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首尔教育儿子引热议:你家孩子不认真写作业?学傅妈一招治愈

01

看奇葩说的时候,就很喜欢傅首尔,她跟其他的辩手有些不一样,比较接地气!她被称为“灵魂段子手”,向我们贡献了一句又一句的经典搞笑段子。尤其是在育儿方面,她的一些观念实用又扎心,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

傅首尔教育儿子引热议:你家孩子不认真写作业?学傅妈一招治愈

最近播出的《婚前21天》,傅首尔教育儿子写作业,鼓励的方式得到网友的一致认可。对父母来说,孩子写作业是非常头疼的一件事情。我自己还没这方面的经历,但经常听朋友抱怨自己家的孩子写作业难,得时时刻刻的陪着!不然,作业每天都要写到十一二点,真的让人特别崩溃。

傅首尔教育儿子引热议:你家孩子不认真写作业?学傅妈一招治愈

但这么难的一件事,傅首尔却是轻而易举,游刃有余。先回顾一下,前前后后的一些场景:

老刘把儿子接回来以后,儿子看着满桌子的食物,忍不住吃起来。老刘没有抱怨或者非让儿子写完作业再来吃,而是给他十分钟的时间!

十分钟以后,儿子乖乖的坐到书桌前,认真地写起作业来。这时傅首尔过来了,纠正儿子的坐姿。然后看了一眼儿子的作业本,夸赞儿子最近写的字不错。

随后,她离开了书桌,但并不是不管了,而是在客厅的一侧偷偷的观察儿子的举动。时不时的进来,指正一下儿子。

儿子的自觉性还是很好的,做作业过程中,没有开小差,不拖延,一气呵成!


傅首尔教育儿子引热议:你家孩子不认真写作业?学傅妈一招治愈

傅首尔用了什么样的方法呢?我觉得只有一个原则:懂得放手、适当的用鼓励激发学习动力、提出中肯的意见,引导孩子进步。

02

傅首尔的这几点做法,刚好是对付拖延症的方法!

1、懂得放手。

这里包含了父母对孩子的信任,孩子会为了父母的信任,努力的完成任务。但像我那个朋友一样,时时刻刻陪孩子做作业,已经养成了习惯,一旦不陪了,孩子就没有紧迫感了,不知道该干什么了,没有目标和指引方向了,这就是依赖心理产生的拖延症。

傅首尔教育儿子引热议:你家孩子不认真写作业?学傅妈一招治愈

这样的心理一旦养成,不仅做作业拖拉,大大小小的事都在拖拉,因为他没有独立自主的能力了。如果你家孩子也养成了这样的习惯,不妨一点点的放手。刚开始孩子不适应会犯错,没关系给他时间,等他做的很好的时候,他会有很大的成就感,会越来越好。

2、适当的用鼓励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

有谁不喜欢被鼓励和认可呢?成人喜欢,孩子更喜欢。但这里是要适当的鼓励,正确的鼓励!那种随口赞扬的话,“完美、真棒、厉害”,不要用在孩子身上,鼓励多了不仅没用,伤害还很大。

那要怎么夸赞呢?

傅首尔教育儿子引热议:你家孩子不认真写作业?学傅妈一招治愈

  • 像傅首尔一样,奖惩分明。

夸赞做的好的,指正做的不对的,这种夸奖方式,是在告诉孩子,他得到了父母足够的认可和关注。孩子能受到鼓励,能得到进步,能真正的培养起自己的信心。

  • 不要滥用物质奖励孩子。

很多父母喜欢用物质奖励孩子,给孩子买玩具,给孩子零花钱,不管做作业,还是其他的事情,用物质奖励孩子,最终的结果是产生“德西效应”。

什么是“德西效应”呢?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进行了一次著名的实验,他随机抽了一些学生解题,分成实验组和无奖励组。第一阶段,对所有学生没奖励。第二阶段,实验组学生每完成一个难题,就得到1美元奖励,无奖励组的学生依然像原来那样解题。到了第三阶段,来观察这些有奖励和没被奖励的孩子。

傅首尔教育儿子引热议:你家孩子不认真写作业?学傅妈一招治愈

结果发现,没被奖励的孩子,比得到奖励的孩子,会花更多时间来解题。孩子得到的物质奖励越多,反而会减少学习对孩子产生的内在吸引力,这就是“德西效应”!所以,避免孩子成为“物质奖励”的奴隶,不滥用物质奖励。

  • 不要过度的表扬孩子。

心理学上的“超限效应”,告诉我们,好菜连吃三天惹人厌,好戏连演三天惹人烦。夸赞孩子要有合理的度,动不动的把“真棒”挂在嘴上,激不起孩子上进的欲望,孩子还找不准度量自己的尺度。

而有时候,习惯了表扬,孩子做任何事情只为得到表扬,没有的话就会变得失落,觉得自己很糟糕。

把握好以上这三种原则,适当的用鼓励,来激发孩子的学习的动力。


傅首尔教育儿子引热议:你家孩子不认真写作业?学傅妈一招治愈


3、提出中肯的意见,引导孩子进步。

经常在网上看到这样的视频,孩子做作业时父母忍不住发火,孩子把父母气病了等等。那是因为父母觉得“孩子太笨了”,明明那么简单,孩子怎么就转不过弯来呢?其实站在孩子角度上来想,我们在他那个年纪,未必有他那样的认知。可以像傅首尔一样,适当的点拨和引导,让孩子学会思考。

提出一个中肯的意见,既包括了对孩子的尊重,也包括了要让他学会独立思考的能力,这得需要我们控制好情绪,然后以他的角度和思维来思考问题。

03

不管是写作业还是学习,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激发他的内在动力,也是就内驱力,让他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让他感受到学习是一件有乐趣的事情。父母的鼓励、赞美、引导,都是一些辅助的工具,不要让指责打骂,还有不好的教育习惯,毁了孩子对认知的探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