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萬病例重壓 美國醫護人員總動員

“在我的整個事業裡,或生命中,從沒有見過這樣的狀況。” 紐約市消防局緊急醫療服務總長官博西格諾如此說道

50萬病例重壓 美國醫護人員總動員

1月21日,美國出現第一例新冠病例;兩個多月後,美國的新冠確診病例數躍升至了全球第一。處在這場風暴的中心的是全美人口密度最大的紐約市:截至美國東部時間4月11日18時(北京時間4月12日6時),美國新冠累計確診病例突破52萬例,達52萬6396例,累計死亡20463例。這一死亡數字,也使得美國超過意大利,成為全球因新冠肺炎死亡人數最多的國家。當前,美國的新冠感染病死率為3.88%。而美國死亡病例最多的州是紐約州,達8627例,其中紐約市佔了6367例。

  跟許多其他國家遭遇的一樣,美國的醫護人員是這場災難的主角之一,也是最脆弱的人群之一。新聞和社交媒體上,滿員的急症室、供應不足的防護用品、超長的工作時間,組成了他們的工作日常。

  “就好比你衝入著火的建築中,要與你看不見的火作鬥爭;吸入那些煙霧、眼看著建築物要倒,但沒有適當的防護措施。你的工作是要想辦法讓所有人在這棟燃燒著的建築物完全倒塌之前離開,但你自己也被困在裡面”,一名在紐約抗疫一線工作的急症室醫生Calvin Sun對財新記者說。

  醫務志願者的到來,給資源人員皆匱乏的紐約州醫療系統帶來一點希望。截至4月8日,報名參加紐約州抗疫工作的醫護人員已經超過9萬,其中,來自紐約州外的醫護人員達到了2.5萬。但在紐約,人員分配的緩慢進展令很多志願者仍未能投入戰鬥。在加州,如何部署龐大的志願醫療軍團、如何支付薪酬,則是當地衛生部門待解決的問題。

  美國的醫護人員們還在奔走,艱難的戰役遠未結束。

“假設每個人都是新冠患者”

  “開始你早上八點的輪崗:你立刻被清晨安靜的城市街道如何一下子轉變給震驚到了。閃爍明亮的急診室燈在每個人的護目鏡中被反射出來。有刺耳的咳嗽聲。你停下來,帶上口罩,走進去。“

  “幾乎你今天看到的每一個人都是一樣的。我們假設每一個人都是新冠患者。我們在每一次與人接觸中穿著防護服、護目鏡和口罩。一整天。這是唯一安全的方法。那些心臟病發作和闌尾炎的病人哪去了?全是新冠。”

  “在你走出急症室之前,你將所有東西擦拭一遍。你的手機。你的工作牌。你的錢包。你的咖啡杯。一切。讓它們浸入消毒劑裡,所有東西都扔進袋子。不要僥倖。

  “你確定你把所有東西都擦過了嗎?再擦一遍。小心點總是沒錯。”

  這是紐約市長老會醫院的急診科醫生斯賓塞(Craig Spencer)在急診室一天中的幾個片段。在他描述自己日常救治工作的推特長文下,已有7萬多人轉發,13萬多人點贊。

  斯賓塞對於兇險的傳染性疾病並不陌生。2014年,曾在西非國家幾內亞志願參與埃博拉疫情救助的他,在返回紐約市之後被確診為埃博拉患者。他也是紐約市至今唯一一位曾經感染過埃博拉的人。

  “我從埃博拉中倖存下來了。我害怕新冠病毒。”斯賓塞說。

  斯賓塞是今年3月1日起開始投入新冠病患救治工作的。這一天,紐約州確診了第一例新冠患者。僅33天后,紐約州的新冠確診病例數已經超過10萬人。

  疫情嚴峻下,紐約州3月7日即宣佈進入緊急狀態,是全美最先做出此類決定的幾個州之一。疫情應對過程中,紐約州自3月20日開始管控措施不斷加碼,從要求50%人員在家辦公,加碼至75%,最終到100%所有非必要服務的員工待在家中。

