提前備貨,出口需求大幅增加,多重因素下使得今年維生素整體需求快速增長。

短期來看,受疫情影響,歐洲的大型製造業企業比如汽車巨頭已經開始停產,可以預期的是歐洲的化工巨頭壓力也會非常大,後續供給的衝擊有望繼續推升維生素價格。中長期看,供需格局的根本改善和價格恢復到寡頭格局下的合理水平,是我們看好 VE、VA、VD3 等產品超長景氣週期的核心原因和中長期邏輯。重點推薦:新和成(維生素龍頭, 業績估值安全,VA+VE+生物素+輔酶 Q10+VD3),浙江醫藥(VE、VA 彈性大, VE+VA+VD3)、花園生物(VD3 彈性大)、金達威(輔酶Q10 彈性大,輔酶Q10+VA+VD3)、 聖達生物(生物素)、兄弟科技(VK3+VB1+煙酰胺+泛酸鈣)。

疫情進口產品的影響:新材料進口替代

從我們統計的 2019 年主要化工產品進口占比情況來看,原油、天然氣、橡膠、工程塑料、油脂化工等子行業進口依存度較高。尤其是上游的原油和天然氣,作為化工最上游的原材料,對下游化工產品的整體影響較大。

從進口角度,有兩類公司將明顯受益:

1、新材料進口替代:近年來國內 5G、半導體、新型顯示、新能源、軍工、航空航天等新興行業迎來快速發展階段,但在上游關鍵材料領域仍處於高度依賴進口的狀態,2019年華為事件後中國已經開始加速國產鏈的重塑,疫情背景下海外企業的斷供可能將進一步加速關鍵材料本土率的進程,我們看好國內新材料領域將湧現更多具有國際化競爭力的公司和產品,我們精選當下新材料行業賽道好,產品有望在下游持續放量,估值性價比好的優質標的重點推薦:萬潤股份、泰和新材、鼎龍股份、昊華科技、康達新材、雙象股份、奧福環保、聯瑞新材等。

2、受益於油價下跌的化工產品:

化工產品價格與原油價格息息相關,油價下跌傳導至大宗化學品價格導致價格下降。在油價下跌的大背景下,我們認為精細化工領域供給格局好,行業景氣向上的子行業,在油價下跌時成本下降,同時自身價格不受原油價格影響,重點關注甜味劑金禾實業、膠粘劑(迴天新材、康達新材)、殺菌劑百傲化學、橡膠助劑陽穀華泰、環氧乙烷奧克股份、抗老化劑利安隆、纖維素醚山東赫達、減水劑壘知集團。

醫藥:

醫藥全球產業鏈——器械/原料藥/CRO/製劑參與全球分工,生物製品和中藥在國內

1、醫療器械產業鏈情況

上游:如電子元器件、診斷酶、抗原抗體、金屬/高分子材料、精細化學品等產品,主要生產國如德國、日本、臺灣等,其中部分器件及原料已完成國產化,各醫療器械公司均有較多庫存,一般備貨 3-6 個月以上。

中游:為醫療設備(如 MRI、CT、DR、超聲、呼吸機、麻醉機、監護儀等)、高值耗材(心臟支架、球囊、起搏器、骨科關節、人工晶體等)、體外診斷(生化、免疫、分子、凝血等診斷試劑及配套診斷分析儀)、低值耗材(輸注產品等)等產品的生產企業,目前部分產品國產化率較高(如心臟支架、監護儀等),其他大部分產品也均有國產企業,部分產品質量水平接近進口產品。

下游:醫院、藥店、疾控、體檢中心等終端。

2、原料藥產業鏈情況

由於歐美環保壓力、人力成本高昂等原因,過去十年歐美等發達國家逐漸將 API 產能轉移到中印等新興國家。而印度由於氣候炎熱,發酵類原料藥產品的成本遠高於中國,因此發酵工業產能極低。印度大約有 60%的 API 從中國進口,中國現在已經成為全球最主要的 API 生產基地。預計未來歐美產能轉移趨勢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會變,而中國又可以憑藉人力、技術、氣候等優勢,掌握眾多國際大藥企的原料藥訂單,帶來國內需求端快速增長。目前歐美疫情較嚴重,國內已基本恢復正常,在原料藥行業景氣度持續向上的基礎上,疫情可能帶來相關企業業績爆發彈性。

