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平《歲月與性情》:一代知識分子在時代風潮中的命運縮影

我一直很喜歡看人物傳記,看那些或真或假的大家們描述自己的一生,有時偉大,有時平凡。

最近,在社交網站上看到周國平出版了他的自傳《歲月與性情——我的心靈自傳》就立即買回來看了。

大學裡曾流傳一句話:“男生不可不讀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讀周國平。”

作為中國研究哲學家尼采的學者,周國平的作品以其哲思和文采贏得了無數讀者的青睞,無論花季還是老年,都能從他的文字中收穫智慧和超然。

這本書是周國平繼《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以後推出的第二部紀實文學作品,更是一生中唯一一部“心靈自傳”,首次極其真實、詳盡地袒露了自己的成長歲月,

這是他對自己誠實的自述,也是我喜歡這本書的地方——誠實待己,誠實生活、誠實對待往昔。

周國平《歲月與性情》:一代知識分子在時代風潮中的命運縮影


一、兒時記憶

這本書的第一部分,寫的都是周老師兒時的細小記憶,在他看來,童年無小事,人生最早的印象因為寫在白紙上而格外鮮明。

周老師的兒時和絕大多數中國兒童一樣,有很深的“中國特點”:養小動物、收集物品......

在他兒時為數不多的鄉村生活記憶裡,注意的往往不是莊稼和風景,而是大人不放在眼裡的各種小生物。

“春天的水窪裡有小蝌蚪,每年我都要捕撈一些,養在瓶子裡,看他們搖著尾巴活潑的遊動,心裡的喜悅要滿溢出來。”

養小動物可以說是每個人的孩童時代都有過的記憶。小時候的我養過蝌蚪,養過蠶,看著他們一點一點長大,不過後來他們都“慘死”在我的餵養下,也算是一種愉快又殘忍的經歷吧。

讀到周老師小時候收集火柴盒和糖果紙的時候,也勾起了我的回憶。

乾脆面裡的卡片大概是我童年最寶貴的財富,還記得當時為了收集全套的“水滸英雄卡”,我用一個星期不看電視外加下次考試考一百分的代價換回了一整箱乾脆面,可是最後,還是差那麼一兩張。

這些事情早就被我忘到腦後,那差幾張的英雄卡,也在搬家的時候被丟棄。

我的童年,也就這樣隨風而逝了。

二、北大歲月

整本書著墨最多的是第二部分——“北大歲月”。

在那個動盪的時代,北大不再是北大,而是一個充滿不幸和黑暗的學府。這段歲月,對周老師來說是痛苦的。

這一部分,周老師特別追憶了與影響自己一生的郭沫若之子郭世英在動盪年月的交往始末,感人肺腑。

“不論我對即將開始的生活怎樣想象,我都不會想到,我在這裡會遇見一個人,他不但改變了我在北大的生活,而且影響了我的一生。


即使在已經度過大半生的今天,我仍然敢說,他是我今生今世遇見的最具人性魅力的一個人。這個無比生動的人,我有幸在他最精彩的一段時光中與他密切相處,不會有人如此詳細記錄他那時的情形,我本是應該為世界保存好這一份證據的。”

可惜最後,這位對周老師影響至深的摯友在時代的動盪中慘死,這段經歷,也讓在幾十年後讀到的我感到悲痛和壓抑,就像是瀕死的魚在乾涸的土地上掙扎著呼吸,祈求著心中的光芒。

這段經歷,奠定了周老師一生的精神追求,可謂是影響至深。

周國平《歲月與性情》:一代知識分子在時代風潮中的命運縮影


三、走在路上

書的最後兩部分,講述了他在廣西的十年鄉村生活和回到北京專心研究哲學的生活。

從最黑暗的地方慢慢走向光明,這是他的勝利,或者說是時間的勝利。

在這10年的洪流裡,他始終對自己有一種不安,害怕失去自己那顆天真的,單純的,敏感的心,那種獨立思考的能力。

還好,他信奉的理想主義讓他在農村看不到前途的的情況下,沒有丟掉本來的自己。

書中寫道:

“我感到現在我已經站在一個最合宜的位置上,它完全屬於我,所有追逐者的腳步不會從這裡經過。”


“我不知道我是哪一天來到這個地方的,但一定很久了,因為我對它已經如此熟悉。”

看到這裡我有一種莫名的感動,感動於強大而持久的精神力量。正是對精神世界的堅守,才支持著年輕的他在近乎與世隔絕的山村度過了十年的寂寞歲月。

無論生活如何,環境怎樣,他都沒有放棄過閱讀、放棄過寫日記和隨筆,放棄過自己的堅持。

我從他的字裡行間吸取到了力量,更加肯定了閱讀的重要性,明白了一個人的堅持有多重要。

寫在最後

成長於上海弄堂的少年,在北大負笈求學。畢業後沒有任何希望地滯留廣西十年之久。在時代轉變的新聲中,再次負笈北京,專研尼采,見證了八九十年代京城知識分子躊躇滿志的時代風潮。

然而,時代之潮起伏,人生暗流波動,中年又突遭家庭變故,他卻依靠哲學的慰藉一步步度過暗礁與風浪,用文字捕捉歲月之河中的光影流轉。

無論歲月如何艱辛,始終堅守自己的初心,這就是我讀這本書最大的感受。

我把這本書推薦給你,希望你也能從周老師誠實的話語裡得到堅持的力量。


周國平《歲月與性情》:一代知識分子在時代風潮中的命運縮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