  紐約的街道安靜了,醫院卻打起了生死之仗。

  在紐約市皇后區埃爾姆赫斯特醫院急診室醫生史密斯(Colleen Smith)拍攝的畫面裡,急診室的病床上躺滿了新冠肺炎患者,五個剛送到的呼吸機排列在走廊。“除非人們要死了,我猜我們在一兩天之內會需要為了呼吸機再次乞求”。

  醫院外,藍色的帳篷是為了檢測症狀輕微的疑似患者而設的,帶著口罩的人們在帳篷外排起長隊。由於每天去世人數增加,醫院的停屍間已不夠用,聯邦緊急事務管理局(FEMA)調配來了有冷藏功能的卡車,用於儲存屍體。

  曾在紐約多家醫院輪班的前線抗疫醫生Calvin Sun告訴財新記者,在新冠疫情大流行之前,紐約市的醫院床位和ICU病床就緊缺了,每個醫院的ICU一直是80%─100%滿員的狀態。“在新冠疫情大流行之下,絕對會一直是滿的”,他說。

  紐約州州長庫默(Andrew Cuomo)4月2日表示,疫情頂點時期,紐約州將需要7萬至11萬張病床,而目前全州僅有5.3萬張病床,其中南部地區有3.6萬張。紐約市市長白思豪則在4月3日說,紐約市在疫情前只有不到2萬張病床,為了面對疫情頂點,全市還額外需要8.5萬張病床,包括2萬張ICU病床。

  對於前線醫生們來說,個人保護用品不足是更大的危險。“你是在與你所不瞭解的病毒作戰。那是個無形的敵人,極具感染性;你也可能會把病毒帶回家。這是令人害怕的。” Calvin Sun對財新記者說。

  根據美國衛生部3月23日至27日進行的一項調查,美國醫院正面臨“嚴重”和“廣泛”的物資短缺。這項調查對全美46個州、首都華盛頓特區和波多黎各323間醫院的行政官員進行電話採訪後發現,由於醫療物資的需求遠高於供給,醫院需要互相爭搶資源,一些防護用品和醫療器械的價格經歷了大幅提升。此外,有醫院表示從聯邦政府收到的個人防護用品有過期或無法使用的情況。

  一些醫院還反映,由於測試結果出爐時間長,一些疑似病人必須滯留醫院等待結果,令本就緊張的床位、個人防護用品和醫務人員的精力被進一步消耗。

  為了不讓超負荷的醫院雪上加霜,社交媒體推特上的一個標籤#留在家中(#StayAtHome)在疫情中流行起來。“對於制止病毒,我們已經晚了。但我們可以減緩它的傳播。”斯賓塞在推特上說。“社交隔離是目前唯一可以拯救我們的東西。相比病毒對於經濟的影響,我更在乎我們拯救生命的能力。”

  不斷加強的隔離措施似乎對控制疫情有所幫助。4月5日,紐約州的日新增入院新冠患者數、日新增ICU收治數和日新增插管人數連續第三天下降。州長庫默稱,上述趨勢均是“好的信號”,說明紐約州的疫情曲線可能正在變平。

  4月8日,一項來自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健康指標和估算研究所(IHME)的預測則顯示,未來四個月將有6萬美國人因新冠肺炎去世,所需病床仍有1.6萬缺口,但是兩個數字均比此前的模型預測結果要少。

  但庫默強調,即便疫情趨於穩定,疫情所處的總體水平仍然很高,醫療系統仍然承受很大的壓力。紐約州將繼續延長相關隔離政策至4月29日,包括關閉學校和暫停非必要商業活動。“這不止跟你自己的生命有關,你沒有讓別人的生命暴露在風險中的權利”,這位州長警告州民道。

