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天然本是个醉心功名的读书人,却因顿悟而入佛门,成一代高僧


丹霞法师是唐代著名禅师,他法号天然,因曾驻锡南阳丹霞山,故称丹霞天然。丹霞禅师的俗姓和籍贯至今仍不为人知。

丹霞天然本是个醉心功名的读书人,却因顿悟而入佛门,成一代高僧


丹霞禅师是广东高要石头希迁禅师的二十一个法嗣之一,也深受和四川什邡马祖道一禅师的启发,这两位禅师是六祖慧能之后,对禅宗产生了深远影响的重要人物。石头希迁和马祖道一分别在湖南和江西开设道场讲禅,当时天下学禅者趋之如骛,一时盛况空前,两位法师被称为“并世二大士”,在禅宗法脉传承中被尊为“八祖”。

丹霞天然的禅学,融合了石头希迁和马祖道一的思想,既有圆融优雅又兼狂放激越。丹霞天然强调“保护一灵之物”,即注重人的天然本性,反对人为造作,主张从内心生出“善巧方便慈悲喜舍”但又不能执着于此,也即“不从外得,不著方寸”。

丹霞禅师原本是个读书人,自幼学习儒家和墨家典籍,希望通过科举博得功名。

他在进京赶考途中,经过汉南,投宿于一家客栈,遇到一个在此下榻的和尚。他邀和尚一起品茗,和尚问他要到哪里去,他回答说:"求选官去。"和尚说太可惜了,"何不选佛去"。天然问如何去选佛,和尚诉他说:"江西马祖今现住世说法,悟道者不可胜计,彼是真选佛之处。"丹霞听后,心有所动,于是放下学业,立即改道,去江西参谒马祖。

丹霞天然本是个醉心功名的读书人,却因顿悟而入佛门,成一代高僧


丹霞见到马祖后什么也没说,就是用头巾一直拍打自己的额头,马祖看了他好一会儿,明白他是想要出家学佛。思索片刻后马祖对丹霞说道:“南岳庙的石头希迁禅师才是你的师父,你去找他吧。”

见到石头希迁禅师后,丹霞说明了来意,石头希迁收留了他,但没有给他剃度,而是让他去干杂活。丹霞毫无怨言,干得既卖力又认真,这样过了三年。直到有一天, 石头禅师对大家说: “来日铲佛殿前草。”丹霞立刻领悟了石头禅师意思。

第二天,大家都拿着锹、锄头等工具,准备除草。只有丹霞与众不同,他端来一盆水,洗净了头,来到石头面前跪下。石头禅师见他果然有慧根,感到非常高兴,于是就给他落发,度他为僧。石头和尚随后又为他说戒,丹霞却嫌他太唠叨,捂着耳朵一边说“太多也”,一边跑出门去。这在旁人看来是不尊师长,顽劣不可教的行为,可是石头希迁却不生气,反而感到欣慰。他知道弟子这是在向他表明自己已经去了贪嗔痴,戒律对他没用了。这种心意的传达不是语言文字所能表现和描述的,但石头禅师却能感知丹霞的内心,这就是“不立文字”、“以心印心”的禅机。

丹霞禅师注重本心、佛性,主张保持平常心,接引出于自心的巧善方便。一次,丹霞禅师和一位同门师弟一起外出,经过一条小河时,河上的木桥被水冲坏了。岸边有有位美貌的姑娘被河水所阻,正望水兴叹。丹霞禅师见状,就背起这个姑娘涉水过了河。

丹霞天然本是个醉心功名的读书人,却因顿悟而入佛门,成一代高僧


他的师弟对丹霞禅师的行为感到错愕,一时又不好说什么。两人默默地继续赶路,又走了好久,师弟终于憋不住了,开口问道:“师兄,出家人不近女色,你怎么可以抱那姑娘过河呢?”

丹霞禅师诧异道:“你说那个姑娘吗?我早把她放下了,难道师弟你还在背着她?”在这件事里,丹霞禅师就是凭着从本心中生出的巧善慈悲来为他人行方便的,他眼里看到的只是一个遇到了困难的人,而不是一个美貌姑娘,他的本心就是一颗“不著方寸”的平常心。可他的师弟显然并未到这种境界。

丹霞天然本是个醉心功名的读书人,却因顿悟而入佛门,成一代高僧


一次,一个女尼来请丹霞禅师开示疑情,她问道:“如何才是道的真谛?”丹霞禅师一语不发,用手在女尼臀部轻轻掐了一下。

女尼又羞又惊,怒斥道:“原来你心里还有那个!”丹霞禅师淡淡地答道:“不是我有,是你有!”又道:“道不远人,人自远道。”尼姑顿时开悟。

一个小和尚碰巧看到这一幕,就对人说:“我们师父原来是个色鬼,居然当众调戏前来求道的小尼姑!”

有个老和尚立刻训斥道:“马贵四条腿,人贱一张嘴。你这个小和尚懂什么,一边站着去!”

