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了這碗心靈雞湯


​閱讀是一個人終身都應該具備的良好習慣,它能讓你縱觀天下也能讓你思考人生。但是一個人的閱讀習慣應該如何培養呢?為人父母,我們又如何引導孩子閱讀呢?


乾了這碗心靈雞湯

首先,幼兒期對閱讀習慣的培養非常關鍵,孩子在幼兒階段幾乎是一張白紙,對娛樂方式沒有過多的選擇和喜好,這時候家庭的娛樂方式如果主要是手機、電視、玩具……那麼孩子自然對看書是不會有興趣的。但如果收起來電子產品和各種所謂的益智玩具,那麼孩子一定會在五彩繽紛的書籍中找到自己與生俱來的樂趣。想起我家小怪獸大概3歲的時候,經常抱本恐龍書給他的玩具們講故事,一講就是一個多小時。在他幼小的世界裡,這就是最放鬆、最享受的事情。所以說,引導孩子養成讀書的習慣,家長首先要關掉電視,放下手機。

為了讓孩子們儘早的瞭解名著,很多家長喜歡給孩子們看一些簡化的名著電視劇或動畫片。小編對這種方式不是很認同。首先,名著的精髓就在於人物關係的複雜性、每個人物性格的獨特性、情節環環相扣的連貫性、矛盾衝突的複雜性……而簡化後的情節幾乎破壞了以上這些原著所具有的經典和完美。有些導演個人文學修養的缺失對原著的理解也會產生一些偏差。最重要的是,看書能讓人通過文字對情節和場景有自己的理解和想象,也稱“腦補”。而直觀的播放、傳輸則破壞了孩子思考的主動性。因此,這樣的所謂微縮版原著是不建議給孩子看的。與其讓孩子過早的接觸名著動畫片不如給孩子選擇一些適齡的繪本、童話或詩歌集。無論色彩、語言還是內容都能讓孩子很容易產生共鳴並喜歡閱讀。


乾了這碗心靈雞湯

這裡提到適齡,給孩子選擇讀物,一定要注意孩子理解力所處的階段,不能拔苗助長。還是要相信現在的教育學者對兒童讀物的年齡段分類也在逐步合理。什麼階段理解力的孩子需要讀什麼知識和內涵的書籍也是對應的。印象中老媽當年給還沒上小學的小侄女講刻舟求劍的故事,講完了問孩子: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呀?孩子想想“告訴我們出去玩兒不能帶劍”。老媽不罷休,必須要激發孫女兒的潛力,再來一個掩耳盜鈴的故事,侄女不假思索的回答“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偷鈴不能這樣偷”。老教育家徹底崩潰。這就說明寓言等具有較深刻含義的故事對於學齡前兒童還是過於深奧了。


乾了這碗心靈雞湯

隨著孩子識字量的增加,閱讀量的增加,我們則可以逐漸跟孩子開始交流讀書心得。這是一種非常美妙的親子體驗,孩子的想法經常會讓人大吃一驚,逐步成熟的思想既有別於幼兒時期的稚嫩又比大人固化的思維多了一些童趣甚至哲理。前幾天和孩子在聊他看的一本書,關於人物與命運的抗爭。

“你以後一定會比我厲害”媽媽鼓勵道。

“你比我大這麼多,而且你比我知識儲備多,肯定比我厲害啦”

“但是我已經老了,知識和命運都改變不了了”

“誰說的?人只要努力想改變,命運是可以改變的,只要你努力的方向是對的。”

好吧,為了兌現你的預言,老母親繼續努力!


乾了這碗心靈雞湯

近幾年詩詞大會、地名大會、朗讀者等弘揚傳統文化和主流價值觀的節目非常受大家喜愛,看得出人們在浮躁的名利追逐中也在尋找精神上的寄託和平衡。董卿的出口成章和妙語連珠圈粉無數,讓女性對審美又有了新的認識和追求。現場作畫、口若懸河的康震老師也成了小朋友的偶像,這自然是比八卦明星對孩子的引導更有意義和價值。

乾了這碗心靈雞湯

“胸藏文墨虛若谷”“腹有詩書氣自華”。讓我們抱起書本幹了閱讀這碗濃濃的心靈雞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