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疫情防控精准落实 复工复产提速扩面

  发现上海“一号病人”

长宁:疫情防控精准落实 复工复产提速扩面

图片说明:长宁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自主研发的基于“一网统管”的疾控智慧化系统近日上线。

  据长宁区消息:深夜10点30分,上海市同仁医院于亦鸣医生在对一位女病患的问诊和观察中,敏锐地捕捉到了几丝隐约的线索:“来自武汉”“连续多日发热咳嗽”“精神萎靡”,这些字眼让于医生脑海中亮起了“警灯”。随后,他立刻给阿姨安排了胸片检查,影像学表现进一步印证了于医生的猜想,患者的两侧肺部呈现多发渗出病灶,这是新冠肺炎的典型症状。于医生立即向上报告……1月20日,这位患者被确诊为上海首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长宁区在接到同仁医院的疑似病例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响应。“一号病人”确诊后,区卫健委立即召开了区域医疗机构防控部署会,下发了防控工作方案、7个防控工作组名单、2个防治专家组名单、防治处置流程等……经医务人员的精心诊治,1月24日该患者治愈出院。与之接触的27名医务人员无一人感染。

  长宁区就这样打响了上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第一枪。

  在武汉建起首个心理咨询室

  1月27日开始,长宁区先后派遣22名医务人员前往武汉一线支援,这其中有护士、医生、检验师和心理治疗师,他们分别参加武汉金银潭医院、武汉三院和上海援鄂心理医疗队工作。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武汉很多患者、医护人员承担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治病救人的同时,其心理健康更需要关注。长宁区精神卫生中心的医生们来到武汉市第三医院后,争取到一间通风良好并配备洗手池、紫外线灯等消毒设备的治疗间作为主战场,布置起“沪鄂心连心”心理咨询室。这间心理咨询室里还配备了电话、视频连线等设备,负责普通病房患者的心理疏导和一线医护人员的心理疏导等工作。

  截至援鄂医疗队返沪,“沪鄂心连心”心理咨询室已开展各类心理干预300余人次,线上查房900人次,其中重点服务医患、家属129人次。还制作了4期300份心理健康小报,以及各种暖心小贴士下发到各病房。与此同时,还通过“沪鄂心连心援助平台”公众号,在线完成了320人次的心理评估。

  精准防控,也注重人文关怀

  根据市、区相关防控工作要求,长宁区卫健委与各部门积极联动,迅速启动各方面防范工作。区内各医院已落实预检分诊、发热门诊诊疗、居家隔离人员的管理工作。通过“三专一定”工作制度,“三专”即专线、专车、专人,“一定”定点同仁医院,实现社区发现的发热、呼吸道等病症人员的管理闭环。针对密切接触者,长宁建立了“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控中心”联组工作机制,全力做好追踪核实、居家隔离、异常就诊等工作。落实区内集中临时留验点、隔离点设立工作,做好集中隔离人员的医疗评估、医疗服务和生活服务。

  在科学精准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的同时,长宁区加强人性化操作,注重人文关怀,争取市民对防疫工作的理解与配合。

  春节期间,集中隔离点尚有不少湖北籍旅客,为缓解他们的思乡之情,隔离点饮食颇具湖北味道,天山中医医院还特别配送了可提高免疫力的中药汤剂。在临时集中留验点,由于等待检测报告的时间长达四五小时,而返沪人员经过舟车劳顿,还背负着沉重的心理压力。为此,区卫健委特别准备了取暖物资和设备,准备了面包、酸奶等食物,还联系了爱心餐饮企业将餐车引入留验点,提供24小时中西餐点餐服务。区临时留验点开设12天以来已为2342名旅客进行了核酸检测。在社区居家隔离防线上,由于长宁区国际化程度较高,随着国外疫情暴发,居家隔离的外籍人士日益增加,为此,区疾控中心制作了多语种宣传资料,社区医生在志愿者和智能翻译机的协助下开展沟通。

