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臥龍崗、襄陽隆中哪個更可能是諸葛亮躬耕地?

斷鷹攀崖


要搞清楚這個問題,就有必要對三國時期襄陽的地理環境進行一個分析。

公元188年,漢廷命劉表擔任荊州刺史,劉表在平定了轄境的叛亂和割據勢力後,將州治由漢壽(今湖南常德東北)移至襄陽。因為襄陽的地理位置重要,正如劉表謀臣蒯越所言:“南據江陵,北收襄陽,荊州八郡可傳檄而定”。

襄陽在中國視野下的地理位置也十分重要。《讀史方輿紀要》雲:“夫襄陽者,天下之腰膂也。中原有之,可以並東南。東南得之,亦可以圖西北者也。”因此南宋苦守襄陽六年,終因失此城而亡東南半壁江山。

襄陽“跨連荊豫,控扼南北”的重要交通位置,再加之劉表為荊州牧時相對安定的社會環境,使得此地成為當時士人冠冕彙集之地,正如《三國志》所言:“士之避難荊州者,皆海內之俊傑也”。因此這裡也能成為不出草廬而知天下事的好地方,實際上怎麼可能不出家門而知天下事,只是因為此地彙集天下各路俊傑,士人相互交流,信息通暢之故。

諸葛亮畫像(清代南薰殿本)惠劍摹繪

從歷史材料可知,諸葛亮是在襄陽城待過一段時間的。

陳壽在《三國志 諸葛亮傳》中稱:“亮早孤,從父玄為袁術所署豫章太守,玄將亮及弟均之官。會漢朝更選朱皓代玄。玄素與荊州牧劉表有舊,往依之。”

諸葛亮的叔父諸葛玄與荊州牧劉表素有往來,因為這層關係,諸葛亮得以在十幾歲時,跟隨叔父從山東琅琊老家激劇襄陽城。

在建安二年(197)年,諸葛亮十七歲,叔父諸葛玄驟然病逝。遠離琅琊故鄉的諸葛亮,沒有了依靠的人,只好另謀出路,《三國志》記載:“(諸葛)玄卒,亮躬耕隴畝”。

躬耕地到底在哪裡?

就是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所言:“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具體位置就在襄陽城西二十里處的隆中,當時屬於荊州南陽郡下之鄧縣。

雖然此地屬於南陽郡,但實際上因為距離襄陽很近,諸葛亮還是與襄陽一地的士人保持著密切的關係。

從諸葛亮的社會關係進行分析:

1、孔明之友:

崔州平:南下襄陽避難。

徐庶:《三國志》記載其“南客荊州”

石韜:在襄陽與孔明“俱遊學”

孟公威:公元194年避難至襄陽。

馬良:襄陽宜城人。

龐統:襄陽人。

2、孔明之師:

司馬徽:自潁川避難至荊州,在此收徒講學。

龐德公:“居峴山之南”,襄陽城南二十里處。

3、孔明之岳父

黃承彥:襄陽名流學者。

諸葛亮的主要社會關係,均位於襄陽城範圍內,因此諸葛亮躬耕隆中時期的活動範圍,當以襄陽為主。

從諸葛亮“未出草廬而知天下三分”,乃至提出興復漢室之奇策,可知在其躬耕這段時間,是充分利用了荊州交通南北、人才薈萃這一地域優勢。進而從諸葛亮的主要社會關係分析,他的主要活動地域,為襄陽城附近。由此可知,躬耕地為襄陽隆中無疑。


歷史寶藏


關於諸葛亮隱居之地的爭論由來已久,河南人說他隱居於南陽,湖北人說他歸隱於襄陽。特別是到了近年,或為旅遊拉高地方GDP之故,諸葛亮隱居地之爭更趨白熱化。

要弄清諸葛亮到底在哪隱居,還得在史料裡搜尋蛛絲馬跡。諸葛亮在那自己篇著名的《隆中對》中說:“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既然諸葛亮自己都說“躬耕於南陽”,那麼,他的隱居地肯定也在南陽臥龍崗,這還有什麼好爭論的呢?

