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性文化”真的適合企業嗎?員工是人卻要學習狼的殘忍

最近,小王的公司頒佈了新的企業文化,原本6000工資的他,發現這個月只發了3500,一問公司。HR回覆他說:企業現在實行狼性文化,工資在KPI考核範圍之內,這個月完成不了績效,就按績效等級發工資了。

小王愣住了,原本工資不高的他,經過新政策後,表面上工資並沒有下降,但真正拿到手裡的幾乎少了一半。

這件事合不合理?

拋開不論,我們且來理解什麼是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或稱組織文化(Corporate Culture或Organizational Culture),是一個組織由其價值觀、信念、儀式、符號、處事方式等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簡單而言,就是企業在日常運行中所表現出的各方各面。——引自百科

“狼性文化”真的適合企業嗎?員工是人卻要學習狼的殘忍


由此可見,企業文化只是代表一種價值觀念,一種信念,跟工資沒有一毛錢的關係。但是日常職場工作中我們常見的,許多企業扣工資卻是先從“企業文化”著手的。

它真的那麼香餑餑嗎?

企業文化就是扣工資的遮羞布?

華為推行了“狼性文化”,緊接著許多公司跟進,華為給的薪酬高,有的公司根本理解不了什麼是真正的狼性文化,就開始制定一系列的規則。KPI績效考核,出了問題就使勁扣員工工資。

結果“文化”沒學到,“狼性”殘忍倒是表現得淋漓盡致。

事實上真正的“狼性文化”不是空喊口號,而是跟員工息息相關的。

狼性文化新解

首先,狼性文化是首先要有強健的身軀,有力的四肢,狼才能夠去奔跑,追逐,捕獲獵物。

華為公司推行“狼性文化”,但給員工吃的是肉,上等的好肉,員工吃了身軀強健,四肢有力,血液沸騰,內心充滿鬥志才能去追逐一個又一個的獵物。把他們斃於嘴下!

但是別的企業,就想讓員工多幹活,像狼一樣去捕獲獵物,卻不肯像狼一樣給他們食物,不要說吃肉,甚至連骨頭、湯水渣渣都不給。

試問一頭孱弱的狼如何能夠捕獲獵物?

不被獵物反捕獲就不錯了。

“狼性文化”真的適合企業嗎?員工是人卻要學習狼的殘忍


這樣又何來狼性文化?

其次,狼性的第二個核心點是團隊,團隊精神。

一個團隊裡,狼不管是少是老,高的矮的,短的小的,胖的瘦的,它都是狼群裡的一員,他們是團隊的一員。

只要它跟團隊保持一致,勇往直前,就是擁有團隊精神的優秀成員。

有的企業,沒有理解透,打造的不是團隊精神,而是制定一系列規則、一堆的KPI考核,這就是狼性文化。一言不合扣工資,逼迫真正優秀的員工陸續離職。

一天只有24個小時,每個人都是正常的生物,真正高效率的工作其實就那幾個小時。勞逸結合,狼才能在抓取下一個獵物的時候奮起直追,當獵物疲憊時候,瞬間跳起撲倒。

狼性文化不是為了加班而加班,996,而是有目的性。狼不會放鬆每一刻的警惕,但絕不是無目的的遊走。許多企業不知道為什麼加班而加班,我就有一個朋友,她說下班後就算沒事也要留下來,領導必須安排她一堆事,直到讓你加班到九點才能下班。

否則就是工作不飽和。

背離了狼性文化的目的性精神。

第三,狼性文化需要敏銳的嗅覺,這又稱之為“嗜血性”,尤其表現在團隊的領導者身上。

這是很多企業不願直接面對的。

企業跟狼群不一樣,畢竟我們不是狼,可以參考狼性,但是絕對不可能成為真正的狼,否則那就是牲畜了,而不是人。

狼天生具有敏銳的嗅覺,那是天生的殺手,人不可能像狼一樣,作為一個團隊的領導者,公司的老闆,就應該有更為敏銳的嗅覺,遠見卓識。

因為你站的高,能夠領導團隊走向勝利。

屬下的員工,只要他們按照你的意願去做事,按時完成任務,那就是發揮了他們應有的作用。

至於失敗,不少領導歸咎於員工身上,那有點張冠李戴了。第一責任人當然是上位者無可置疑。

就算是員工有很多想法,他說出來的話有幾個人聽?說出來又有誰人去執行?

狼性文化已經提出多年,有很多人從各個角度去理解,但我從這個角度去說明,只希望不要被曲解。

想要狼性文化。

就注意以下幾點:

1、狼性文化沒有錯,大部分人學到了李雲龍說“狼走千里吃肉,狗走千里吃屎”,卻沒有學到李雲龍說“男人必須要有血性,像一匹狼一樣,勇往直前,狹路相逢勇者勝”。員工要要勇往直前,公司也需勇往直前。大多數互聯網公司畏畏縮縮失去機會。

2、狼的軀體、團隊精神、敏銳嗅覺

上面已然說過,不重述。

一個人公司想要發展,靠的絕對不是扣工資、制定KPI績效考核那一套,而是靠一種精神,一種文化,將大家擰成一股繩,集中所有智力和行動力,勇往直前!那樣才能夠衝破一個一個難關。

“狼性文化”真的適合企業嗎?員工是人卻要學習狼的殘忍


白巖松說,當一個公司開始強調考勤、打卡的時候,就說明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這句話有前置條件,但一個公司打卡和不打卡,真的跟工作效率沒有實質性的關聯,很多公司為何照樣樂此不疲?

只因逼迫員工的時候多一個藉口,扣工資的時候多一個依據罷了。

不是為了工作而工作,而是為了考核而考核,那就沒有意義。就猶如一個學生為了考試而考試,而不是為了提升他自己的能力。

屬於本末倒置。

3、“狼”的性情:野、殘、貪、暴,是這樣理解。

“貪性”是指對工作、對事業要有慾望,為了達成目的拼搏、勇敢探索;

“野”性,指的是在工作中、事業中開拓進取,奮不顧身的精神;

殘”之含義:指的是在工作中,對困難和對手,要一個個、毫不留情地把它們消滅、一一戰勝;

“暴”之含義:指的是逆境中,不屈不撓,粗暴地對待每一個敵人、難關,不要有任何仁慈。

企業學習的應該是真正的“狼性文化”,給員工吃肉,激發員工的鬥志,打造團隊精神,而不是把“狼性文化”掛在嘴邊,當作遮羞布。隨著人類社會文化的進步,追求美好必然是每一個人堅持不懈的夢想。

只有符合這個時代潮流的企業,才能收穫最優秀的人才,衝破一個又一個障礙,擊敗一個又一個對手,達成目的。

狼是對自己人有溫情,對敵人狠;對自己人狠,只會讓員工感覺到狼的“兇”“殘”“暴”“貪婪”“可怕”。

退一步來說,一個沒有溫情的企業,如何能生產出有溫暖的產品?

沒有溫暖的產品,誰願意去接受?

當真正優秀的員工逼迫到敵對手上,那企業也離死不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