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鏡結合,一覽無遺:一例特殊的三叉神經顯微血管減壓術

顯微血管減壓術是治療顱神經疾病(三叉神經痛、血管痙攣)的最常見術式。其優點在於微創,針對病因,無面部麻木等。

然而血管減壓不充分,或者遺漏壓迫神經的責任血管,是導致手術失敗的主要原因。一些因素會影響傳統的顯微鏡的下的手術視野,產生鏡下死角,導致責任血管遺漏和手術無效。擴大的內聽道上結節就是這樣的一個因素。

內聽道上結節(superior meatus tubercle,SMT),位於面聽神經上方,恰好位於三叉神經外側,當患者處於手術頭位時,內聽道上結節正好阻擋對三叉神經的觀察。

日本的Yukitomo Ishi醫生,Mayo診所的Maria Peris-Celda醫生,還有著名的顱底外科大師Samii教授,都感受到了來自SMT的“邪惡”。後兩位醫生忍無可忍,磨鑽幹掉SMT來獲得視野。


雙鏡結合,一覽無遺:一例特殊的三叉神經顯微血管減壓術

圖1. Samii教授磨除SMT用以切除三叉神經鞘瘤

現在,來看我們今天手術時的情況。


雙鏡結合,一覽無遺:一例特殊的三叉神經顯微血管減壓術

可見內聽道上結節恰位於通往三叉神經的視野中。右圖將顯微鏡傾斜,配合手術床的移動,可以獲得三叉神經較多的顯露(兩個紅色箭頭,左圖一個紅色箭頭),但仍然不能獲得滿意的顯露。雖然REZ區能夠暴露,但遠端無法觀察。沒有獲得全程的三叉神經觀察,無法對減壓效果放心。

而本病例,恰恰是遠端的血管壓迫。

此時,神經內鏡體現了其抵近觀察,放大清晰的特點,更重要的是,可以全程觀察到三叉神經。


雙鏡結合,一覽無遺:一例特殊的三叉神經顯微血管減壓術

回過頭來,實際上,在上面提到的Samii教授,在磨除了SMT後,仍然採取了聯合內鏡的方式,並且發現聯合內鏡對此區域的顯露更好。

雙鏡結合,一覽無遺:一例特殊的三叉神經顯微血管減壓術

這些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患者術後困擾多年的疼痛終於消失,面部也無麻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