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史上最好的短篇小说之一,深受《红楼梦》启发,作者却是盲人

引语:

短篇小说《小径分叉的花园》与它的作者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一样,渊博、神秘,洋溢着无限的想象与可能。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一生中从未到过中国,却以第一人称书写了一位中国人的逃亡历程;失明像是笼罩在博尔赫斯家族的诅咒,而他却成为国家图书馆的馆长,凭借非凡的记忆力和想象力,用口述的方式持续写作。

它是史上最好的短篇小说之一,深受《红楼梦》启发,作者却是盲人

博尔赫斯与妻子玛利亚·儿玉

“我信其有才为我所有,而非无中生有。”博尔赫斯秉承着这一信条,如造物主般创建起魔幻纷繁的小说世界,被誉为“作家们的作家”。不足万言的《小径分叉的花园》叙事流畅,引人入胜,犹如一首哲理长诗,引领读者在博尔赫斯笔下的层层迷宫中探索徜徉,从微观走向宇宙,从选择走向无穷,最终得以触及不朽的精神世界。

写作的迷宫:采用写实风格,讲述诡谲的故事内核

在西方文学界地位极高的博尔赫斯,其短篇小说无不充满着虚幻的色彩。这与他中学时期就读过中国道家学说的代表作《庄子》不无关系。即使晚年失明后,博尔赫斯也曾让身为妻子兼秘书的玛丽亚·儿玉将《庄子》中曾经标记的段落读给他听。《庄子》中虚幻的神话故事与宏大的宇宙观也在博尔赫斯的作品中留下了浓重的痕迹。

短篇小说《小径分叉的花园》以二战时期中国间谍余准逃避追杀的经历为底色,采用极其写实的手法,极力营造出真实紧张的氛围。小说中博尔赫斯着重展现出余准在危难中惶恐不已,却依然决定用一种冒险的方式将敌军即将轰炸的城市名称通报出去的矛盾的心理状态。

得到同伴被捕的消息后,余准首先表现出畏死的本能反应,“这一天既无预感又无朕兆,成了我大劫难逃的死日,简直难以置信。”随后他怀着想要证明一个黄种人能拯救一支军队的信念,踏上了逃亡和寻找传递情报的人的旅程。

《小径分叉的花园》在作者严谨冷静的讲述下,有着诡谲离奇的故事内核。余准在夜色中找到了艾伯特博士的家,在这里他意外的参观到了曾祖父彭冣所构建的小径分叉的花园,平静地聆听了一场关于时间的寓言,仿佛一场穿越时空的梦境,短暂忘却了恐惧与不安。直到小说结尾处,余准以将艾伯特枪杀的方式传递出重要的情报,故事仿佛才又回到了现实中。

面对《小径分叉的花园》,我们很难界定它究竟是一本什么题材的小说。初看时,它像是一本反追捕的侦探小说,读到一半,曾祖父和他那本神秘的《小径分叉的花园》悉数登场,艾伯特围绕时间和迷宫的解读,为小说增添了厚重的哲理色彩。最后,当城市被轰炸的新闻与艾伯特被暗杀身死的消息一同出现在报纸上时,我们同时看到了这个故事可能出现的两种结局:要么消息成功传出,战事延后;要么冒险计划失败,城市被轰炸。

科幻小说惯用的平行时空技法,仿佛最能解释博尔赫斯在尾声埋下的伏笔。

时间的迷宫:遍历无限可能,才顿悟唯有未知永恒

《博尔赫斯谈艺录》中曾有一个章节记录下博尔赫斯对《红楼梦》的看法:“我们好像在一幢具有许多院子的房子里迷了路。”在《小径分叉的花园》中,余准的曾祖父彭冣放弃高官美眷,一心想写一部比《红楼梦》人物更多的小说,建造一个谁都走不出来的迷宫。

