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十種方法培養出的兒童創造力,提供著小學生活的“優學”動力…

兒童的”創造“能力如果被放大到成人世界,是很驚人的!

舉一個極端的例子,西方的一些孤兒院發現,那些被很早就送來的孩子們,因為嚴重缺乏大人的語言環境陪伴(無法聽見和模仿大人說話),她們竟發明了一種只有她們自己能交流的“新語言”…

這是多麼複雜的“系統”啊,孩子們!

所以,我們首先要強調,孩子的創造力是"本有"的,不是成人"給"的!我們能做的,也只是藉由"環境"的力量,把創造力需要的素材與路徑"還給"孩子。

教育,首先需要一顆"平等心"!無論你是家長還是教師,面對孩子,像面對一個你“喜歡且尊重的朋友一樣,孩子才會受益無窮 …

孩子們常常經由她們的作品,比如畫,手工,故事或者日記來表達自己的想象力與創造力的"無窮性"。作為家長,要"真的"有興趣去聽,去欣賞 … 不要急於評價像不像或對不對!其中的"世界"必有精彩與值得 …

既然孩子本就具足創造力與創意思維,那麼我們該提供何樣的環境,來打通這個釋放潛能的路徑呢?大有學問,卻也盡在“生活”之中。

這十種方法培養出的兒童創造力,提供著小學生活的“優學”動力…

我剛來到這個星球,我是“新人”!


早期經過引導而具有優秀“創造力”的兒童,上小學後的優勢與後勁均很明顯!

早期良好的探索與創造體驗,形成了孩子對多彩世界,對學習生活的美好印象與興趣 !

成就感與優秀的學習節奏則相輔相成,令孩子不斷循環向上!

—— 從"動手"開始

小希在幼兒園託班升小班時,孩子媽媽問我,園裡有特色課,咱們給孩子報哪個會好些?我說,都報!當是"玩兒",看孩子反饋再說。

一學期後,孩子自己就有了"傾向"的內容,比如動手類的、表演類的;因為這符合她這個年齡段的"敏感"區域,她喜歡探索"細小"的事物,希望有所"表達"和"表現";

我知道,當開始動手擺弄,並努力達成"結果"的過程中,她的思維模型是一直被不斷衝擊、優化和反覆建構中的。

在歐美,政府非常注重從小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來激發孩子的創造力。

小學階段每天都會有手工課,課程內容取材多樣,生活化,可以節日,也可與學習主題相關;

比如在萬聖節的"盛裝遊行"活動中,從面具到服裝,從創意討論、樣本示範到獨立製作,孩子們完成的是"成就感",付出的是"興趣"。

而且,手工課的部分內容會與階段內的教學內容相對應,互補。

其他的平時常規教學內容,如閱讀、數學等,也都涉及動手;

比如剪下各個單詞,在一張圖的下面,貼成一個句子,培養了動手能力的同時,還幫孩子認識了句子中的詞性與詞位。

數學算式也同理,剪貼拼湊中一舉多得。

動手,是思維的'體感",動手的過程,是創造力邏輯與細節的完美"修煉"。

這十種方法培養出的兒童創造力,提供著小學生活的“優學”動力…

這個視角,可以“飛” …


—— 多感官“探索”

首先要相信你的孩子是“神奇”的充滿能量的,這是“真實”的!並非臆想 ……

靜下心來自會“看見”寶貝的精彩面。然後要以“自由的空間與機會”來“支持”她用不同的感官探索“世界”!

孩子早期多豐富一個探索的維度,長大後就會呈現很明顯的一種思維優勢!

這個“過程”,要始終與孩子“在一起”,融入、討論、分享,以榜樣的角色。

女兒剛會走路時,我會“遛”她,每一次出發我都有精心設計好的理想目的地與場景,想象並期待著她在那個場景中可以那麼開心、那麼“收穫著” …

迫不及待的路上,卻常常事與願違,她會因為必經之路上的一個小垃圾、或遺棄物而停留很久,甚至去摸、去拿 …

有潔癖的我沒有控制這種幾乎令我崩潰的畫面,結束後,我會補充解釋給她關於衛生與安全的一些信息。

她很早就感受過,火的溫度、眼淚的味道,小螞蟻害怕的樣子,和雪地裡打滾時,天空的圖案 …

這十種方法培養出的兒童創造力,提供著小學生活的“優學”動力…

你是從哪本書裡跑出來的小哥哥?


