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文化底蘊究竟有多高深?

1940年在美國上映的《魂斷藍橋》,


中國的文化底蘊究竟有多高深?

英文名為“Waterloo Bridge,直譯為“滑鐵盧橋”,乍一看的話,大多數人應該都會認為是部戰爭片,或毫無想法。電影引入國內,電影發行商為了吸引中國觀眾的眼球,沒取原名,而是另外為這部電影取一個名字,於是便有了“魂斷藍橋”,讓人一望可知這是部愛情故事電影。不懂中國文化的外國人看了名字可能覺得沒什麼,但瞭解這個詞語出處的中國人在未看電影前可能內心已起波瀾。


中國的文化底蘊究竟有多高深?

“藍橋”一詞其實是個一望可知的愛情典故,美麗且富於傳奇色彩。晚唐文人裴鉶寫有一部《傳奇》,共三卷。著名的“唐傳奇”正是得自於裴鉶的這一書名,裴鉶一生以文學名世,《聶隱娘》、《崑崙奴》等為唐代小說的繁榮和發展做出過巨大貢獻。唐代小說之所以稱為傳奇,便是從其名著《傳奇》一書命名的。今天我們說某個故事很有“傳奇色彩”,詞源也正來自於此。


中國的文化底蘊究竟有多高深?

《傳奇》裡有一則愛情故事,寫於唐長慶年間(唐穆宗李恆),題為《裴航》,故事的大意是講書生裴航在回京途中與樊夫人同舟,贈詩以致情意,樊夫人卻答以一首離奇的小詩:“一飲瓊漿百感生,玄霜搗盡見雲英。藍橋便是神仙窟,何必崎嶇上玉清。”裴航見了此詩,不知何意,後來行到藍橋驛,因口渴求水,偶遇一位名叫雲英的女子,一見傾心。此時此刻,裴航念及樊夫人的小詩,恍惚之間若有所悟,便以重金向雲英的母親求聘雲英。這位夫人給裴航出了一個難題:“想娶我的女兒可以,但你得給我找來一件叫作玉杵臼的寶貝。我這裡有一些神仙靈藥,非要玉杵臼才能搗得。”裴航得言而去,終於找來了玉杵臼,又以玉杵臼搗藥百日,這才得到雲英母親的應允。後來裴航與雲英雙雙仙去,非復人間平凡夫妻。


中國的文化底蘊究竟有多高深?


中國的文化底蘊究竟有多高深?

『秀才裴航於藍橋驛遇一織麻老嫗之孫女,名雲英,欲娶之,嫗告以須用玉杵臼為聘。後航果求得玉杵臼,遂娶雲英,兩人並於婚後入玉峰洞為仙。』


從此以後,“藍橋”便成為一則愛情典故,常常出現在詩人的筆下。


蘇軾寫過一首與此相關的詞句:“藍橋何處覓雲英?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

『《 南歌子》:雨暗初疑夜,風回便報晴。淡雲斜照著山明,細草軟沙溪路馬蹄輕。卯酒醒還困,仙村夢不成。藍橋何處覓雲英?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


中國的文化底蘊究竟有多高深?


中國的文化底蘊究竟有多高深?

納蘭容若也寫過這樣一首詞:“漿向藍橋易乞,藥成碧海難奔”,哀悼一場令他在絕望中苦苦相思的愛情。


中國的文化底蘊究竟有多高深?


『《畫堂春》: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為誰春!
漿向藍橋易乞,藥成碧海難奔。若容相訪飲牛津,相對忘貧。』
關於藍橋出處另有說法,可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代。莊子雜篇《盜趾》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叫尾聲的人,與女友相約橋下,女子沒有按時趕到,大水突然衝來,尾生為了守約,抱著柱子被水淹死。此橋據說名為藍橋。藍橋因尾生的故事而出名,後人稱尾生為堅守信約的人。
『《莊子.盜蹠》:尾生與女子期於梁(橋)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樑柱而死。』



中國的文化底蘊究竟有多高深?

《史記·蘇秦列傳》記載:公元前320年,蘇秦向燕王講過一個“尾生抱柱”的故事。相傳有一個叫尾生的人,與一個美麗的姑娘相約於橋下會面。但姑娘沒來,尾生為了不失約,水漲橋面抱柱而死於橋下。據《西安府志》記載,這座橋在陝西藍田縣的蘭峪水上,稱為“藍橋”。



中國的文化底蘊究竟有多高深?

『《國策·燕策一》:信如尾生,廉如伯夷,孝如曾參,三者天下之高行也。』


《大魚海棠》看過也有幾年了,共工之子后土,即劇中神之圍樓中的村長,在成年禮上唸的那段,原先一直不解其意,但前不久我才知道,那句子原來大有來頭。


中國的文化底蘊究竟有多高深?