  与此同时,心理疏导也贯穿长宁区防疫一线。长宁区委宣传部第一时间制定《关于加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公众心理疏导的工作方案》,充分发挥区域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优势,引导群众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区委政法委统筹8家社会心理服务机构,建立区、街镇、居民区三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心理防控工作专班。区精卫中心制定了针对街道居委人员、一线医护人员、民警和疾控防疫人员的心理问题干预和应对方法,并成立了一支由精神科中高级医护人员、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等10名专业人员组成的区级心理援助技术督导团队,建立分类转介机制,完善辖区心理服务三级督导体系。长宁区多个部门在定点医院、集中隔离点、临时留验点和社区也都配备了心理志愿者和专业医生,为市民提供服务。

长宁:疫情防控精准落实 复工复产提速扩面

图片说明:春日里的愚园路

长宁:疫情防控精准落实 复工复产提速扩面

  守护市民安心“结界”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大社区工作者辛勤奋战,以绣花般的精细和韧性,织起一张防疫安全网,守护市民安心的“结界”。

  长宁区第一时间成立社区工作指导组,由区民政局和区商务委牵头,一手抓精准防疫,一手抓复工复产,17个成员单位明确15项工作任务和分工,压实主体责任。社区工作组建立起四级联动、定期会议、信息报送、联络员等四项工作制度,确保各流程、各环节无缝衔接、高效运转。

  社区封闭管理因地制宜,分类治理

  疫情大考下,长宁区充分发挥分类治理优势,五大类别185个居民区因地制宜开展群防群控、联防联控,分类施策、精准发力,为社区筑起一道健康安全防线。

  为指导居民区规范开展防控,长宁区编制下发《关于加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告》和《关于进一步落实居民区防疫工作的通知》,提出关于住宅小区疫情防控“十条意见”,制定“路线图”和“说明书”,梳理形成《长宁居民区疫情防控任务清单》,涉及“封闭管理”“排摸登记”“隔离观察”“口罩预约”“卫生消毒”“动员监督”6大类25项“规定动作”,帮助居委会对照自查。各居委会还可根据不同情况,在13项“自选动作”中选择叠加,提升社区防疫效能。

  售后公房小区积极破解封闭式管理的难题,通过居民自我管理、委托相邻物业代管以及财政购买第三方服务三种方式落实“应封尽封”;普通商品房小区重点关注外来人员排摸登记,严把小区入口,基本做到“一门进出、两外限入、三问三登”等规范;涉外商品房小区使用中英文双语加大科学防疫信息宣传力度,主动跨前解决中外居民在居家隔离中遇到的生活实际困难,安抚他们的情绪;老洋房小区由居委会牵头发动党员、楼组长、志愿者等自治力量,对来(返)沪人员通过叩门、电话、微信等方式进行登记提醒,统筹落实防护物资;动迁安置房小区针对邻里关系密切经常串门聚会的习惯加大宣传引导,严格房屋出租和承租人员动态管理。

  严防境外输入接力压实“硬核”管理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扩散,“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已成为当前上海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

  作为上海境外人士居住密度最高的中心城区,长宁区出台了《关于加强住宅小区境外抵沪人员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从加强宣传告知、加强信息排摸、夯实封闭管理、发动联防联控、做好服务保障等多个方面织密社区防控网。

  为落实入境人员从舱门到家门无缝衔接,长宁区迅速集结起战斗力量,调动百余名机关干部、50余辆车辆,承担起做好入境人员隔离观察接送工作,实现零差错运转。

  在机场驻守环节,工作人员24小时不间断驻守浦东、虹桥两大机场3个航站楼,记录入境人员信息,分类留档并与转送人员对接;制作中英文对照版防疫健康提示、入境人员接送登记表等材料,绘制漫画告知书、流程图,使入境人员一目了然。在分流运送环节,完善无缝衔接闭环,同时组成统计小组,24小时不间断统计入境人员信息并发送至相关街镇,便于街镇开展防控。在居家隔离环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居委会工作人员、民警“三人小组”上门,属地落实14天居家隔离观察。

