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了这碗心灵鸡汤


​阅读是一个人终身都应该具备的良好习惯,它能让你纵观天下也能让你思考人生。但是一个人的阅读习惯应该如何培养呢?为人父母,我们又如何引导孩子阅读呢?


干了这碗心灵鸡汤

首先,幼儿期对阅读习惯的培养非常关键,孩子在幼儿阶段几乎是一张白纸,对娱乐方式没有过多的选择和喜好,这时候家庭的娱乐方式如果主要是手机、电视、玩具……那么孩子自然对看书是不会有兴趣的。但如果收起来电子产品和各种所谓的益智玩具,那么孩子一定会在五彩缤纷的书籍中找到自己与生俱来的乐趣。想起我家小怪兽大概3岁的时候,经常抱本恐龙书给他的玩具们讲故事,一讲就是一个多小时。在他幼小的世界里,这就是最放松、最享受的事情。所以说,引导孩子养成读书的习惯,家长首先要关掉电视,放下手机。

为了让孩子们尽早的了解名著,很多家长喜欢给孩子们看一些简化的名著电视剧或动画片。小编对这种方式不是很认同。首先,名著的精髓就在于人物关系的复杂性、每个人物性格的独特性、情节环环相扣的连贯性、矛盾冲突的复杂性……而简化后的情节几乎破坏了以上这些原著所具有的经典和完美。有些导演个人文学修养的缺失对原著的理解也会产生一些偏差。最重要的是,看书能让人通过文字对情节和场景有自己的理解和想象,也称“脑补”。而直观的播放、传输则破坏了孩子思考的主动性。因此,这样的所谓微缩版原著是不建议给孩子看的。与其让孩子过早的接触名著动画片不如给孩子选择一些适龄的绘本、童话或诗歌集。无论色彩、语言还是内容都能让孩子很容易产生共鸣并喜欢阅读。


干了这碗心灵鸡汤

这里提到适龄,给孩子选择读物,一定要注意孩子理解力所处的阶段,不能拔苗助长。还是要相信现在的教育学者对儿童读物的年龄段分类也在逐步合理。什么阶段理解力的孩子需要读什么知识和内涵的书籍也是对应的。印象中老妈当年给还没上小学的小侄女讲刻舟求剑的故事,讲完了问孩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呀?孩子想想“告诉我们出去玩儿不能带剑”。老妈不罢休,必须要激发孙女儿的潜力,再来一个掩耳盗铃的故事,侄女不假思索的回答“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偷铃不能这样偷”。老教育家彻底崩溃。这就说明寓言等具有较深刻含义的故事对于学龄前儿童还是过于深奥了。


干了这碗心灵鸡汤

随着孩子识字量的增加,阅读量的增加,我们则可以逐渐跟孩子开始交流读书心得。这是一种非常美妙的亲子体验,孩子的想法经常会让人大吃一惊,逐步成熟的思想既有别于幼儿时期的稚嫩又比大人固化的思维多了一些童趣甚至哲理。前几天和孩子在聊他看的一本书,关于人物与命运的抗争。

“你以后一定会比我厉害”妈妈鼓励道。

“你比我大这么多,而且你比我知识储备多,肯定比我厉害啦”

“但是我已经老了,知识和命运都改变不了了”

“谁说的?人只要努力想改变,命运是可以改变的,只要你努力的方向是对的。”

好吧,为了兑现你的预言,老母亲继续努力!


干了这碗心灵鸡汤

近几年诗词大会、地名大会、朗读者等弘扬传统文化和主流价值观的节目非常受大家喜爱,看得出人们在浮躁的名利追逐中也在寻找精神上的寄托和平衡。董卿的出口成章和妙语连珠圈粉无数,让女性对审美又有了新的认识和追求。现场作画、口若悬河的康震老师也成了小朋友的偶像,这自然是比八卦明星对孩子的引导更有意义和价值。

干了这碗心灵鸡汤

“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让我们抱起书本干了阅读这碗浓浓的心灵鸡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