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賓“十大古蹟”之趙一曼故居

趙一曼故居位於宜賓市翠屏區白花鎮一曼村一曼組伯陽嘴,是抗日民族女英雄趙一曼(1905—1936年)出生之地,也是其兒童、少年時代的居住地。建築始建於清代,坐北向南,原為四合院,現存後堂3間,土木結構,懸山式頂,小青瓦屋面,總佔地面積2072平方米,建築面積1100多平方米。2002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宜賓“十大古蹟”之趙一曼故居

趙一曼故居

趙一曼(1905-1936年),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人稱“李姐”。四川省宜賓市翠屏區白花鎮人。中國共產黨黨員,抗日民族英雄,曾就讀於莫斯科中山大學,畢業於黃埔軍校六期。1935年擔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二團政委,在與日寇的鬥爭中於1936年8月被捕就義。2010年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之一。

宜賓“十大古蹟”之趙一曼故居

趙一曼(1905-1936年)

提到趙一曼,宜賓乃至四川人都無比崇敬且引以為傲,對這位抗日女英雄的感懷讚頌之作亦不勝枚舉,比如我院旬日前就推出了一篇題為《“九·一八”,念一曼》的文章,作者言辭真切,感人肺腑,描繪出了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懷的一曼,將宜賓人對趙一曼的感念表達得十分到位,值得一讀。

宜賓“十大古蹟”之趙一曼故居

趙一曼與兒子陳掖賢

筆者在此就不再忝述,且將趙一曼同志的主要經歷簡列如下,以供大家緬懷。

1905年10月,趙一曼出生在四川省原宜賓縣北部白楊嘴村(現屬翠屏區)。

1923年,由鄭佑之、何必輝介紹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

1925年,在縣屬白花場建立“婦女解放同盟”,開辦女子夜校,爭取男女平等,反抗封建婚姻,發展盟員180多人。

1926年,考入宜賓女子中學,宜賓特別支部成立後,由共青團員轉為中共黨員,並擔任共青團女中支部委員和該校學生會主席、婦女聯合會主席等。

1926年5月,“五卅”運動一週年時,趙一曼按照黨的指示組織黨團員在學生中宣傳,抵制英國煤油輪船靠攏宜賓碼頭,學生們遭到了武裝鎮壓,由此引發了全城罷工、罷市、罷課。

1926年10月,考進武漢黃埔軍校。11月,入中央軍事學校武漢分校政治大隊學習。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加入葉挺領導的獨立師學生兵團,投身保衛武漢的戰鬥。9月,由黨組織派往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

1929年9月,被派往南昌,在中央江西省委工作,年底黨的機關遭到破壞,轉赴上海進行革命工作。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被派往東北,先在瀋陽進行抗日救亡運動。後隨省委機關轉到哈爾濱,任滿洲省總工會組織部長、代理書記,參與領導了哈爾濱電車工人大罷工。

1934年,任中共珠河中心縣委委員,兼鐵北區委書記,領導當地農民組織抗日自衛隊,開展游擊戰爭。

1935年2月,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三軍第一師第二團政治委員,轉戰於綏濱鐵路以北的候林鄉、宋家店、黑龍宮一帶。

1935年11月,同50多名戰士被敵人包圍在左撇子溝,浴血奮戰斃敵30餘人,3天后,再次戰鬥禦敵,左腿中彈,不幸被俘。

1936年6月,在護士韓勇義和看守董憲勳的幫助下,逃出哈爾濱,後在奔往抗日遊擊區的途中不幸被日軍追上,再次落入敵手。

1936年8月2日,趙一曼高唱《紅旗歌》,慷慨就義於珠河小北門。

宜賓“十大古蹟”之趙一曼故居

趙一曼故居陳列室

時至今日,趙一曼故居周圍的油樟樹郁郁青青,高大挺拔,象徵著女英雄的革命風姿與不屈鬥志,一曼精神,萬古長青,永傳不朽!

校稿:張家維| 審稿:黃樂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