3、CRO 產業鏈介紹

CRO(合同研發外包組織),主要為全球製藥企業與機構提供藥物研發外包服務,根據藥物研發不同階段,主要分為藥物發現服務,臨床前研究服務,臨床試驗服務,註冊申報服務等。從產業鏈關係來看:

上游主要為藥物研發階段所涉及的有機試劑、實驗動物等材料的提供商等。從供需結構來看,主要就是全球 CRO 公司與全球製藥企業/機構之間的研發服務。

中游主要為全球 CRO 企業提供的外包服務(海外 CRO 體量大,增速低,臨床服務更多, 國內CRO 體量小,增速高,臨床前服務更多)。

下游主要為全球製藥企業與機構的藥物研發需求(海外研發投入佔比高,增速低,國內研發投入佔比低,增速高)。

4、化學制劑產業鏈介紹

化學制劑全球產業鏈上游主要是原料藥及中間體。原料藥和中間體生產國分佈在北美(40%),歐洲(27%),亞洲(20%)。下游產品為創新藥及仿製藥,全球均有生產。美國為創新藥大國,歐洲創新藥產業也非常發達,中國和印度為仿製藥大國。

5、生物製品產業鏈介紹

生物製品領域主要以疫苗、血液製品以及生長激素子板塊為主,三個板塊國內企業看, 基本都是供應國內市場為主,在國內疫情逐漸緩和的大背景下, 相關企業基本已完成復工。疫苗板塊有部分海外企業產業供應,主要企業包括默沙東、GSK 以及賽諾菲等,並且佔有一定的市場份額。血製品板塊有少部分海外企業進口產品。生長激素板塊海外企業市場佔比較小。

6、中藥產業鏈介紹

中藥主要以中藥飲片/中藥配方顆粒、中藥消費品、中藥 OTC、中成處方藥、中藥注射劑子板塊為主。目前中藥主要在東亞市場、東南亞市場以及歐美華人市場使用,並未形成真正意義的全球產業鏈。

我國的中藥基本以供應國內市場為主,同時部分中藥材和中藥飲片也作為原藥材進行出口,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中藥材出口國,但成品藥出口僅限於少數產品。日本的漢方藥與中國的中藥師出同門,日本主要從中國進口中藥材,製成成藥供應日本國內和國際市場,日本是國際市場最大的中成藥/漢方藥出口國。

疫情對出口產品的影響: 疫情相關產品需求上升,生物製藥和中藥影響較小

醫療器械:中國醫療器械生產廠家主要面向國內市場,隨著國內疫情的逐步趨緩,各醫療機構逐漸處於恢復狀態,3 月份以來診療量有所回升,帶來市場回暖;對於少部分出口企業,如低值耗材(口罩、手套等)、醫療設備(呼吸機、監護儀、超聲等)等產品,均為疫情相關醫療器械品類,現階段來自全球訂單均處於供不應求狀態,各企業產能較為飽和,未來預計出口景氣度將持續較長時間。

原料藥:可能受損的產品——由於疫情導致下游製劑產品需求下降,可能影響上游部分原料藥品種;可能受益的產品——由於歐美疫情爆發,使得較多歐美原料藥企生產與供應出現問題,加大供給缺口,從而帶來原料藥漲價可能性,且有望助力國內原料藥企市場份額擴大,可關注維生素等大宗原料藥以及印度限制出口的 13 種特色原料藥;同時, 與疫情治療相關的製劑需求增加也會拉動上游相關原料藥需求。

CRO: 可能受損的產品——來自海外製藥企業的 CRO 訂單可能由於海外製藥企業研發投入下滑受到影響;可能受益的產品——海外 CRO 企業可能由於疫情出現停工停產停服務,國內CRO 企業可能會承接更多的海外製藥企業的CRO 訂單