然而,為《三國志》作註釋的裴松之卻引用了《漢晉春秋》裡的一段說法:“亮家於南陽之鄧縣,在襄陽城西20裡,號曰隆中” 。於是,諸葛亮的隱居地在襄陽古隆中,似乎也是證據確鑿、毋庸置疑的事。

諸葛亮究竟隱居南陽臥龍還是襄陽隆中?人們的思緒又凌亂了。而陳壽在三國權威史料《三國志》中根本沒具體說諸葛亮在哪隱居,只是含混地提到:“......亮躬耕於隴畝,好為《梁父吟》”。

由於陳壽沒有寫明諸葛亮到底是躬耕於南陽還是襄陽,這才引發了其身後爭執了差不多兩千年的筆墨官司。

然而,關於諸葛亮隱居地之爭,還是有跡可循的。綜合各種史料,可以基本斷定諸葛亮隱居地在今天的湖北襄陽古隆中。為何能如此肯定呢?東晉人習鑿齒所篡的《漢晉春秋》能為此說提供有力的證據。

習鑿齒在自己的著作《漢晉春秋》裡提到諸葛亮隱居在襄陽城西20裡外一個叫隆中的山溝溝裡,自種自收,自給自足。習鑿齒是東晉人,與三國時期相距不遠,他掌握的資料應該可信,他對於地名的考據應該也和實際情況不會有較大出入。

而且,依照當時的局勢,登高望遠、睿智過人的諸葛亮大有可能把自己的隱居地選在襄陽而非南陽,為何?南陽在襄陽以北,中間隔著一條漢水 ,正處於曹操和劉表的對峙地帶。曹操對荊州虎視眈眈,急欲染指,曹、劉兩家的戰事遲早會爆發,諸葛亮這等精明過人的智者怎會立於危牆之下,把隱居地選在兩軍對壘的邊界地區、將自己置於隨時會引燃的戰火之中呢!?

而地處襄陽的隆中相對就安全得多。從地理位置上看,襄陽更靠近孫吳的勢力範圍——江東。諸葛亮在“隆中對策”裡向劉備提出“東接孫權,北拒曹操”的戰略方針,恐怕和他對躬耕之地的抉擇有些關聯。

而且,後來諸葛亮在為劉備集團招募人才時,他招徠的親朋好友與心腹之人大都是襄陽人,也就是史書中屢屢提及的荊襄之士。比如他的岳父黃承彥以及龐統、馬良、馬謖、楊儀、向寵、廖化等蜀漢重臣都是襄陽人,如果諸葛亮真的隱居南陽,那麼他肯定會不遺餘力地在南陽當地拓展人脈,蜀漢中堅力量一定會以南陽籍人士為主,可奇怪的是, 到了蜀漢後期,名臣中的南陽人卻只有魏延、郭攸兩人而已。由此可見,諸葛亮的隱居地就在襄陽隆中。

當然,諸葛亮在《出師表》裡說自己“躬耕於南陽”,可實際上他卻在襄陽古隆中的大山裡自食其力,靜待明主上門求賢,這不是自相矛盾嗎?因此有人說劉備並沒有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輔佐自己,而是諸葛亮主動北上找劉備毛遂自薦的。因為劉備當時駐軍於荊州之北,似乎不大可能繞過劉表荊州軍的防區往南到襄陽去拜訪諸葛。所以,諸葛亮在劉備死後為自圓其說,硬說自己躬耕於南陽罷了。

其實,諸葛亮隱居地到底在南陽還是襄陽,似乎再爭論下去已無意義和必要,正如懸在南陽武侯祠大門前的一副清代楹聯所說:“心在朝廷,原無論先主後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陽南陽”。

【寫作碼字不易 剽竊必究】【插圖源於網絡】




鐵馬冰河wu


此問題問得好啊!正是筆者搜尋多年的論斷,道出了諸葛亮躬耕地的前世今生,即躬耕地隆中在漢代歸荊州南陽郡鄧縣隆中,現在劃歸襄陽。漢代的荊州治所在襄陽,現在的南陽市即是漢代的宛城(漢代南陽郡治所在),古今地名對比一下簡單明瞭,通俗易懂。

順便再重複交代一下隆中的歷史和名家註釋題詞圖片(比如國家領導人和歷史地理學家,文化巨匠),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教授也明確指出具體位置,供大家欣賞欣賞,具體在什麼地方請大家明辨。

1990年曆史地理學家譚其驤為了不想讓南陽民間對這樣的爭論再繼續下去,欣然題詞,大意是“諸葛亮躬耕地於南陽郡鄧縣隆中,現在的襄陽城西二十公里”,得到與會專家一致認可,發表在《文匯報》。南陽民間人士提出不同意見,譚其驤致信《南陽日報》主編、文化權威,南陽市著名作家周熠,說旅遊和歷史研究不同,要尊重歷史真相,南陽現在有元明清古蹟,可以發展武侯祠紀念地。目前為止周熠和南陽方面沒有回應,即是對正確主流躬耕地註釋的隆中的認可。











風度飄飄hr


1. 諸葛亮的躬耕地在哪?