13年间,余准的曾祖用文字建造了一座时间的无形迷宫,那些险些被烧掉的“杂乱无章的手稿”,恰恰是他所遍历的,时间的无数可能。

在彭冣的错综复杂的小说中,主人公却选择了所有的可能性。这一来,就产生了许多不同的后世,许多不同的时间,衍生不已,枝叶纷披。

然而,曾祖用一生时间追寻无限写就的书,却以一种不确定的姿态作以总结。

我热切然而不甚了了地看着我一个先辈用蝇头小楷写的字:我将小径分岔的花园留诸若干后世(并非所有后世)。

即使偏爱玄学与神秘主义,在余准的曾祖看来,无限与不朽并不存在,伟大如《红楼梦》的作品也只能留在“若干后世”中间。“若干后世”是时间分岔后留下的悬念,当曾总穷尽时间所带来的无限可能,他回首顿悟,这世间唯一永恒存在的便是那份不确定性,连时间本身都是不确定的:它活在每个人有限的生命中,又可以在生命间延展流传。

它是史上最好的短篇小说之一,深受《红楼梦》启发,作者却是盲人

博尔赫斯

象征的迷宫:面向真实人生,回归关于不朽的追问

就像博尔赫斯在小说中借艾伯特之口说出的话,谜面唯一不准用的字是谜底。曾祖父在《小径分叉的花园》中设置的谜底是“时间”,那么更进一步讲,作为故事的讲述者和出题人,博尔赫斯在《小径分叉的花园》中想要表达的谜底又是什么呢?

时间有无数系列,背离的、汇合的和平行的时间织成一张不断增长、错综复杂的网。由互相靠拢、分歧、交错,或者永远互不干扰的时间织成的网络包含了所有的可能性。

小径分叉的花园,是一座由时间铸成的迷宫,它包含着所有的可能性,其中却似乎没有一种是必选项。博尔赫斯用文字引导人们走向一个崇高的梦境:如果时间赋予世界无限的可能,人是否应该去追求确定的不朽?人类能否凭借自己的力量触及不朽?

因为时间永远分岔,通向无数的将来。

在小说最后,余准枪杀艾伯特博士,突然的转折像是把人从梦境拉回现实,人们不得不面对真实的人生,承担不可避免的后果。每个人的一生都是由彼时唯一的选择构成的,似乎唯有无畏的投入当下,才能完成与生俱来的使命,实现未来发生的可能。

我还记得最后的语句,像神秘的戒律一样在每种写法中加以重复:英雄们就这样战斗,可敬的心胸无畏无惧,手中的铜剑凌厉无比,只求杀死对手或者沙场捐躯。

站在时间的坐标轴上,也许我们穷尽一生也无法看清自己的处境。就像余准达成计划后所怀有的无限的悔恨,即使执着于彭冣,最后也只能留给后世带着疑问的回答。在《小径分叉的花园》中,艾伯特是唯一一个不再纠结于时间本身,却在冥冥之中拯救了一座城市,对人类世界进程产生实际影响,成为那个被写入史册达成不朽的人,因为他选择接受所有的可能,才有相信的勇气和坦然的心境。

它是史上最好的短篇小说之一,深受《红楼梦》启发,作者却是盲人

作家博尔赫斯

结语:

读过《小径分叉的花园》,当我们回过头来看浩如云海的短篇小说,也许会有一种“降维打击”的快感。放眼整个文坛,也很少有作家愿意向读者抛出如此复杂而深邃的课题——关于这个课题,博尔赫斯早已思忖良久,心中怀有答案。

正如博尔赫斯所说,在一个人写作时,他同样也是读者。毫无疑问,人们在阅读《小径分叉的花园》时,也可以成为小说和时间的主人,在那微观却抽象,错综复杂且生生不息的迷宫中,思考时间维度的原始命题,关照着自身对永恒和不朽的理解。

它是史上最好的短篇小说之一,深受《红楼梦》启发,作者却是盲人

晚年博尔赫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