  专属暖心服务守望相助传递温情

  为防止疫情期间出现社区“孤岛”和治理“漏斗”,长宁始终坚持做好兜底保障,开展人性化关爱,确保疫情防控不落下一个人。

  以暖心服务满足老年群体需求,长宁制定《长宁区养老机构预防冠状病毒应急工作预案》和《区养老服务机构疫情防控问答贴士》。开展辖区养老机构封闭式管理,加强机构消毒及卫生防疫工作,同时发挥社区养老顾问作用,及时了解高龄独居或行动不便的老人在买菜做饭、看病配药、精神慰藉等方面的诉求。

  为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活,长宁加强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支出型贫困家庭等困难人员的排摸,并开通疫情防控期间社会救助“绿色通道”,简化申请审核审批流程。同时,长宁区内各社会组织、公益基地发挥会员联合力量,积极开展科普宣传,发动物资采集,向特定群体提供心理支持、情绪疏导、政策咨询等服务。

  最美“长宁背影”

  一组白色防护服上的涂鸦,最近温暖了整个朋友圈,虽非出自大师之手,却赢来无数点赞。涂鸦动画是长宁区机场驻点的“大白”们自己画的。

  从3月6日起,他们作为上海16个区派驻机场的工作人员,来到防疫“最前线”的浦东机场值守至今。这些熟悉的动画形象,可以缓解工作的紧张和压力,给“大白”们鼓劲,同时也给入境人员特别是孩子们创造熟悉轻松的氛围。他们用“温度”与“精度”跑出了疫情防控的“速度”与“力度”。

长宁:疫情防控精准落实 复工复产提速扩面

图片说明:长宁区“一网统管”系统让疫情防控工作全面可视化,也推动跨部门、跨层级的联防联控机制落地。

长宁:疫情防控精准落实 复工复产提速扩面

图片说明:长宁区虹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一块白板上用各国语言标注了所管辖区域8个重点国家入境返沪人员的各项数据以及工作安排情况。每个细节都不放过。

  新华街道

  责任包干,增强社区免“疫”力

  新华街道根据市、区对社区疫情防控要求,制定“路线图”,梳理任务清单,并因地制宜,分别针对块区、院子、门洞、楼宇、商铺,做到包干到人、责任到岗,做实做细社区疫情防控工作。

  为摸清“家底”,17个居民区分别制作抗疫作战图,将防疫之网覆盖到每一个网格,并进一步强化块长责任制,要求每位块长每天做到“一巡二听三总四核五补”,日日更新居民区块长防控防疫工作图,做到常住户、租赁户、返沪人员、外籍人员信息清晰准确。块长在当好“守门员”的同时,做好居民群众的心理“疏导员”、居家隔离观察人员的贴心“跑腿员”。

  针对43处洋房小院、沿街楼栋,相关居民区积极发挥同构化组织运作方式,统筹楼组长、党小组长、居民小组长等力量,激发居民“我们一起守小区”的自治意识。针对街道辖区内非封闭、无物业小区较多,通过采取邻近小区门岗合并、哨口前移等方式进行临时封闭管理,借助市场力量,做到人员出入可防可控。

  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发展,新华街道组建楼宇防疫联络员队伍,点对点指导商务楼宇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不断完善更迭《新华街道防疫工作手册》和“防疫工具包”。同时,会同中国银行新华支行积极加强企业对接服务,提供企业精准的融资需求,深入研究缓解新华地区中小企业疫情之下的经营困难,还联手一书一课推出知识大礼包,用切实的举措提升新华营商服务能级。

  周家桥街道

  宝钢“思维导图”指导社区防疫

  站岗值守、排查摸底、信息登记……一次次实践积累下,周家桥街道社区防疫“思维导图”应运而生。这张“思维导图”是曾在宝钢集团工作、如今作为“特招生”任职范北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的宋键草拟谋划的,他将质量管理理论中五个影响产品的主要因素“人机料法环”衍生运用到社区防疫五个维度。