A:洛陽

B: 安陽

C: 信陽

D: 南陽

湖北人答:E: 襄陽

2. 劉秀是哪裡人?

A:洛陽

B: 安陽

C: 信陽

D: 南陽

湖北人答:E: 襄陽

3. 張衡是哪裡人?

A:洛陽

B: 安陽

C: 信陽

D: 南陽

湖北人答:E: 襄陽

4. 我國的甲骨文是在哪裡發現的?

A:洛陽

B: 安陽

C: 信陽

D: 南陽

湖北人答:E: 襄陽

5. 古代宛城是指下列哪個城市?

A:洛陽

B: 安陽

C: 信陽

D: 南陽

湖北人答:E: 襄陽


劍心書韻889


答案只有一個:南陽臥龍崗。懶得再費口舌討論此事了。“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諸葛亮自己說了躬耕於南陽,所以躬耕地這份榮耀只能屬於南陽。襄陽鄉親不服,可以把襄陽直接更名為南陽,一勞永逸鎖定躬耕地,把現在的南陽和臥龍崗從地表抹去;也可以改一改《出師表》,改成“臣本布衣,躬耕於襄陽”,再組織N次專家研討會,論證修改的必要性和正當性。以襄陽人的腦洞,必能心想事成。


重溫了一遍記述襄陽大官人五上北京的精彩報道文章。曾經人教社對南陽的解釋是:“南陽,地名,在湖北襄陽一帶”。還有專家答覆學者的問話一一專家說了大概這些內容:野史不一定不真實,正史也有錯誤的地方;以自然山水劃分地域管轄權,古代歷史上也出現過隔江管轄一塊地方的先例;還有民俗說“襄陽無西”;還有說漢江有改道的可能——這些專家為啥說的都是“可能”而不是言之鑿鑿,這難道是專家考古認定的獨門絕技?這些專家就像原告或被告的代理律師一樣,誰委託就替誰說話,把對方任何合理質疑視做空氣,顧左右而言他。

襄陽辦諸葛亮專家論壇,邀請了全國有諸葛亮紀念地城市的領導專家,獨獨不敢邀請南陽。後來多次在武漢,四川,上海,北京多地召開全國性的諸葛亮專家論壇,也都是由襄陽人籌劃,結論一邊倒支持襄陽說;過程曖昧齷齪,結論冠冕堂皇。這和某些工程發包中的“圍標”(違法操作)有異曲同工之妙;正直良善的南陽人只有乾瞪眼生暗氣的份兒。最後郵票,教科書、專家結論、影視作品等洋相百出荒謬至極,南陽市民怒砸電視機以示抗義。明眼人看不過去,向高層反映糾正,收治了始作俑者,後來很多課本、書籍、報紙又都改回承認爭議現實。

想我泱泱中華,居然還有這種為地域私利而傍聖賢不擇手段、吃相難看的地方無賴,這讓正直無私公忠體國、堪為萬世楷模的諸葛亮情何以堪?地球人都知道“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清彭而述以一首《臥龍懷古 》:“憂時還抱膝,遇主起南陽。躬耕原此處,更莫向襄陽”表達了當時上流社會對古隆中偽說的鄙夷與不屑。現代襄陽人處心積慮運作出來的“專家結論”,只能做為笑料臭名遠揚。

(2013年5月27日光明日報刋文《漢之南都,時勢實雄》,著名歷史學者,社科院歷史學家劉慶柱、王震中,中國秦漢史學會會長王子今,公開發聲力挺南陽臥龍崗)


歷史不飄逸,謝謝大家。


歷史不飄逸


諸葛亮躬耕地究竟是在南陽還是襄陽,是一個久懸未決的歷史疑案。其最早可以追溯至清代湖北顧嘉蘅到南陽任知府時所作“何必辯襄陽南陽”的對子;而後至20世紀80年代末兩派仍爭論的不可開交,直至2010年襄樊改名為襄陽市,雙方爭辯進入白熱化。

