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報班越來越多,錢越花越多,結果教育越來越像“養雞場”。

在中國文化中,媽媽往往過度重視與孩子的依戀關係,而忽視了孩子獨立自主性的發展,看不到孩子與生俱來的獨立願望和努力。

大部分人甚至會覺得孩子是在3歲後或者上學後,進入有意吸收階段時,才會表現出強烈的個人意志時和獨立意志。

但,其實並不是。

我們怎麼做才能不扼殺孩子的獨立意志?

給孩子報班越來越多,錢越花越多,結果教育越來越像“養雞場”。

從一個生命誕生起,他們就有一股追求獨立的最原始動力,來支持著自己與父母的互動,和對世界的探索。也許剛開始受限於動作、認知等能力,他們不太容易表現出來。可是當這個生命一旦意識到自己強大的力量後,最早的對抗就開始了:"不""不要""這是我的"。他們向所有人宣告:讓我自己來!

他們並不是故意和你作對,他們只是受與生俱來自我建構能量的驅使,想通過各種方式來證明自己。

這就是孩子的獨立意志。

給孩子報班越來越多,錢越花越多,結果教育越來越像“養雞場”。

然而,我們的的教育越來越像"養雞場"。

"養雞場"的邏輯是,"小雞"們自己獨立走路的話,會走歪,所以得由大人給他們劃定一個活動範圍和一個成長路線。這個邏輯,在我們現在的社會無處不在,並集中體現在學校和家庭中。如果說這些大學是超大型"養雞場",那麼,我們無數管理過分嚴格的中學、小學就是中小型"養雞場",而無數持有這個邏輯的家庭,則是迷你型"養雞場"。

給孩子報班越來越多,錢越花越多,結果教育越來越像“養雞場”。

然而,無論"養雞場"掌控者的目的看似多麼好,這個邏輯最終都會導向一個惡果:"培養"出無數缺乏獨立意志和獨立人格的"好孩子",以及無數叛逆成性的"壞孩子"。"壞孩子"會令人頭疼,而"好孩子"則會令人失望,因為他們勢必會有一個致命的缺點——缺乏創造力。因為,創造力的源頭是自由意志,是一個人對自己的感覺和判斷的信任與尊重。如果老有人替他做主,老有人安排他的人生,那其實就是在說,你的感覺是錯的,你的判斷是不可靠的,一旦一個人失去了對自己感覺和判斷的尊重,就不可能擁有豐沛的創造力。

給孩子報班越來越多,錢越花越多,結果教育越來越像“養雞場”。

我們到底怎麼做才能不扼殺孩子的獨立意志?

意大利的女性教育家瑪麗亞·蒙臺梭利以直觀觀察的方法,通過對兒童的觀察分析,提出了新的教育理論——蒙臺梭利教育法,其中有一個理論「獨立成長理論」:

一是,想獨立成長,必須生理獨立。———獨立是成長的必要條件。

二是,想獨立成長,必須能夠適應環境,擁有發展生命的能力,也就是心理上的獨立。———獨立是成長的主要目標。

給孩子報班越來越多,錢越花越多,結果教育越來越像“養雞場”。

我們國家提倡自主和創新,這可以放到每個人的身上來。一個人首先要有自主,然後才有創新。如果我們國家變成了無數"養雞場"的大集合,那我們未來將面對的就是無數沒有自主能力的青年,創新也無從談起。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孩子比家長更重要。他的主動探索,比家長的安排和指導更重要。一個孩子必須通過自己的獨立探索,才能成為自己,才會擁有強大的獨立意志和高度的創造力。只有尊重這一點,一個家庭或一所學校才不會變成"養雞場"。

啃老30年後餓死家中:多少巨嬰正在自我毀滅。誰是啃老"幫兇"

自己的叛逆剛過去,孩子的叛逆來了,生命的根本動力是成為自己。

喜歡替孩子出頭,為孩子搞定一切的父母。考慮過孩子的存在嗎?

在中國做個孩子太難了!李娜的育兒觀:不希望孩子受中國式教育

誰在摧毀孩子的真實存在?還會說,我愛你,所以才這樣對你。



專欄

育兒心理學

作者:第一心理

30幣

315人已購

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