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與孩子有效溝通

父母如何與孩子有效溝通

前些時間,上海盧浦大橋17歲男生跳橋事件上了熱搜,許多網友紛紛留言聲討父母群體,更有不少人聲稱自己也曾因家庭矛盾試圖自殺。

少年自殺背後的原因太過複雜,我們無法簡單把罪責推到某一方頭上,世事不易,父母家人一場,對你的孩子、父母多一些體諒和寬容吧。畢竟,父母和孩子,都不是完美的人。

在孩子的成長那個過程中,難免會犯一些錯誤,或者遇到一些困難。父母是孩子最親愛的人,也是最該信任的人。當孩子面對挫折和困難時,父母的態度和做法會對孩子產生很大的影響。那麼,父母該如何與孩子溝通呢?

父母如何與孩子有效溝通

第一,創造有愛和尊重的環境。簡·尼爾森說過:“糾正之前先連接”,在跟孩子談論問題之前,先擁抱孩子,告訴孩子你愛他,你很關心他發生了什麼事,他的心情和感受如何?他的想法是什麼?

當你感覺自己想要批評、指責孩子的時候,先積極暫停一會兒,問自己:“我現在對孩子是尊重的嗎?”如果不是,先暫停一會兒,反思一下,再進行溝通。

第二,不在情緒激動時處理問題。當孩子有情緒時,首先要平復他的情緒,千萬不要在情緒中溝通,任何人在有情緒的情況下,都不會作出理性的行為和決定。在情緒中強行溝通,事情會越來越糟,很多家長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被氣到打了孩子、罵了孩子,結果破壞了親子關係,而當親子關係被破壞之後,我們將完全無法跟孩子溝通,而且在情緒中還可能會釀成更大的悲劇。所以家長一定要明白:親子關係是溝通的基礎,當關系出現了問題時,要先修復關係,而不是急於解決問題,而且在親子關係很糟糕的情況下,您也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無論是你有情緒還是孩子有情緒,還是你們雙方都有情緒,你都可以告訴他:“我們需要冷靜一會兒再來溝通,你現在可以去聽聽自己最喜歡的音樂,或者看一會兒書也可以,等我們冷靜下來再溝能,你看好嗎?”

這既體現了你對孩子的尊重,又給孩子作了示範,讓他也學到了“先冷靜再溝通”。

父母如何與孩子有效溝通

第三,

理解孩子,表達你和孩子的感受。感受無所謂對錯,當你能把孩子的感受說出來的時候,孩子覺得自己被理解了、被溫曖到了,他的憤怒的情緒會得到平復,才能客觀、冷靜地面對自己的問題。

比如當他在學校被老師批評了。你可以讓表達完他的情緒,你再表達你的情緒和希望:媽媽看到你這個樣子,也很難受和心疼呢,不管怎麼樣,被老師批評肯定是不好受的,媽媽希望你能從這次事情當中學會好好溝通,做一個善於溝通的人。

第四,包容孩子—犯錯誤是學習的機會。人非聖賢,孰能無故?無數科學發明正是在一次次試錯之後才找到正確的方法,而人也是在錯誤中成長的,害怕和拒絕錯誤只會讓人不敢前進、拒絕成長,而把錯誤看成是學習的機會則會讓孩子勇於為自己的錯誤負責任、從錯誤中學習和成長。

父母試著用更好、更有效的方式與孩子溝通。愛孩子,就讓孩子的內心感受更好一些,孩子長大後回味的幸福就會更多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