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的頂奢殮衣——金縷玉衣


漢代的頂奢殮衣——金縷玉衣

金縷玉衣是漢代厚葬之風盛行的典型代表。玉衣,顧名思義是用玉做的衣服,也稱為玉匣,形狀與人體相似,是漢代皇帝和高級貴族死後穿用的殮衣。玉衣有金縷玉衣、銀縷玉衣、銅縷玉衣和絲縷玉衣之分,分別用金線、銀線、銅線、絲線將加工後的玉片縫結而成,形如鎧甲。它由頭部、上衣、褲子、手套和足五部分構成,每部分又有若干零部件,工藝之精美複雜令人歎為觀止。這樣奢華的殮衣也被當做身份地位的象徵,帝王會將它賜給一些臣子,以表重視。

不過西漢時期金縷玉衣為何會如此盛行呢?首先,漢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孔子的思想備受尊崇。他將君子比德於玉,《禮記聘義》載:“夫昔者君子比德於玉焉。溫潤而澤,仁也;縝密以慄,智也,廉而不劌、義也。《詩經》曰:‘言念君子,溫其如玉,故君子貴之也。”故而玉彰顯了佩戴者的德行、地位和身份。其次,古人認為玉具有防腐作用,在玉衣出現之前,人們通常會口含或手握美玉,後來又逐漸發展到身著玉衣同時用金玉塞住九竅,以求精氣不外洩,屍身不腐,來世重生。《抱朴子》:“金玉在九竅,則死人為之不朽。”雖然古人的願望很美好,但現實告訴我們玉並不能防腐。

古時王公貴族將玉衣作為殮衣是為了保持屍身不腐,但這樣的豪華配置不免讓一些盜墓賊眼饞,使用金縷玉衣不僅沒有達到屍身不壞的目的,反而招致毀屍的厄運。而這種奢靡之風也遭到了世人的抨擊,隨著西漢的滅亡,它也就漸漸銷聲匿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