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三国:一个理想骨感的庸庸过客,陈宫

今天说说陈宫这个人。

看过三国小说的,几乎没有不知道陈宫的,曹操有一句名言:“宁叫天下人负我,不叫我负天下人”,他说这话时,身边只有一个人,就是陈宫。

重读三国:一个理想骨感的庸庸过客,陈宫

但历史上的陈宫并没有陪过曹操逃亡,他确实在曹操手下干过,但他被曹操看重,不是因为救了曹操一命,而是在兖州刺史刘岱被黄巾军杀了之后,陈宫说服了当地权势人物,帮助曹操得到了兖州,让曹操挖到了第一桶金,有了自己的地盘和30万青州军,一跃成为实力前三的大军阀。

这对曹操来说,就像公司马上断炊时,忽然有人送来了100个亿的B轮投资,曹操感怀在心,对陈宫也相当不错。

如果照这样走下去,陈宫估计也能混成曹魏的大佬。可没过多久陈宫就看不上曹操了,原因据专家猜测,可能是由于曹操下令处死了几个当地的土豪名士,让“少与海内知名之士皆相连结”的陈宫心怀不满,于是他趁曹操出兵,家里空虚之际,撺掇陈留太守张邈等人,拥戴正走投无路的吕布为兖州牧,起兵反曹,双方来来往往打了一年,吕布、陈宫失败,逃到徐州落脚,四年后,均被曹操斩杀于白门楼。

对于陈宫这个人,有人说他“性情刚直,足智多谋”,但这大概符合指小说中的陈宫,不符合历史上的陈宫,好在史料上对陈宫的记载还是相对丰富的,我们可以看完再对陈宫作真实的评价。

重读三国:一个理想骨感的庸庸过客,陈宫

有一件事非常能反映出陈宫的为人。陈宫与吕布到了徐州后,部将郝萌造反被镇压。郝萌的部将向吕布揭发,郝萌造反是袁术指使的,同谋的就有陈宫。当时陈宫也在场,听了这话以后,大家都看到他脸红了,但吕布事后却没有追究。

如果这件事真有陈宫参与,那这个人的品德和眼光就很成问题了

古时讲从一而终,臣子即使碰到主公无能,一旦追随了不到彻底失败的地步,基本都不会中途离弃,最典型的就是田丰、沮授对于袁绍。三国历史中我们基本看不到猎头挖墙脚,因为挖也挖不动。

陈宫常年混在名士圈子里,想必也以君子自诩,可他先叛曹操,又阴谋吕布,与袁术暗通款曲,举止行为很不光明磊落,这样的人恐怕配不上“君子”二字。

再者,袁术是什么人,孔融说他:“冢中枯骨,何足介意”,陈宫却意欲与之合作,如同49年加入国军,既看不到其雄心大志,眼界水准也低到让人惊讶。

作为吕布的首席谋士,陈宫有记载的计谋有两条,都是在曹操与吕布最后一战时的献策。一次是要吕布趁曹军刚到,正面迎击,结果吕布几次大败;另一次是提出分兵相互呼应的计策,结果被吕布妻子劝止了。

魏氏春秋曰:陈宫谓布曰:“曹公远来,势不能久。若将军以步骑出屯,为势於外,宫将馀众闭守於内,若向将军,宫引兵而攻其背,若来攻城,将军为救於外。不过旬日,军食必尽,击之可破。”布然之。布妻曰:“昔曹氏待公台如赤子,犹舍而来。今将军厚公台不过於曹公,而欲委全城,捐妻子,孤军远出,若一旦有变,妾岂得为将军妻哉!”布乃止。

陈宫的这个计谋,听上去很好,但时势已易,曹操不是4年前的曹操,吕布也没有4年前和张邈一起反曹时的实力。

重读三国:一个理想骨感的庸庸过客,陈宫

这时的吕布只有3000军兵400战马,在这种情况下,分兵是很危险的,而且吕布之前已经几次尝试出城,但是都大败而归,再出去会有什么不同吗,如此少的兵力,经历了几次大败,士气低落,前后夹击也不可能打得动曹军。

再者,如果曹军虚攻城外的吕布,陈宫按约出城接应,曹操切断陈宫回城的路线,再分兵攻城,城内空虚就更难守住,到时候恐怕吕布、陈宫就要再次丢弃家人跑路了。

重读三国:一个理想骨感的庸庸过客,陈宫

所以曹操的谋士荀攸评价陈宫“有智而迟”,不能很好地审时度势,还是很有道理的。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而陈宫既无匡扶汉室之心,又无辅佐霸业之智,眼界低微,见异思迁,是个连理想都很骨感的人,在三国精彩纷呈的历史中,他只不过是个庸庸过客,他应该感谢罗贯中,否则他不会有像现在这么好的名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