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申论高分,为啥总是听说别人能考80分以上呢?

☆☆☆每日必背名言警句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治理国家的原则,首先是要使人民富裕。

国与民,相辅相成;民与国,相存相依。这就是,国富则民安,民富则国强。

“富”的概念,绝不仅指物质层面的富裕,同时也要求精神层面的富足。

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第一阶段,文化繁荣,是社会发展的更高阶段。物质食粮与精神食粮的双丰收、经济家园与精神家园的同富足,才是完整丰盛的“富民”之举。

经济之富的生产力,虽会使人艳羡,也会使人觊觎;而文化之富的向心力,却会令人尊重,更会令人拜服。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期待经济发展,更文化繁荣,期待国民富裕,更祖国富强。


2018国考地市级第1题

“给定资料1”和“给定资料2”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的发展过程,请你概述这一发展过程。(10分)

要求:(1)准确、全面,有条理;(2)不超过200字。


一、审题:

1.答案来源:题干中设定是“给定资料1、2”,要求考生对材料内容每段都要进行精细化阅读,定位、筛选可能的得分点,不能有任何遗漏和想当然;

2.作答内容:概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的发展历程,此处应该注意三点,一是概述(既要概括又要有一定程度的简述、说明),二是改革开放以来(意味着要注意时间节点),三是围绕土地承包政策内容(不能脱离这个内容聚焦点);

3.作答要求:(1)准确:答案要点表达要尽量贴合材料实际内容【关键词句】;(2)全面:材料1、2中涉及到的土地承包政策发展历程的内容点不要有任何遗漏,要全面;(3)有条理:答案要点要有逻辑性,从题干设定“改革开放以来”这个限定词,并结合材料看,答案要点条理性要按照“时空逻辑”来展开;(4)不超过200字,在限定的字数空间内不要超字数,如果有空余格子,最多也不要超过限定字数的10%。

二、阅读-提炼有效信息

给定资料:

1.位于R市郊西隅的沙坝村,总面积约10平方千米,山清水秀,历史悠久。

1980年前后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在中国广大农村推行①。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等有关“包产到户”“包干到户”①的文件一层层传达下来,但沙坝村却没有变革的迹象,人们还在观望。时任大队书记的杨某回忆说:“那时候土地、山林还有各种财产都是国家(集体)的,国家的东西,哪个敢随便动!”

注解①:1980年前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中国广大农村开始推行,实施“包产到户”、“包干到户”。

到了1981年底,沙坝村把耕地按好、中、差进行了搭配,然后按人口平均发包给村民,完成“分田到户”,第一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沙坝村初步落实。从此,在土地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村民对于承包地有了经营权、使用权。当时的规定是:所有承包地土地,不许出租、买卖;不许在承包地上建房、烧砖瓦等。虽然承包时大队已经确定承包期是3至5年,但是,村民中仍有人怀疑分田到户不长久,会不会“今天分下去,明天又收回来”。直到198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十五年以上”②,村民们的忧虑才初步解除。而后中央提出的“为了稳定土地承包关系,鼓励农民增加投入,提高土地的生产率,在原定的耕地承包期到期之后,再延长三十年不变”②,算是给农民吃了“定心丸”。为了给农民稳定的土地承包经营预期,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③。

注解②:198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十五年以上,而后又提出原定耕地承包期到期之后,再延长三十年不变。

注解③: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

2.L村位于某省中北部沿海平原区,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冬小麦与夏玉米一年两季轮作,经济作物以苹果为主。L村的土地分为两类,一是“围庄地”,在村庄周边,有较好的水利条件;二是“洼子地”,离村庄远,水利条件较差。与全国大多数村庄一样,L村也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根据当时的政策完成了“二轮土地承包”④。L村把全村土地分成两份,一份为各户承包的人口地;另一份为机动地。机动地主要用于给新增加的人口增地。

与其他村庄二轮承包普遍执行的“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土地政策④不同的是,L村在机动地上实行“增人增地但减人不减地”的办法。自二轮土地承包以来,L村的人口增减变化将近百人。L村给新增加的人口分配土地先从位置、水利条件较好的围庄地开始,围庄地分完之后,新增加的人口就只能分到洼子地了。到了2014年,预留的机动地全部分配完了,“增人增地但减人不减地”的办法也就难以为继了⑤。