  在斯賓塞為英國時政雜誌《新政治家》(New Statesman)撰寫的稿件裡,這名醫生的使命感和絕望矛盾地並存著。“在我作為醫生的十二年裡,我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多使命感和自豪感。我每晚回家的時候都會想到這些。袋子裡的衣服。熱水澡。看看鏡子——護目鏡的印痕仍然深嵌在我的臉上,還有水皰在我的鼻樑。”

  “我們還能支撐多久?”斯賓塞寫道。

  城市暫停了,急救人員還在奔跑。冷清的紐約市街道上,只剩救護車的聲音不和諧地響亮,成為紐約人不得不習慣的疫情常態。

  在紐約大學朗格尼醫學中心(NYU Langone Medical Center)門口,一名護士拍下了他看到的場景:九輛救護車正排著隊,等待著將病人送進醫院搶救。

  “在我的整個事業裡,或生命中,從沒有見過這樣的狀況。” 紐約市消防局緊急醫療服務總長官博西格諾(Lillian Bonsignore)說。

  疫病蔓延下,911電話接線數井噴。

  在紐約市,緊急醫療服務(EMS)隸屬紐約市消防局,911接線系統由消防局和警察局共同運營。當911電話打入,警方的接線員會先應答,並判斷應該轉接給警察調度部門、消防部門代表,還是緊急醫療服務。紐約市目前有大約2000多名911接線員,其中大部分在警察部門,約400人在緊急醫療服務部門,200人在消防部門。

  Local 2507是代表紐約市從事緊急醫療服務、救護、消防和調度等從業人員的工會組織。該組織的記錄秘書甘多爾福(Carl Gandolfo)表示,3月21日起,紐約市接到的911急救電話數量出現大幅增長,在3月24日至29日之間,每天的接線量超過6500個一天;3月26日和27日更是創造了一天接入7000個電話的記錄。

  而在平時,911每日接到的電話數量大約在4000至4200個。即便是十八年前世貿大樓遇襲當天內,紐約市接到的911緊急電話數量也只有5500個。

  如同戰場般的醫院一樣,紐約市的緊急醫療服務被突如其來的急救需求忙翻了天。曾經,護理人員會將出現輕微病症的求助者帶到醫院;如今,他們會勸說那些病得不太嚴重的人們呆在家裡。尤其是面對老年人的醫療求助,護理人員擔心急救室會讓他們暴露在病毒感染的風險下。

  接踵而至的急救任務讓急救人員們的處境也變得危險。3月9日,一名被分配至紐約市布魯克林區的緊急醫療服務人員被確診為新冠病例,成為紐約市已知的第一名患新冠肺炎的緊急醫療服務隊員。自那時至4月6日不到一個月時間裡,紐約市消防局患新冠肺炎的消防員、緊急醫療服務人員和文職僱員數量已達493名。

  還有越來越多的人需要被隔離,或已經出現身體症狀。截止4月5日,紐約市有3000多名消防員和急救人員抱病不能工作。

  “在這個消防部門前所未有的歷史時刻,我們的緊急醫療服務和護理人員正衝在前線”,紐約市消防局一名發言人德威爾(Frank Dwyer)說。“他們做的是專業的事情,他們正在這麼做因為他們在乎他們的病人。他們在乎這座城市。”

  疫情急救也在測試著急救人員們的心理素質。紐約市消防局一名從事緊急醫療服務的中尉阿莫耶拉(Anthony Almojera)告訴CNN,因為新冠疫情,他從業17年第一次哭了。

  阿莫耶拉在職業生涯中經歷了很多時刻:“通常我們會為人們帶去醫療服務……如果我們把人救回來了,這樣的事經常發生,沒有比這更好的了。當人們不幸去世,悲傷要被釋放,我們會去亡者家中,抱抱他們,安慰他們”。