化學制劑:可能受損的產品——非疫情相關的製劑出口產品可能由於海外需求下滑受到影響。可能受益的產品——疫情相關的製劑產品由於海外停工,國內出口可能受益,例如健友股份的依諾肝素、普利製藥的阿奇黴素。

生物製品:國內企業主要是供應國內市場,總體看影響較為有限。

中藥:國內企業主要出口的是中藥材,出口體量有限、且中藥材在整個中藥產業中佔比不足 10%,總體看影響非常有限。

疫情對進口產品的影響: 醫療器械受益國產替代,其他產品影響有限

醫療器械:此前國內疫情進展速度較快,武漢火神山、雷神山、方艙醫院的建設時間緊迫。醫院建設所配套的醫療設備需要在短時間內完成疫區內運輸交付、安裝調試、人員培訓等步驟,要求供應企業在產品過硬的基礎上同時提供本土化的全套診療解決方案。進口醫療設備企業無法在第一時間反應,而邁瑞、聯影等國內醫療器械巨頭在短時間內向各醫院交付大量配套醫療設備,成為了國內醫療設備產業自主可控的最好體現;疫情也暴露出了各地醫療機構的部分短板,可預期在疫情結束後各地醫院在基礎設施和學科建設方面將進行查漏補缺。包括髮熱門診、呼吸科、ICU 等一系列科室的建設和完善將推動醫療設備的配臵加速(CT、DR、呼吸機、監護儀等產品的需求放大),而國產優秀醫療設備在疫情中的亮眼表現將帶動醫院對國產產品的採購需求,同時也將進一步推進國內市場先進醫療設備的國產化進程。

原料藥:行業以出口為主,進口影響較小。

CRO:國內 CRO 公司經營藥物研發外包服務過程中所需要的有機試劑、實驗動物等材料與相關研發人員基本源自於國內,進口角度受影響不大。

化學制劑:可能受損的產品——海外疫情可能導致某些外企創新藥斷供,尤其是抗腫瘤創新藥。可能受益的產品——部分專利過期藥,外企銷售份額較大的,可能加速進口替代。

生物製品:如果海外疫情持續發酵,海外企業如果出現停工或者復工影響,可能會減少對國內的供應,國內生產企業有望受益。具體受益情況,還需要跟蹤海外實際疫情情況的發酵程度。

中藥:我國除了從日本(漢方藥)、韓國(高麗參)、北美(花旗參)有部分產品進口, 其他主要產品的全產業鏈均在國內,影響幾乎可以忽略。

家電:

家電全球產業鏈——零部件及中游整機的製造大國,出口為主

家電產業鏈大體可以分成五個部分,1、上游原材料:鋼、銅等;2、零部件:

如空調、冰箱中非常重要的壓縮機、黑電中的面板等;3、中游製造:一般為整機廠商,也是製造中最主要的一環。如格力、美的、海爾等千億市值的公司;4、渠道銷售:KA、3C 等連鎖企業以及品牌商自建渠道;5、終端消費者

全方位剖析疫情影響下的全球產業鏈

無論是零部件還是中游整機廠商,中國家電行業在全球產業鏈中佔有重要地位,目前全球超過 1/3 的家電產品都由中國製造,包括 60%的彩電、70%的空調以及幾乎 100%的微波爐。

白電領域:

以空調為例,中國為全球空調最大的生產基地,產量佔全球總產量的 70%以上。白電領域的整機廠商往往向上遊零部件延伸,同時,如格力等公司會直接向原材料企業進行採購再交由零部件供應商生產,產業鏈深度一體化,集群效果強。

黑電領域:

涉及較多子行業,面板是主要部件,能直接決定最後的彩電價格。雖國產面板、玻璃基板逐步崛起,但核心技術仍掌握在少數國外廠商手中,如韓國的LGD、三星,日本的夏普。我國的黑電企業多為整機制造廠商,在產業鏈中的話語權一般,廠商毛利率尚未達到家電行業整體水平。

小家電領域:

製造端壁壘較低,由於成本較低及產業鏈配套程度較為完善。國內小家電同樣佔據全球重要地位。

疫情對出口產品的影響:海外需求不足導致訂單下滑

全球疫情對於家電主要系出口端的負面影響,此處根據行業及公司進行分析。

1、行業分析

2019 年,我國出口空調、冰箱、洗衣機數量分別為 5846 萬臺、3415 萬臺、2123 萬臺。分地區來看,空調領域主要以美國、亞洲為主,洗衣機領域主要以歐洲、亞洲為主,冰箱領域主要以亞洲、歐洲為主。

佔全球比重來看,2019 年冰箱、洗衣機出口數量(產業在線口徑)佔全球銷量比重(歐睿口徑)分別為 20.20%、13.73%。

全方位剖析疫情影響下的全球產業鏈

根據 1-2 月數據,空調、冰箱、洗衣機出口分別同比下滑 22.1%、-30.8%、-26.4%, 主要系工廠無法復工、物流等問題影響出口訂單未能交付。而展望後續發展,我們認為隨海外疫情持續發酵,前期供給端的瓶頸將轉向需求端。即使工廠逐漸有序復工,也可能存在因海外需求不足導致訂單下滑的風險。

2、公司分析

白電中海爾智家、美的、格力海外收入佔比分別為 47%、40%、14%。其中海爾由於全球化創牌等戰略,海外全部系自主品牌,對收入的衝擊更多為需求端。美的、格力則有前期已簽訂訂單的緩衝作用。小家電中新寶、奧佳華等海外收入佔比最高分別為 90%、75%,蘇泊爾海外收入佔比 25%主要系大股東 SEB 的關聯交易訂單。其餘小家電及廚電受海外影響較小。

全方位剖析疫情影響下的全球產業鏈

紡織服裝:

紡服全球產業鏈——中國為中上游主導國,歐美國家把控下游核心品牌資源

1、上游原材料:中國和印度是主產國,產量高度集中

上游原材料分為天然纖維和化學纖維兩大類,產量高度集中。其中,天然纖維佔纖維比重約 30%,以棉花為主。棉花主產國包括中國、印度、美國、巴西和巴基斯坦,五個國家合計佔全球 78%(2018/2019 年度)棉花產量。中國和印度作為棉花產量最大的兩個國家,分別佔全球棉花產量 23%/22%。化學纖維佔總體纖維比重約 70%,分為滌綸、綿綸、晴綸和纖維素。中國是全球最大化纖生產國,近年來化纖產業蓬勃發展,化纖產量佔世界比重逐年提高。據日本化纖協會估計,2017 年中國化纖產量 4714 萬噸,佔全球比重 71%,其次為印度(8%)、西歐(3%)、中國臺灣(3%)和美國(3%),前五大產國(地區)合計佔全球 88%化纖產量。

2、中游紡織製造:中國占主導地位,重心向東南亞國家轉移

中國在全球紡織製造業占主導地位,以出口外銷為導向。WTO 以來,中國憑藉低廉的生產力和不斷提高的對外開放程度,在全球紡織服裝產業鏈中,迅速發展成為紡織製造中心,並奠定了中國紡織製造行業的出口導向模式。據 WITS 統計,2000-2010 年中國紡織服裝出口金額 CAGR 14 %,2014 年以來中國紡織服裝出口量有所下滑,但 2017 年中國紡織服裝出口量仍佔全球貿易額的 30%以上。

東南亞國家競爭優勢凸顯,中國產能逐步向外轉移。隨著中國經濟發展,人均收入提高, 工業用地成本增長,環保約束趨嚴,使越南等東南亞國家,憑藉關稅、勞動力、土地和政府政策方面的競爭優勢愈發凸顯,申洲國際等國內龍頭企業也紛紛加速拓展東南亞產能。中國紡織服裝產能出現向東南亞轉移趨勢,2014 年以來,包括中國在內的前五大紡織服裝出口國出口金額均出現下滑,而越南紡織服裝出口金額持續增長,2012-2017 年CAGR 約 12%。