雙方圍繞著諸葛躬耕之地引發的一系列爭論其實無可厚非,大部分都是處於對諸葛亮的尊敬和對自己家鄉的熱愛,但是還是希望大家都能夠秉持著尊重歷史,尊重古人的態度來討論這件事。

下面我談一下自己基於相關歷史文獻的一些看法:

“隆中”和“南陽”的記載有:

1、 沔水又東逕隆中,歷孔明舊宅北。(水經注二十八卷)
2、 襄陽西北十里許,名為隆中,有孔明宅。(荊州記 諸葛亮集 遺蹟篇)
3、 晉永興中,鎮南將軍劉弘至隆中,觀(諸葛)亮故宅,立碣表閭,命太傅椽李興為文:天子命我,於沔之陽,聽鼓鼙而永思,庶先哲之遺光,登隆山以遠望,軾諸葛亮故鄉。(蜀記)
4、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前出師表)

研讀1-3論據顯而易見,在歷史文獻中關於隆中的記載均為“宅”“家”“故鄉”,並沒有“躬耕”“躬耕地”字眼,其記載內容主要是關於諸葛亮的故宅遺蹟在襄陽城西北十里或襄陽城西二十里或漢水以南名為隆中的地方。而第4條論據則清楚的闡明瞭諸葛亮躬耕於南陽。況且1-3出自於後人的記載,而4則是由諸葛亮本人所書。故隆中很可能只是諸葛亮當時跟隨叔父諸葛玄避難荊州的住所,而在諸葛玄死後,諸葛亮才到南陽躬耕。

那麼諸葛亮當時所說的南陽就是現在的南陽嗎?

並不是,相關歷史文獻如下:

1、 亮家於南陽之鄧縣,在襄陽城西二十里,號曰隆中 《漢晉春秋》
2、 秦兼天下,自漢以北為南陽郡,自漢以南為南郡《襄陽記》
3、 記荊州是雲:六國時,其地為楚,及秦,取楚鄢郢為南郡,又取巫中地為黔中郡,以楚之漢北立南陽郡。《晉書 地理志》
4、 漢置襄陽縣隸南郡,然萬山以東,漢水以南為襄郡,而萬山以西,漢水以北為南陽鄧縣所轄。《襄陽府志》
5、 秦置南陽郡,在漢水之北。《史記 秦本紀》

6、 秦置南陽郡,以在南山之南,漢水之北也。《資治通鑑》
7、 漢江之北為南陽,漢江之北為南郡者是。《路史 國名記》

以上文獻可以說明:諸葛亮出師表中所提的南陽應為南陽郡,而隆中當時是否屬於南陽郡呢? 首先《襄陽記》中“自漢以北為南陽郡,自漢以南為南陽郡”的記述,與《晉書 地理志》《史記》《資治通鑑》等史籍文獻中的記載互相吻合更具說服力。而同樣是習鑿齒所著《漢晉春秋》中“隆中屬於南陽郡鄧州管轄”與其《襄陽記》互相矛盾,且無其他史籍與其說法一致,故不能作為有力證據。所以,南陽郡是位於漢水以北,而襄陽隆中在漢水以南,在當時應屬南郡管轄。當時的郡相當於現在的省,是相當大的行政區劃,諸葛亮是不可能把自己躬耕地所在的省份搞錯的。

所以諸葛亮少年時跟隨叔父曾在襄陽生活過一段時間,躬耕地應該是南陽。無論哪裡,都是諸葛亮生活過的地方,我們都為此驕傲,無論去哪個武侯祠,我們緬懷的都是諸葛亮。最後引用顧嘉蘅先生的話:“心在朝庭,原無論先主後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陽南陽。”