  守护社区之“人”,筑牢基层之“机”,筹集防疫之“料”,总结工作之“法”,巩固防疫之“环”,周家桥街道以绣花功夫织牢社区防疫网。

  在思维导图指引下,社区有规划地开展防疫任务。中五居民区作为街道“架梯子”专业户,他们在“机”上花了不少心思——疫情期间几部施工中的电梯加装无法开工,在建坑井的消毒及安全也是一大隐患,加上连日阴雨令其中一处坑井出现了积水现象,居委干部立刻联系物业及施工方到场研究解决,确保停工期间的安全及卫生消毒工作。疫情防控期间,除了防疫物资紧俏,高龄独居老人等特殊群体的急需之“料”也要保障到位。中四居民区的梁秦负责社区老龄工作,疫情期间她为90岁老人送奶票上门,还帮助有需求的老人登记预约口罩,有时还替老人家配药。

长宁:疫情防控精准落实 复工复产提速扩面

图片说明:虹桥街道古北黄金城道

  虹桥街道

  “企业开门七件事”服务全覆盖

  疫情之下,上海靓语有限公司行政小王遇到了个难题,企业复工在即,他需要办理上海市法人网上身份统一认证即“法人一证通”,却不知需要什么材料,到哪里办理。他第一时间想到了虹桥街道的楼宇“全岗通”干部小刘。小刘通过微信告诉他,在HONG空间·党群之家里的营商环境服务中心就可以直接办理,而且是“无接触式”自助办理,卫生又高效。

  虹桥街道营商环境服务中心成立于2019年10月,今年初又进行了一次功能提升,通过“党建+优化营商环境”“互联网+政务事务服务”的理念进一步整合资源、流程再造,推出了“企业开门七件事”服务:覆盖商务服务22项、政务服务553项、个人事务326项、税务服务5项、党务服务8项、法务服务6项和其他事务19项,使政府服务更贴心,企业办事更省心,白领办事更顺心。

  为助力企业复工复产,中心积极对接企业需求,推出营商服务微课堂、线上主题接待和H5政策大礼包,用科技助力发展,在互联网之上架起一座企业服务的战“疫”连心桥。虹桥街道楼宇“全岗通”工作者也从家门口的“店小二”变为线上“店小二”,开展“虹动力”政策直播课堂。近期,中心还按需相继推出时尚创意产业金融政策、人才政策培训等专场课堂,全方位助力企业激发新动能。

长宁:疫情防控精准落实 复工复产提速扩面

图片说明:北新泾街道引入AI移动菜场无人售货巴士进小区。

  北新泾街道

  上海首批AI+社区智慧战“疫”

  去年,北新泾街道作为上海市首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AI+社区”试点,与区科委联手,聚焦百姓“新开门七件事”集成了一批满足社区各方面需求的人工智能项目。疫情发生后,这些技术和产品第一时间投入社区抗疫一线,在实战中检验实效。

  在AI+社区建设中,北新泾街道与区卫健委合作,试点引入了科大讯飞智能语音外呼系统,在此次疫情防控中,该系统率先在街道拓展用于口罩预约通知购买、居家观察居民语音随访、对企业返沪员工进行短信提醒等多方面,并匹配遴明科技智能手环,在提升效率和准确率的同时,减轻社区干部工作负担。

  疫情当前,对于“买汏烧”们的需求,北新泾街道引入了沪上人工智能企业深兰科技研发的“AI移动菜场”无人售货巴士进小区。居民们依次排队,测温、上车、选菜后扫码支付,短短几分钟就能完成购物,有效减少人员聚集风险,也满足了日常生活所需。

  北新泾街道还将“新开门七件事”梳理成数据,导入街道社区综合管理指挥平台“AI社区大脑”中,充实和完善现有实有人口、住宅房屋等大数据,一方面有助于居民区对外地返沪人员的精细排查,提前感知安全隐患和服务缺口,也为即将开展的人口普查做准备;另一方面也为社区后续精细化治理奠定基础。

  仙霞街道

  规模以上企业综合税收逆势而上

  疫情阴霾下的1至2月,仙霞街道188家规模以上企业综合税收逆势而上,完成约7.63亿元,完成全年目标55.6%,88家规上企业税收同比上升。街道精准服务,抢抓先机,分类施策打好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组合拳。

