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家孙膑,“围魏救赵”等用兵奇谋,一直被后世所仿效

孙族是秋末期大兵家孙武的后代。到孙膑时期,已进入战国中期,他是齐国人。他一生坎坷不平,连真实名字也没有留下。战国时期兼并战争连绵不止,正由于此,兵家孙膑有了展才用武之地,不可避免地决定了这位杰出军事家历尽坎坷、充满戏剧变化的传奇生涯。孙膑生平最为得意的两次战役,当推桂陵、马陵两次奇谋之战。公元前353年,魏国伐赵,赵危急中求救于齐。齐威王任命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领兵援赵。田忌本想挥师赴赵国战场,孙膑却说:“凡是想解开纠缠杂乱的绳子,不可乱抓乱扯。排解争斗的人,不能卷进争斗之中,而应采取避实击虚,攻其必救的办法,造成迫敌应变的形势,就自然而然地解围了。

军事家孙膑,“围魏救赵”等用兵奇谋,一直被后世所仿效

当前魏国攻赵,精锐部队已经出征,国内必定只剩老弱残兵防守。你不如引兵速攻魏都,占领它的交通要地,袭击它的空虚后方,魏军必定弃赵回师自救。如此之举,即解赵国、又击魏国。”田忌依计而行,魏军果然急撤赵都邯郸之围,回师途中与齐军战于桂陵,齐师以逸待劳,魏军大败,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围魏救赵”的战例。公元前341年的马陵一战,更使孙膑得以报仇血恨,威震诸侯。此战役起因于魏赵联合攻韩,韩向齐告急求援。齐王仍派田忌率兵前往,而且又依孙膑计谋,奔袭大梁。魏国大将庞涓闻讯,再次赶紧撤兵回师。

军事家孙膑,“围魏救赵”等用兵奇谋,一直被后世所仿效

这时齐军已经走到魏军西面去了,孙膑对田忌建议:“魏军素来剿悍轻齐,常说齐人都是胆小鬼。善战者就应该利用这一点,因势利导,使其上当。兵法说:‘跑一百里去争利,会牺牲上将军;跑五十里去争利,只有一半的兵员能赶到。’因此,我们可以装出胆怯之状,诱使敌人陷入绝境。”于是,命令部队,一进入魏国就先挖10万人煮饭用的灶,第二天只挖5万人煮饭用的灶,第三天只挖3万人煮饭用的灶。田忌遂传令执行。庞涓不知“退兵减灶”是计,尾随齐军3天,看到灶穴日减其半,就兴奋地说:“果然不出所料,齐军怯阵,进入我境才3天,士卒就逃亡过半了。”于是弃其步兵主力,只率骑兵精锐。昼夜兼程,火速迫击。

军事家孙膑,“围魏救赵”等用兵奇谋,一直被后世所仿效

孙膑计算敌人行程,料定当天夜晚可至马陵,那里山高林密,坡陡路窄,最宜设伏。于是令兵把路旁一株大树剥去皮,上书“庞润死于此树之下”。同时部署万余名弓弩手,埋伏于道路两旁。规定天黑之后,只要见到火光,就万箭齐发。果然,庞润于当日夜进入设伏地域。他隐约看见树上有字,就叫人点起火把照着看,字没念完,齐军万箭齐发,魏军顿时死伤过半,不战自溃。庞洞智穷兵败,自知难逃孙膑之手,愤恨地说了句:“居然让这小子成了名!”随即拔剑自剑。齐军乘胜全部消灭魏军,并且生俘魏军主将太子申凯旋而归。

军事家孙膑,“围魏救赵”等用兵奇谋,一直被后世所仿效

其实,在桂陵、马陵两战之前,孙膑的军事才华已经闻名各诸侯国。当时有人劝阻魏太子申不要去和孙膑对阵,说:“孙膑善用兵”。孙膑不仅打过顺利的进攻战,而且还经历过相当残酷的防御战。可惜史料丢失,无从详察了。马陵大捷后,孙膑不仅没有接受齐威王对他的封赏,还主动辞去军师的职务,退出政治舞台,过起隐居的生活,从而摆脱了政治纠纷。在隐居中,孙膑不甘寂寞,发愤自强,把晚年的全部精力用于军事理论的研究上,终于写出流传千古的《孙膑兵法》,给后人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历史遗产。

军事家孙膑,“围魏救赵”等用兵奇谋,一直被后世所仿效

孙膑作为孙武杰出的后裔,他不仅继承了《孙子兵法》的用兵之道,而且在具体运用上开创了更加光辉的战例,他的“围魏救赵”、“退兵减灶”等用兵的奇谋,两千年来一直被后世兵家所仿效、推崇,成为脍炙人口的著名词语。《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最早最伟大的兵书,被列入《武经七书》之首。而《孙膑兵法》内容更加丰富,观点更加明朗,战略战术更加具体灵活,成为中外兵家必读军事著作。综观孙膑的一生,历尽艰辛曲折,忍辱不屈,奋斗不息。对于我国战国中期的历史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军事理论上,取得了重大成就,确实是我国占代的杰出军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