—— 故事之"神奇"

女兒三歲左右起,就能幾乎一字不錯的背幾百字的繪本故事了,這緣於孩子媽媽的堅持。

孩子的記憶力何其寶貴,每晚的繪本故事時間,孩子漸漸由聽的入迷,到自己搶著講,再到自己找書翻著看,好久。

一個人聽到了、看到了、收到了,然後再經過自己的分析、整理,表達出去,得以"應用",這不就是成人世界每天每刻賴以生存"核心技術"嗎?

在歐美的基礎教育裡,非常重視學生的講故事能力,與感染他人的能力,目標是建立起自己理解他人的同理心。

表面上孩子只是愛聽故事,其實,在故事的發想與內容組織中,孩子們以優秀的想象與觀察力,跳躍在現實與虛構之間;

一個"擅"講故事的孩子,往往可以更加活躍的思維頻次實現更清晰的邏輯整理 ……

這十種方法培養出的兒童創造力,提供著小學生活的“優學”動力…

畫面感搭配的不錯,端住!


—— 音樂有"魔力"

音樂是經由人類創造,進而表達情緒思想的一種聽覺藝術,好的音樂可以啟發,甚至開發人的潛能!

女兒去年在三亞海邊待了整整兩個月,每天五個小時以上,一週至少三天,除了開心,她在沙水環境中似乎完成了不少偉大的"事情" ……

她的狀態是那種很“平均”的理想狀態,彷佛每天都在"偷偷"的 長大;我想,海邊特有的阿爾法波音樂(大自然、母體等最適合人類潛能的聲音)和完全自由的沙水世界給予了她很多我們所不能及的"能量"。

科學研究認為,聽優質音樂可以提高處理即時任務的智商,提升思維能力,幫助我們表現得更好。理想聲音的背景下,中等音量更適合人類的創造力發揮。


這十種方法培養出的兒童創造力,提供著小學生活的“優學”動力…

聽得見,海的情話。


—— 常“遇”思維題

每個人腦子中都有一棵樹,從根到幹,再到分枝是一"面";從萌芽到生長,再到茂盛、枯萎,是一"維";從異地運種、眾人栽種,到光照風雨、四季更迭,是一組數據;

時間維度、空間維度、環境維度、微觀與宏觀,我們腦子中這張圖的清晰程度就是思維的高低之分。

之所以說“遇”,是指不能當“題”做,得讓孩子偶“遇” ……

我們以一道趣味思維啟蒙題,來形象演繹下激發孩子的創造力發揮的過程,如下:

:你已經有一套樂高玩具了,可是一星期後你特別想要一套升級版的。父母不肯給你買。你的零花錢很少,也很難在課後找到其他收入途徑。請想辦法買到。

1. 整理數據:“多角度”確認,盤點所有信息,不遺漏。

1)已知數據:如,想要升級版玩具,買不起,舊的版本仍然可以玩,很難找到"錢"……

2) 未知數據:如,升級版的價格?現在我有多少錢?可以賣什麼嗎?有沒有重要事件或節日臨近……

2. 提煉問題:主要問題,次要問題,陳述問題。

1) 用什麼方法,我可以得到升級版玩具?我可以掙到錢?我可以說服我的父母?我可以得到一個賺錢的任務?…

2) 選擇一個可以幫助你想出很多好點子的問題陳述。用什麼方法,我可以得到升級版玩具?

3. 方案蒐羅與拓展:比如,賣東西(包括舊玩具);上街乞討;別人給生日或者節日禮物時,跟人家要錢;撿東西去賣;改裝舊玩具;做家務掙錢;參加一個電視比賽;說服店主,低價購買……

4. 方案優化與確認

1)列出評比點子的標準。

2)選擇最主要的幾個標準,使用它來評判你的點子,找到最好的點子,或者點子組合。在表格上,橫著寫6個點子,豎著寫6個評判標準。經過打分,找出得分最高的那個點子。

5. 執行計劃:誰,怎麼做,做什麼,地點,時間,標準,步驟等。

經常做類似題目,孩子會給到你很多驚喜的!相信孩子,她們天生就是天才。

這十種方法培養出的兒童創造力,提供著小學生活的“優學”動力…

沙水世界,我自己的國度。


—— 逆向的聯想

其實教育的無處不在原則,已經為我們提供了很多省時省力的"教育方法";