  街道对重点楼宇、规上企业复工复产加大跟踪服务力度。针对防疫基本物资设备采购难,企业现金流压力大、外地外籍员工复工难三个共性问题,充分调动各方资源,积极落实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与此同时,抓紧抓实惠企政策落地,提前开展企业财政扶持资金兑付相关工作,积极宣传稳岗落实补贴、线上培训补贴政策。

  精准服务也成为仙霞街道营商服务的重点。在走访服务中,“店小二”获悉某外资企业有意向在上海成立中国区总部,针对该企业业务拓展、机构重组的规划,街道携手相关部门,主动宣介长宁区域发展优势及地区总部型企业政策,努力助推企业实现地区型总部转型、税收落地长宁。

  街道一方面鼓励企业危中寻机、大力协助企业开拓新业务模式,另一方面,想方设法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对企业在疫情期间涉及社保、融资、员工管理,防疫物资储备等一系列需求信息积极回应,加强支持保障,联手上海银行、建设银行为急需融资的中小企业提供优惠利率,成功落实融资款300多万;动员辖区国企响应号召减免租金;针对餐饮企业较多的实际,街道加强与行业监管部门条块联动,形成信息沟通反馈机制,建立健全“一店一档”,确保了餐饮企业安全有序复工经营。

  新泾镇

  “三线法则”扎牢混合社区防疫篱笆

  新泾镇是一个超大混合型社区,有商品房、农民动迁房、售后公房、别墅区、混合型小区等33个居民区、121个不同类型的住宅小区。针对人口属地性、人群多样化、人员流动大的实际,新泾镇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采取门岗线、排摸线、网格线“三线法则”落实疫情防控工作。

  在门岗线,严格落实临时出入证制度是新泾镇各居民区防疫门岗的标配。多重细分的成套出入证使复杂多样的小区严而有序,且不失温度。通协小区租户占50%,人员流动率超过30%,屈家桥居民区以发放“红蓝两证”应对,红证发给业主,由楼组长送上门;蓝证发给租户,由租户主动登记后领取并填写返沪日期,完善了健康观察的信息链。

  在排摸线,摸清人员底数既是防疫工作的基础,也是落实社区治理的关键。新泾镇推行涉外住宅三色图、动迁房五色图、商品房九色图等方法。怡景苑居民区将1458户住户用9种颜色作为分类,小区人员情况一目了然,为党组织带领下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增强了底气。

  新泾镇还建立了疫情联防联控网格,点对点撒向楼组、居民。虹康居民区通过短信、微信平台,推送有关返沪健康申报、口罩预约登记、病毒防范知识等,同时,大数据的收集反馈作用为疫情防控形成了预警机制,让防疫管理更科学、更高效。

长宁:疫情防控精准落实 复工复产提速扩面

图片说明:长宁区在集中留验点特别开设了心理咨询室,推出了一系列暖心服务。

  华阳路街道

  凝心聚力,筑牢疫情防控“铜墙铁壁”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华阳路街道党工委充分发挥“轴心”作用,整合区域化党建资源,为打赢这场战争提供坚实的组织领导。

  21个居民区党组织冲锋在前,纷纷成立党员突击队,带领楼组长、志愿者当好宣传员、排查员、互助员,在123个小区因地制宜落实“一类型一方案”的封闭式管理。楼宇园区党组织携手物业防疫、复工两手抓,比如:上海多媒体广场党委引入红外体温监测仪,八八中心党支部完善楼宇入口健康检测“五步法”,德必易园党支部发起组建“爱心车队”接送员工上下班。

  与此同时,区域单位党组织也在第一时间对接街道,强化防疫合力,截至目前,街道累计收到40余家单位的捐款43万元,防疫物资24000余件,区域党建单位还发挥各自所长,抱团取暖。美团点评党委积极推动“无接触配送”、沿街商铺“安心码”在社区落地,以智能科技助力智慧防疫;复旦大学陈灏珠院士医学发展基金、上海健盟医学科技服务中心、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党委等联合捐赠“体温持续监测仪”,为社区一线人员提供健康保障;“虹桥智谷人工智能”“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两个联盟党建专委会与“银联荟”联手,为企业提供金融咨询、政策解答等服务,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江苏路街道