“棄爾幼志,順爾成德,壽考惟祺,介爾景福”,出自儒家四書五經中的《儀禮》中。“五經”包含詩、書、禮、易、春秋五大經典。原是六經,但非常可惜的是《樂經》早已失傳。《春秋》為一經三傳,《左傳》《公羊傳》《穀梁傳》;禮學經典同樣一分為三,即《儀禮》《禮記》《周禮》。


這是古代貴族子弟的成人禮(冠禮)上接受的祝詞,意思是說:“在這個良辰吉日裡,為你加冠,表示你已經進入成年。希望你從此以後拋棄童心,謹慎地修養成人的品德,這樣你就可以順順利利地得享高壽和洪福。

《笑傲江湖》不論原著小說還是電影視劇,估計很多人多少都有些瞭解和看過。如果瞭解中國文化,就會從『令狐沖和任盈盈』這兩個主人公的名字裡看出金庸先生的用意。這兩個人最後會成為夫妻眷屬,令狐沖的伴侶自始至終都只會是任盈盈,而不是竹馬青梅的小師妹嶽靈珊。


中國的文化底蘊究竟有多高深?


中國的文化底蘊究竟有多高深?

「衝」的意思是空虛無物,如同杯子裡一無所盛的狀態;「盈」則是充盈、充滿的意思。『衝與盈』是道家哲學裡一組成對的概念,出自《老子》『道衝,而用之有弗盈也』 道的本體是虛而不見的,其功用卻是無窮無盡的。『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衝,其用不窮。』大器已成之人, 返樸歸真,與宇宙合一,面對天地,總感智慧不足; 浩然正氣充盈體內卻虛懷若谷,這種功夫的作用才是無窮的。


中國的文化底蘊究竟有多高深?

金庸先生筆下的人物名字總是大有深意,從我們源遠厚重文化裡借了不少用到作品中,再看一處。

《天龍八部》裡阿朱與阿紫兩姐妹,在名字上就可見其人物故事發展走向。若是對中華文化所有了解的人,將這兩個名字結合起來看,大概馬上就明白金庸先生的深意;也會慨嘆阿紫註定無法和喬峰走到一起的原因。


中國的文化底蘊究竟有多高深?


朱和紫是非常相近的顏色,孔子說似是而非的東西最要不得,“惡紫,恐其亂朱也”,之所以厭惡紫色,是因為它很容易與硃色混淆。

『子曰:惡似而非者:惡莠,恐其亂苗也;惡佞,恐其亂義也;惡利口,恐其亂信也;惡鄭聲,恐其亂樂也;惡紫,恐其亂朱也;惡鄉原,恐其亂德也。


孔子說:“最可恨的就是那些似是而非的東西:討厭稗子,因為它長得像禾苗;討厭歪才,是怕他敗壞大義;討厭伶牙俐齒,因為這會敗壞誠信;討厭鄭國的靡靡之音,是怕它冒充正統音樂;討厭紫色,是怕它冒充紅色;討厭鄉愿,是怕他們冒充有德君子。』

清代諸多文字獄裡某一場便與此相關,乾隆皇帝偶然發現已故詩人沈德潛在一首詠黑牡丹的詩裡寫有“奪朱非正色,異種也稱王”的句子,勃然大怒,下令將沈德潛剖棺戮屍。

牡丹多是硃紅色,自古皆以朱為“正色”,黑牡丹顯然屬於“異種”,正如當時的滿族人對於漢人來說屬於異種一般,恰恰明朝皇帝姓朱,於是“奪朱”又有了那麼一層奪取朱明王朝的意思;再有孔子「名不正,則言不順」,乾隆皇帝借題發揮以興文禁。


中國的文化底蘊究竟有多高深?


阿紫一心想要奪取姐姐阿朱在喬峰心中的地位,何嘗不是一種令人厭憎的“奪朱”之舉呢。


中國的文化底蘊究竟有多高深?


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在這方面可謂登峰造極。歷代大家們在文學創作上之所以能夠如此暢快的引經據典,多是因為我們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歷史傳承。


中國的文化底蘊究竟有多高深?


中國的文化底蘊究竟有多高深?


歷史是我們的信仰,“國有史,方有志,家有譜”。什麼是歷史?老子著的《道德經》寫於兩千多年前,這是歷史。什麼是傳承,如今,我們這些後人和司馬遷當年讀的基本沒什麼差別。

中國的文化底蘊究竟有多高深?

所以你說文化底蘊有多深厚?中國人隨口而來一段引經據典可能都已經經歷了很多很多個春秋。 外國人學習中文難在哪?悠久的歷史,人文禮教、風俗習慣傳統依舊,可我們也與時俱進。活到老學到老,豐富厚重的中國文化對於土生土長的中國人來說,我們的每一天都還在不斷學習。

中國的文化底蘊究竟有多高深?

她經歷了很多歲月,歷史非常悠久,積澱甚豐,碩果累累,值得每個中國人和喜歡中華文化的人窮盡一生去採摘,去品味。可她有疲倦的時候,當她閉上眼睛短暫的休憩一下時,雜葉與壞果汲取著她的生命力。她也曾因枝葉繁茂而被遮蔽雙眼,不見天光。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正如基辛格所說的那樣,中國總是被他們最勇敢的人保護的很好。是啊,我有國士,舉世無雙。他們是她的脊樑,撐起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如青天一樣恢宏的志氣。我相信終有一日,她將重登世界舞臺,糟粕盡褪,綻放華光,她的光輝將如同我們的真理一樣,可遍至日月所能照耀之地。

推薦大家可以去讀蘇纓著的《世間的名字都是秘密》。書中講了許多有意思的文化知識,當時讀後深感華夏文明底蘊之深厚,受益良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