比如,下面這個躺在沙發上,動動嘴兒,就能完成的高級的思維遊戲。

我會隨口稱這個遊戲叫"我是誰",光聽名字,女兒就已經眼睛放光了。

我想著一些動物、東西或者我們認識的人,想出和這些相關的提示。我給她的提示非常具體,年紀小的孩子猜的時候就會覺得非常好玩兒。

比如我想著"佩奇",我就說,"我有個弟弟,我喜歡踩水坑,吃 … 爸爸總是 … 我是誰?"有時候我會和女兒換過來,讓她編好謎語,然後我來猜。

類似的家庭親子游戲還有很多,在遊戲中,不僅孩子的創造力被源源不斷地激發,我們也會因此不斷收穫到孩子創造出來的驚喜。

這十種方法培養出的兒童創造力,提供著小學生活的“優學”動力…

我和“臺階”有故事 …


—— 共同的家務

女兒從小到大,沒有什麼事比"讓她做"更開心的了!這是極其寶貴的 一種"成功節奏"。

一起掃地、刷碗、檫桌子;還有撓後背、按摩等,再大一些就帶著她種花、植樹、掃院子、陪我外出辦事,成為小助手或搭檔 ……

在各種體驗中鍛鍊她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並且儘量給予"具體"的表揚和鼓勵。

這十種方法培養出的兒童創造力,提供著小學生活的“優學”動力…

這個花紋,我喜歡,暖暖的 …


—— 繪本無"邊界"

繪本是很好的"世界",但這個世界應是"動態"的,無限空間的,所以獲獎的作品,通常不限制孩子,具有可拓展性的內容。

繪本故事橫跨國界,穿越各種文化背景,透過文字與畫面,令孩子得以進入不同的世界,讓創造力無限擴大。孩子還可以根據繪本的整體意境,對故事情節展開豐富的聯想,延續,使想象力無限延展。

家長或老師還可以利用繪本的優勢,讓孩子在零壓力的情況下,帶著好奇、興奮的心情,融入繪本的故事情境,並透過有意義的提問和引導,培養孩子邏輯思考、預測推理能力,以及不同階段對應的語文能力。

這十種方法培養出的兒童創造力,提供著小學生活的“優學”動力…

爸從海邊撿回來的“魔法世界“ …


—— 舊物新思維

很多教育行為其實是不需要我們刻意"用力"完成的,那些想通過"說教"就試圖完成"結果"的家長,是可憐的,因為,"省事"本身就不是認真的"愛"。

真愛的初階,就是榜樣的力量!很多非常好的榜樣父母可以輕鬆完成孩子的優質成長,下面這個就是榜樣們可以做的一件有意義的事,突破既定思維

帶著孩子把舊書、舊衣等舊物變成新的寶貝的過程中,孩子能最快地感受到所收集的廢棄物的特點,在這一過程中產生豐富的想象、聯想。

讓孩子喜歡參與創造性製作活動,也有利於培養其樂於探索,嘗試表現自己獨特想象的習慣。同時,舊物不"舊",變廢為寶,又是一種多麼可貴的品質。


這十種方法培養出的兒童創造力,提供著小學生活的“優學”動力…

美人、如我


—— 只管"好"1%

把99%留給孩子自己吧:

擁抱"錯誤":

創造力來自對一個問題的多解,所謂多解來自於對錯誤答案的溯源與解析後的“新收穫”,當你的孩子給小馬安上方向盤,或是計算錯誤時,請順勢引申到他們的創造力範疇上來。不久以後,他們自然會明白"當初"的那些可愛與規則的;

無下限標準:敢不敢?甚至冒一點別人眼中的風險 … 在孩子創造遊戲的過程中;不控制條理與整潔,讓一切亂糟糟起來,不必擔心那些細枝末節。類似地,如果你因為自己喜好安靜而"控制"了孩子的活力、喧鬧和率真,你可能會傷害他們"成長"的需求;

獎勵+引申:不要對孩子作的每一個"作品"都大加讚賞,具體的正向的"評估"後,引申下,多說說他們的創新和努力,儘量不要有"結果";

榜樣的魅力:當你的舉止表現出創造力的時候,孩子不僅會學到怎樣的舉動是有創造力的,而且,他們也會意識到創造力的“魅力”。

這十種方法培養出的兒童創造力,提供著小學生活的“優學”動力…

該出手時,就出腳 …


—— 未來新人類

扭曲、打破、融合

扭曲,令大腦跳離現實,去更有興致的進行“再創造”

打破,既代表整體被拆開,產生新的整體,也意味著保留與省略;

融合,將那些“不靠譜”的素材以“不可能”的方式進行融合,定有意外的收穫;

玩具一定要這樣玩嗎?

繪本一定要這麼排列在書架上嗎 …

如果,愛莎公主也喜歡吃佩奇的奶酪,怎麼辦 …

寶貝,下週爸爸計劃帶你去雪鄉,你去“準備”下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