  上线首个“一网统管”防疫专页

  2月上旬,上海首个“一网统管”防疫专页在江苏路街道上线,将辖区内13个居委、24处办公楼宇(园区)、10个建设工地、近1000家沿街商铺疫情防控信息全部纳入街道城运平台。哪些重点区域完成了每日消毒,哪些居民区防疫力量需要加强……都在一个系统、一个页面实现了“一网统管”。

  防疫专页共分为五个部分:一是“疫情发展和实时播报”,自动更新全国、市、区、街道疫情数据;二是“防疫力量”,动态显示并定位工作人员防疫情况;三是任务派单,实时更新、及时处理疫情工作;四是区域地图和重要点位;五是重要工作模块,包括居民小区、办公楼宇、沿街商铺、建筑工地、重点人员观察、来沪人员动态、居民区消毒、口罩预约、小区管理、养老服务十个模块。

  通过一块屏幕可及时获取市、区部门共享数据和街道主动排摸等“全数据”,后台系统汇总并进行大数据分析研判。基于“全数据”汇总和后台交叉分析,系统将自动生成排摸、核查、测温、消毒等任务单,自动派发至相关工作人员手机,工作人员通过政务微信开展工作,实现一次上传、多方共享、科技赋能、精准高效、基层减负。

  程家桥街道

  发展不停步,服务不打烊

  送政策、配物资,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程家桥街道主动跟进、跨前服务,当好“贴身店小二”。以区域党建为引领,程家桥街道充分发挥社区党建联建网络作用,发动居民区党组织、“两新”党组织、党建联盟成员单位等,积极开展社区排查,摸清辖区企业、商铺底数;念好楼宇企业复工“早、严、暖”三字经,科学安排打出“组合拳”;为辖区企业精心推出驻点服务、在线服务、组团服务“暖心三服务”,在第一时间为企业送政策、想办法、解难题。

  自2月以来,程家桥街道共参与调研走访企业70余家,涉及央企、国有、民营和外资等不同类型企业。本着做好属地服务“店小二”、政策服务“宣讲员”的宗旨,街道在实地调研时现场给予政策解读回应,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协调指导,推动惠企政策尽快落实到位。街道还以最快速度配合区相关部门,协助提前发放“十三五”政府财政补贴,冲抵企业疫情期间的运营成本。企业家们纷纷表示,“这笔资金就像及时雨,对于我们的经营是极大的支持。”

  程家桥街道在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支持复工复产之外,推进项目落地建设不停摆,保障招商引资工作不掉线,为区域发展不断积蓄新动力。目前,街道扎实有序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全面展开,已成功接洽多个重大意向项目。

  天山路街道

  71个“小包围”确保守土有责

  因地制宜落实“封闭式管理”,确保守土有责,天山路街道辖区53个小区构建出71个“小包围”,全部实现“一门出入”。

  天山辖区以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造的老旧小区为主,为做好社区防控,街道严格实施封闭式管理,以小区为单位最大限度、最快速度归并出入口。对于一些弄堂小区、串联小区复杂情况,街道打破小区格局,和行政党组单位、居委会、物业等逐一研究封闭式管理方案,在确保居民出行相对便捷的基础上,做到能封尽封,合并管理。街道还细化形成6类门岗管控方案,制定下发《小区封闭式管理情况统计表》,开展“门岗通”培训,对71个“小包围”分别明确对应居委、门岗地址、排班人员、值守时间和督查领导,明确分工、细化职责到点、到门、到人,确保守土有责。

  此外,天山辖区还有37幢沿街房屋,涉及12个居民区,量大、面广、分散,成为社区防控的一个难点问题。街道“告知全、技防严、管理实、蹲守牢、巡查密、服务暖”六措并举,杜绝沿街楼宇、门洞管理漏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