村民李某⑤在二轮承包时家里只有他们夫妇和未成年的儿子,多年后儿子娶妻生子,都没赶上村里分地,一家6个人种着3个人的地,收入窘迫。特别是每当看到邻居张某家2个人种着9个人的地时,颇有怨言:“明显不公平,就应收回重分。”但张某对他的话却不完全认同⑤:“我家地多人少是事实,可二轮续包的时候就是这样,30年不变也是国家规定的。”

与李某、张某想要地、想种地不同,L村还有不想要、不想种地的人。76岁的万老汉,⑤家里有6亩地,儿子和孙子都在外地打工、上学。每年的秋收季节都是万老汉最发愁的时候,繁重的劳动都得雇人帮忙。他想把地流转出去,但因为地比较零散,收益也不高,流转也很困难。村里和万老汉情况差不多的还有二十多人。近几年一直在外地打工的王某说⑤:“种地费时费力不说,农忙时回家打理,请假还要被扣工资,不合算。这两年一直是托付亲戚来种地,没什么收益,明年也不想这么干了。”此外,村里还有10户完全脱离农业的家庭,因各种原因,他们承包的土地大多撂荒了。

现任村支书告诉记者说⑤,村里二轮承包后一直没进行土地调整,这是因为国家对土地调整有政策,明确提出“小调整、大稳定的前提是稳定”。“小调整”的间隔期最短不得少于5年,而且“小调整”只限于人地矛盾突出的个别农户。2006年因为村民的承包地占用量与家庭人口不均衡,村里曾有过一次调整的打算,村委会研究决定:凡是人口减少以及已经迁往城镇落户的农户,其承包的土地份额一律收回,另行发包给新增人口的农户。村民石某因妻子去世而被收回了2亩地。石某不服,将村委会告上法庭,要求返还被收走的土地。法院经审理认为,2003年实施的《农村土地承包法》确立了“承包土地以户为单位,减人不减地”的原则。根据该法律,家庭承包经营权的主体是农户整体,而不是家庭成员个体。只要承包方的家庭还有人在,土地就是不能收回。只有在承包经营的家庭消亡,或承包方全家迁入设区的市并转为非农户口的情况下,发包方才可以收回承包地。如果承包方自愿放弃承包地,则应提前半年提出申请。最后法院判决村委会返还石某土地。石某这一告,那次土地调整就没往下进行。后来,国家对土地调整的限制越来越严格,多次强调“承包期内,发包方不得调整承包地”“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

2016年春,李某和一些农户以土地承包量有失公平为由找到了当地政府,要求调整。这一诉求得到了政府的支持。面对这种局面,村支书无奈地说⑤:“这样一来,我们的压力很大,看来村里的土地调整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事。”

注解④: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根据当时的政策完成了“二轮土地承包”, 普遍执行的“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土地政策。

注解⑤:土地承包政策及调整面临的难题。

三、组织答案

  1. 罗列-整理有效信息:

注解①:1980年前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中国广大农村开始推行,实施“包产到户”、“包干到户”。

注解②:198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十五年以上,而后又提出原定耕地承包期到期之后,再延长三十年不变。

注解③: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

注解④: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根据当时的政策完成了“二轮土地承包”,普遍执行的“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土地政策。

注解⑤:土地承包政策及调整面临的难题。

2.书写标准答案:根据题干设定作答内容和作答要求

(1)1980年前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中国广大农村开始推行,实行“包产、包干到户”。(2)198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土地承包一般应在十五年以上”,而后提出“在原定耕地承包期到期之后,再延长三十年不变”。(3)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完成“二轮土地承包”,普遍执行“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政策。(4)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

四、注意书写细节

1.是否必须分段:对此类200-300字的概述题,一般分点不分段,防止在限定的字数格子内写不完想要表达的得分点。

2.得分点写几个:此类题目一般2分一个得分点,或至少要按照这个标准来根据题目分值大致测算写几个得分点,且“就多不就少”;当然也许会出现1分或3分一个得分点的情况,但并不多见,考生注意切记。

3.得分点是否准确的判断标准:得分点要按照“时间1分”+“政策1分”的原则来判定分数,但具体来说,每个要点没有时间节点扣1分;只有时间节点没有政策内容不给分。

4.作答要求是否赋分:本题要求“准确、全面、有条理”总体赋分2分,主要看考生是否准确理解给定资料、是否把握作答要求,如条理是否清晰、逻辑是否合理、语言表达是否准确等,酌情赋0-2分。

每天进步一点点,梦想成真,只有有了梦想,才有成真的可能!加油吧,备考青年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