  這一次,一名女性醫護人員罹患新冠肺炎,同為醫護人員的丈夫由於醫院缺人不得不離家上班,回到家卻發現妻子不省人事,急救隊員們也無力迴天。

  如果是往常,阿莫耶拉會走到往生者家屬身邊,摟著他們的肩膀,表達安慰。但這次,他只能在遠處看著逝者丈夫的悲傷、憤怒和難過不斷湧出——他害怕把傳染的風險帶給自己和同事。回到車上的時候,阿莫耶拉哭了。

  “過去的很多年裡,我肯定為我救助過的人們感受過悲傷、共鳴和同情。但這一次卻一直縈繞,扎進心裡了”,阿莫耶拉說。“它展示了現在正在發生的一切。”

馳援各地的醫療志願者

  即便充滿不確定性和危險,來自明尼蘇達的36歲註冊護士謝弗(Liz Schaffer)還是離開了自己位於中西部的家,來到了近2000公里外的紐約市。3月31日,她第一次參加了位於紐約曼哈頓西奈山以色列醫院(Mount Sinai Beth Israel Hospital)的新冠救治工作。

  “在我的一生裡,我從來沒有同時在一間急症室見到過這麼多人”,謝弗告訴美聯社。“肩挨著肩。這是一個我從沒想過會見到的場景。病人們每天都在死亡。每一天。”

  照片裡,摘下口罩的謝弗站在醫院門前,身後的一輛救護車總結著她面上的疲憊。位於紐約市曼哈頓下東區的西奈山以色列醫院有接近800張病床,但是,不斷增加的病患數量正擠壓著醫院的承受能力。“我們正試圖對ICU擴容,我們知道很快危機病例會有很大增長”,西奈山以色列醫院急症醫學副主任艾廷(Erick Eiting)說。

  在紐約州對抗新冠的戰鬥中,許多像謝弗這樣的醫護工作者成為紐約每日攀升的確診病例數中,閃爍的一絲希望。3月17日,紐約州州長庫默(Andrew Cuomo)在其推特稱,紐約州正在為疫情期間可能有的人員短缺做準備。“我們正在尋找最近退休的醫療專業人士作為當需求來臨時的後備人員。”

  很快,紐約州衛生部門的網站上出現了志願者招募頁面,包括衛生、心理衛生領域的專業人員,以及公共衛生學校、醫學院和護理學院的學生,都可以填寫有關執業資質和經驗的問卷,報名加入紐約州的抗疫活動。3月23日,庫默簽署行政命令,放寬了對註冊護士、助理醫師等的執業限制,允許即將成為紐約州持證衛生人員的學生擔當醫院志願者。

  截止3月25日,響應紐約州請求的醫護志願人員已經達到4萬人;4月8日,這一數字已經超過9萬。其中,來自紐約州以外的醫護人員達到了2.5萬。

  “我感謝他們。我感謝他們的愛國情操,感謝他們對公共衛生的奉獻和激情”,庫默說,紐約州的醫護人員們正在累積經驗,待州內疫情達到峰值、曲線下轉後,紐約州的醫務人員也將準備好參與其他州的抗疫工作。“你們有我的承諾”,他說。

  在救治病人以外,3月25日,紐約州還宣佈上線心理健康熱線,由6000名心理健康志願者,在業餘時間為有需要的人提供免費線上心理健康服務。“我知道他們在正常工作中肯定很忙”,庫默說對這些志願者評價道。“所以他們真的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

  對醫護志願者們的號召不止來自紐約。3月30日,加利福尼亞州長紐森(Gavin Newsom)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允許擴充醫療人員數量,並招募持證和已退休醫護人員、醫學院和護理院校學生來醫院上崗,協助疫情救治。

  截至北京時間4月8日下午6時,加州已有確診新冠病例數17625例,死亡452例,確診人數位居美國所有州第四。根據紐森4月7日公佈的數字,加州目前入院接受救治的病人數達到2611人,日增速2%;在ICU病房治療的人數達到1108人,日增速4%。