全方位剖析疫情影響下的全球產業鏈

3、下游品牌服裝:歐美國家把控核心品牌資源

歐美國傢俱備先發優勢,掌握下游核心品牌資源。歐美國家品牌服裝行業發展與成熟較早,誕生了眾多紡織服裝行業核心品牌,Nike 和 adidas 等運動鞋服品牌均有 50 年以上歷史,LV 和 HERMES 品牌存續百年以上,ZARA 和 H&M 等快時尚品牌誕生也有 40 年左右歷史。根據 Brand Finance 評定的最具價值十大服裝品牌中,除了優衣庫為較為年輕的日本品牌,其餘均集中在美國、西班牙、德國等歐美國家。TOP50 服裝品牌中,中國品牌僅有ANTA 上榜,排名 21。

全方位剖析疫情影響下的全球產業鏈

中國擁有最大服裝零售市場,且高度分散。受益於巨大的人口紅利,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服裝零售市場。據歐睿統計,2018 年中國服裝零售額 3771 億元,超過美國、德國和日本等國,且近年來維持高速增長,2008-2018 CAGR 約 9%,高於世界平均水平 4%。但中國國內服裝零售市場高度分散,2018 年服裝行業 CR5/CR10 僅 6%/10%。

全方位剖析疫情影響下的全球產業鏈

疫情對進口產品的影響:紡織製造高出口依賴度導致負面影響

當前國內疫情已較為穩定,而歐美等國疫情仍在爆發階段,從出口視角來看,我們認為對我國紡織服裝行業的衝擊主要集中在中游製造行業:

原材料:出口比重小,海外疫情影響較小。中國是棉花和化纖主產國,但同時也是主要消費國,從而原材料出口佔比較小,棉花出口佔產量比重不及 1%,而化纖出口佔產量比重約 9%。出口角度看,原材料受海外疫情影響較弱。

紡織製造:出口依賴度高,海外疫情存負面影響。一方面,疫情最為嚴重的十個海外國家佔據中國 1/3 出口比重,海外疫情爆發導致需求下滑對國內製造商海外訂單造成壓力。另一方面,德國、意大利等歐美國家同為紡織品出口大國,疫情導致的工廠停工可能使部分訂單轉移到恢復生產的中國工廠,有一定正面影響。總體來說,考慮到中國紡織製造出口體量全球最大,疫情對國內紡織製造行業有一定負面影響。

全方位剖析疫情影響下的全球產業鏈

品牌零售:出口品牌受需求下滑影響更大。受益國內疫情穩定,內銷品牌國內門店逐漸恢復營業,並通過線上新零售在疫情期間實現部分銷售,整體零售情況向好。但出口品牌前期受國內疫情導致的運輸受限,當前受海外疫情爆發導致的需求下滑和運輸受限, 相比國內品牌受需求下滑影響更大。

疫情對進口產品的影響:原材料價格下挫,品牌商或存“進口替代”機會

從進口視角來看,我們認為海外疫情對我國紡織服裝行業的衝擊主要集中在原材料端, 而紡織製造業則受益於原材料價格下滑:

原材料:進口占比大,需求下滑導致價格下挫。中國是棉花和化纖主要消費國,棉花進口占國內棉花產量約 1/3,國內棉價與國際棉價走勢接近。“新冠”疫情爆發以來,終端需求下滑影響傳導到原材料端,國際棉價 2020 年以來大幅下挫 17%,國內棉價受影響下滑 16%,對原材料廠家造成一定衝擊。

紡織製造:受益原材料國際價格下挫。從進口視角看,受益國內外棉價下跌,紡織製造業原材料成本存下行空間,對盈利能力存在正向作用。但考慮到原材料價格下挫由需求下滑導致,故正向影響有限。

品牌零售:海外品牌生產受阻,國內品牌或存“進口替代”機會。海外疫情影響下可能 產生部分服裝產品海外生產或進口受阻,從而給率先恢復生產的國內品牌提供“進口替代”機會。但考慮到 Nike、Adidas 等主要海外品牌大多在國內代工工廠,“進口替代”機會隨疫情發展具有較大不確定性。

……

獲取報告請登錄未來智庫www.vzkoo.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