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碑讀罷呼雄鬼,生死都從李晉王。南明第一名將李定國

李定國是明末清初最傑出的民族英雄抗清將領之一,作為農民義軍領袖,他在民族危難之際,毅然捐棄前嫌,與南明朝廷合作,;面對同一陣營中孫可望的多方挑釁,他顧全大局,多方避讓;他曾經”兩蹶名王,天下震動”,令清廷一度準備放棄西南七省,若非叛徒洩密,更幾已令吳三桂全軍覆滅。 明清之際各方面人物當中,李定國是明末是反抗壓迫的民族英雄;清初是抗擊滿洲貴族武力征服和暴虐統治的傑出領袖。

李定國用兵如神,有小諸葛之稱。而且紀律嚴明,秋毫無犯,時人記載”凡士伍破衣敝絮,皆送入後營,紉織為襯甲、快鞋之用,無棄遺者。或傳定國兵當以夜至,比曉則已過盡矣。故所至有功”。連清朝也不得不承認李定國有五伯之大仁大義、謙恭下士。

殘碑讀罷呼雄鬼,生死都從李晉王。南明第一名將李定國

其人與百姓息息相通,在鎮守雲貴之時,愛民如子,當下雲南人仍然視定國為滇中的脊樑!雲南人最為崇拜的就是武侯和李定國,李定國的忠義節烈知道近現代依然被人們稱讚不絕,晚清革命黨人起義等仍以李定國為榜樣,章炳麟說:“願吾滇人,毋忘李定國! ”

李定國,早年追隨張獻忠參加明末農民起義。十七歲的時候,已經成為張獻忠手下第二號大將!統帥兩萬精兵追隨張獻忠進入四川、湖北,一度射殺明軍上將張令。二十一歲(崇禎十四年,1641年)的時候,奉命奇襲襄陽,擒獲明朝親藩襄王。崇禎十七年,張獻忠稱制,李定國受封安西將軍,位僅次於孫可望,是大西政權的第三號人物。時年不過二十四歲。

李定國少年英武,軍中稱之為“萬人敵”和“小尉遲”,張獻忠戰死後,李定國隨孫可望轉戰滇、黔,建立了以昆明為中心的著名的“四將軍”政權,李定國稱安西王。 特別是李定國忍辱負重、尊重孫可望的國主地位,為鞏固雲南基地立下汗馬功勞,他率兵歷時三個月擒獲作亂滇省的沙定州,使得滇省大安。 也因此有了資本可以和清朝、南明進行周旋。

李定國最早提出聯明抗清,然而孫可望只為個人打算,他對於李定國功高明顯十分嫉妒,曾經藉口他事責打李定國,李定國以大局為重 ,沒有計較, 此後,孫可望公開叫價要求南明方面封他為秦王,李定國深不以為然。 公元1649年,李定國親率部隊,一鼓盪平貴州,使滇省、黔省聯成一片,聲威大震!

明朝滅亡後,,面對共同的敵人—滿清,南明和農民軍逐步走向聯合。張獻忠死後,他率部繼續抗清。順治九年(1652年)春,清軍大舉進攻貴州。李定國率部突進廣西,七月,定南王孔有德與李定國戰於榕江,李定國用戰象突陣,清軍狼狽逃竄,屍橫遍野,孔有德負傷棄甲,僅以身免,退守桂林。四日,李定國包圍桂林,並以雲梯攻城,迅速攻破武勝門。

孔有德倉皇計窮,手刃其家室後自焚而死。 桂林失陷,孔有德自焚的消息傳到北京,清廷朝野震動。十五日,清廷為挽回敗局,急派敬謹親王尼堪為定遠大將軍,率師往湖南、貴州征討大西軍。十一月二十三日,尼堪在進軍途中,衡陽遭李定國伏擊,又被斬於陣前。李定國一部在一年之內連殺兩名清兵統帥,取得了抗清鬥爭的驚人戰績。李定國桂林、衡州之戰,“兩蹶名王,天下震動,此自萬曆戊午(1618年)以來所未有也。”

定國並非沒有帥才,其實是獨木難支,不得不以流寇地位和出身,勉力承擔他本無力承擔的任務

而那些有能力有地位承擔的王公大臣、文人學士,卻在國家危亡之際,一個個明哲保身躲避責任,或者遁入山中或者投降敵人,將所有責任推卸於這個他們本看不起的“流賊之帥”,事後又在那裡指手畫腳放馬後炮,可恨!

李定國,真虎將也,倘有如諸葛武侯其人者,識之疇人之中,舉而用之,遇之以國士,寄之以股竑,明賞罰以激其忠義,去文網以舒其手足,戰必勝,攻必克,關張馬趙之功不足多也,而棄之於賊,半天下之民遭其屠戮,欲國之不亡烏可得哉!

李定國秉虎狼之性,奪永曆於戶口,驅可望若遊魂,兩蹶名亡,連拔大郡,翻手為雲,覆手為雨,讀史者無不叱其事之異。永曆君臣若稍有心肝,既當畫戰守之策......何乃如飢極得食,鼓腹一飽,倒頭瞌睡,大清南來,一衝而散......一聞烽警,走耳,何暇計及安身立命也,殊不知三宣六慰之外,更無立錐之地也!

胡風南渡盡草偃,

大義捐嫌王出滇。

一身轉戰千里路,

隻手曾擎半壁天。

諸葛無命延漢祚,

武穆何甘止朱仙。

板蕩羶腥忠貞顯,

江山代代頌英賢。

凜凜孤忠志獨堅,

手持一木欲撐天。

磨盤戰地人猶識,

磷火常同日色鮮。

老草坡前草樹香,

磨盤諸將墓堂堂。

殘碑讀罷呼雄鬼,

生死都從李晉王

殘碑讀罷呼雄鬼,生死都從李晉王。南明第一名將李定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