瀟灑的小Y


中學教材諸葛亮“躬耕於南陽”註解:“南陽,今河南南陽”已更名 有關諸葛亮躬耕地問題之“教課書”事件起源於2002年12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學教課書《語文》第六冊上,襄陽(現湖北襄樊)人五上北京做工作,打通人教社關係,將諸葛亮自言的“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管轄三十七縣的南陽郡註解為:“南陽,漢代郡名,在現在湖北襄陽(襄樊)一帶”。這一嚴重違背歷史記載的註解,極為荒唐可笑,誤導了下一代青少年。創下了中國史學界、教育界的奇恥大辱。 80後的朋友應該中學時期都學習到此教材,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低級錯誤呢?此教課書如果湖北省編寫的地方教材,人們或許會對“襄陽(襄樊)說”一笑了之。但此教課書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學語文室編著的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中教科書,且經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2001年審查通過的,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這麼嚴肅的教課書出現如此失誤,使人百思不得其解。 直至2003年7月18日,《襄樊晚報》刊登了該報記者釋喻的《“復出”的背後》一文,才為我們揭開了謎底。 原來是襄樊用奔走、遊說的辦法使《隆中對》重新選入初中語文課本。5次進京遊說的襄樊市教育局副局長張華美說:“這是一篇來之不易的《隆中對》呀,它凝聚了多少人的努力,這不是三言兩語說得清楚的”你懂的。 諸葛亮給城市帶來了什麼?我們不禁想到這個問題,城市的旅遊,城市的發展,南陽諸葛廬,臥龍崗。中央電視臺《央視論壇》2003年10月24日播出了《名人名地硝煙起》的節目,演播室請到的特約評論員陳小川先生說:“爭本身並沒有什麼不可以,通過爭也就提高了知名度,甚至爭就是目的”,“但是爭一定注意要講點規矩,要有點道德感”。這其實是對襄樊含蓄的批評,正是他們不講規矩,沒有道德感,才造成了“教課書事件”的。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教課書語文九年級下冊“躬耕於南陽”的註解,充分體現了他們“不唯權、不唯錢,只唯真理”,追求歷史真相、認真負責、嚴謹治學的態度,是應該受到大加讚揚和肯定的。也說明了“歷史不是泥巴捏的”、“真金不怕火煉”這一千古不變的真理,最終將撥雲見日,露出歷史真相 時至今日,由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經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2004年初審通過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課書語文九年級下冊,2010年12月第四版第一次印刷的最新版本,迴歸了歷史記載的真相。在第二單元收錄的《出師表》中,將諸葛亮“躬耕於南陽”註解為:“意為在南陽種地為生。躬:親自。南陽,地名,今河南南陽”。


hjnyjnn目在bnbh


你這人不讀書嗎?你說北京市哪個地方叫北京?南陽這個地名已經兩千年沒改名了,歷史僅次於河北邯鄲。不管南陽郡還是南陽縣或者是現在的南陽市,地方還是老地方。宛城改南陽不過類似於換個省會,有問題嗎?倒是襄樊,到處改地名也就算了,居然還給郭靖立像建廟,是不是下一步準備把哪個村子再改名叫牛家村?😂😂😂😂😂😂😂


戎馬1214631664


說到這兩個地方那一個是,記載最早應是諸葛亮出師表敘述躬耕南陽,而隆中是諸葛亮死後百多年到晉朝時習鑿齒才號出來的,襄陽說躬耕南陽跟宛城沒關係,其實南陽是由古宛到秦帝國時設南陽郡,宛城是南陽郡首府,設南陽郡只所沒叫南陽城是沿用古宛,所以古南陽到現在南陽市老城一直稱宛城,正事名子差別襄陽人才說南陽郡跟宛城沒關係,還把古南陽解釋到襄陽,真是世紀工程,把南陽盆地搬到襄陽,襄陽隆中從秦帝國設郡縣時屬南郡,直到曹操設襄陽郡南陽也沒有管過襄陽,習鑿齒敘述亮家南陽鄧縣襄陽城西二十里號曰隆中,故意把南郡省去,把兩個郡攪在一起為的是把隆中塞進南陽,諸葛亮在襄陽記載是古宅和家,在襄陽住是投奔叔父,叔父死了才躬耕的,說諸葛亮認識的人都在襄陽不可能去南陽,所有人在襄陽都知是襄陽,而諸葛亮如在襄陽怎不知襄陽還敘述躬耕南陽。


用戶wgq1212


有人總拿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說事。我想說,南陽你們堅決肯定的說是南陽市,那西蜀是哪個地名?如果你聽不懂那我翻譯一下,邢臺王寶強,吉林宋小寶。你們覺得哪裡不對,邢臺是個市,吉林是個省。說話有這麼說的嗎。要麼都說市,要麼都說省。在返回原文討論的句子。既然西蜀不是個確切位置,那他就是個大區域。 那南陽就也是個大區域。南陽人不要在往自己臉上貼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