  儘管入院收治增速相較一週前兩位數的增長百分比已大幅放緩,加州政府仍然相信,加州的疫情頂點或會在5月中旬到來,屆時對醫務人員的需求也會有所增加。加州目前有大約7.5萬張病床。紐森在4月6日表示,加州會繼續增加5萬張病床,為未來幾周大幅提升的入院人數做準備。

  紐森宣佈招募後的三天中,這項叫做“加州衛生隊”(California Health Corps)的計劃已收到7萬份醫護志願者報名。截至4月6日,志願報名的醫務人員已達8.2萬人。

  做出類似志願者招募行動的還有包括新澤西州、賓夕法尼亞州、路易斯安那州、馬薩諸塞州等十幾個州。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甚至開始招募沒有醫療背景的志願者。

  在聯邦層面,美國退伍軍人事務部和美國國防部也在醫療人員的補充上施予援手。3月19日,美國退伍軍人事務部表示,該部門正準備部署3000名醫生、護士和其他應急人員參與到全美的抗疫行動中。該部門還呼籲已退休的醫師、護士、藥劑師、實驗室技師、呼吸科治療師等醫療專業人士重返崗位,為抗擊新冠疫情服務。

  目前,美國退伍軍人事務部共運行172間醫院和1070多個門診中心,能提供急診護理病床1.3萬張,包括特護病床1800張。系統內還擁有包括醫生和護士在內的33萬多名僱員。在全國性災難或大流行病情況下,退伍軍人事務部被指定為國家提供後備的醫療系統。

  除了馳援送往各州的野戰醫院和醫療艦船,美國陸軍也在3月下旬向80多萬退伍軍人發出了志願邀請,請求有特定醫護技能的人參與抗擊新冠疫情。3月29日,美軍還動員1萬名有專業醫學背景的“個人預備役”人員參與抗擊疫情的行動。

人員部署遇瓶頸

  馳援的志願者隊伍越來越壯大,但與病毒的抗爭還遠未結束。在一些地方,由於人員分配進度緩慢,大量志願者並不能馬上投入工作。

  華盛頓郵報報道,截至4月7日,近9萬名紐約州的醫療志願這種,只有7000多名被分配了工作,未被調配的人員比例達到92%。紐約市衛生部門人員也向紐約時報表示,截至4月8日,紐約市醫院調配的志願者數量只有908名。

  來自北卡羅來納的47歲的兒科急症護士斯特里克蘭(Bevin Strickland)報名參加了紐約州的救治工作,但她告訴紐約時報,自己並沒有收穫迴音。後來,有私營的招募機構幫她找到了臨時救治任務,一週三個12小時輪班,薪酬是3800美元。“但我不認為我應該在這種場景裡拿著錢離開”,斯特里克蘭說。

  由於私營招募公司的介入,有志願者告訴紐約時報,參與救護的醫護人員薪酬參差不齊。醫院一方面面臨人員短缺,一方面花費著重金從機構手中招募人才,給本就陷入財政困境的醫療機構再添負擔。

  加州也面臨著類似的問題。據美聯社報道,儘管超過8萬人已經報名加入“加州衛生隊“,這支志願隊伍將如何運作,志願者會有多少薪酬,以及納稅人是否要承擔治療不當的償付責任,仍沒有定論。

  4月3日,紐約州確診病例數累計超過10萬,日增加超過1萬人,創下記錄。同一天,紐約市新冠死亡人數一日內增多305人,也寫下新高。

  紐約市長白思豪這天表示,為了面對疫情達峰,紐約市還額外需要45000名醫護人員。在《紐約時報》刊登的觀點文章中,他呼籲聯邦政府招募包括私營部門在內的所有醫護人員加入抗疫,並建議軍隊幫助組織人員和補給到所需要的地方。

  “我想我們將會看到一個艱難的四月,而且這將延續到五月”,白思豪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