上晚课时候,有人把这件事报告了丹霞禅师。丹霞禅师听罢倒头就拜那个小和尚。连喊:“我佛慈悲,我佛慈悲!”

小和尚被吓得不知所措,连忙大叫;“你认错人了,我不是佛!”

“我没认错人啊,我拜的就是佛祖。是佛祖肉眼凡胎,不仅认错别人,也认错自己了。”丹霞禅师说道。

小和尚猛然醒悟了:师父这是在开示自己啊!须用真心来识人辨事,仅以肉眼去看,是绝对不能明了事物真相的。

丹霞禅师以这两件事揭示了一个禅理:本心具备一切,自心即佛,而佛性平等,男女无别。执着男女分别之心的乃是凡夫,内心不得解脱,而修佛就是修心,坐禅的目的在于破执。

佛、法、僧被称为三宝,向佛之人必须礼敬三宝,这是佛门弟子谨守的法则,但在六祖惠能之后,“呵佛骂祖”却在禅宗里成为一种风气,最著名的要数宣鉴“骂佛”。

德山宣鉴是六祖慧能的五世法孙,曾有弟子问:“什么是佛?”

德山回答:“我这里,佛也无,法也无。达摩是个老臊胡,十地菩萨是担粪汉,等妙二觉是破戒凡夫,菩提涅盘是系驴橛,十二分教是点鬼簿,拭疮纸,佛是老胡屎橛。”

这意思是:达摩是个浑身骚臭的胡人,十地菩萨是担粪的汉子,等妙二觉是破戒的凡夫,菩提涅槃是系驴的伽锁,十二分教是点鬼簿账,擦屁股的手纸,佛就是一堆屎。

按佛经记载,佛祖释迦牟尼出生时,放大智光明,照十方世界,他一手指天,一手指地曰:“天上天下,唯吾独尊。”可是云门宗的祖师,云门文偃禅师说,如果当时我在场,一棒把他打死喂狗,求个天下太平:“我当时若见,一棒打杀,与狗子吃。贵图天下太平。”

云门宗要杀佛,临济宗也要杀佛,临济宗的开山始祖义玄禅师,惯用“喝”的方式接引学人,从而成就了机锋凌厉、棒喝峻烈的“临济喝”。

在一次参禅中,义玄见众僧念经之时,有口无心,便大喊一声:“逢佛杀佛,逢祖杀祖,逢罗汉杀罗汉。”众僧心中顿时凛然,心志得以聚集。

临济宗弟子,日本镰仓幕府执权北条时宗听说元军大举进犯时,就大吼一声“喝!”,以此破除心中的恐惧和迷茫,坚定战胜敌人的信心。他的师傅,来自中原的祖元禅师当即赞道:“真是狮子儿,能做狮子吼!”

禅师们的言行看似荒悖,其中却蕴含着禅机,他们就是要以此让修行者破除执着,并且让他们明白,对佛的膜拜也是凡夫的执着之心,也是要破除的。

作为当时的高僧,丹霞禅师也不例外,以行为狷狂怪诞见著。

有次丹霞去见马祖道一,进了寺庙,没有先去问候马祖,而是直入大殿,骑在文殊菩萨的圣像上。众僧大惊,慌忙禀告马祖。

马祖闻听后亲自来到大殿,见状欣然笑道:“我子天然。”

“我子”即我禅宗弟子,“天然”即心性天然,佛性天然。

丹霞一听到马祖的话,就立即从佛像上跳了下来,非常虔诚地礼拜马祖,口中说道:“谢师赐法号。”从此他便以“天然”为法号。

丹霞天然骑圣像的狂浪举动大逆不道,可是马祖不怒,还很高兴,因为马祖主张任心为修,注重内心而不纠结于外在的形象举止。禅修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破除执着,霞骑天然在圣僧头上,正表明了他已不再执着于圣像的泥塑外形,而只见到其内在的清净佛性,当他当内不执著于我,外不执著于物时,便是开悟,所以马祖才认为他已得到了禅理,为其取号“天然”。

唐宪宗元和年间,丹霞天然到了香山龙门,与伏牛禅师结为莫逆之交,然后又在洛阳慧林寺挂单,结果惹出了“丹霞烧木佛,院主落须眉”的佛门公案。

那天,天气突变,骤然降温,为烤火取暖,丹霞禅师竟然将大殿里的佛像当柴火烧了。

住持见状大怒,呵斥道:“为什么要烧我的木佛?”

丹霞天然禅师笑着答道:“我在烧取舍利!”

“胡说!木佛中哪里来的舍利?”住持听他胡言乱语,愈加恼怒,继续狠狠地斥责他。

丹霞天然反问道:“既然这是没有舍利的木头,那你为什么还要责怪我呢?”

住持闻言语塞,心想此人毁佛不算,还以歪理搪塞,必遭报应,然而丹霞天然禅师安然无事,那住持却须眉都掉落了。

丹霞天然本是个醉心功名的读书人,却因顿悟而入佛门,成一代高僧


《金刚经》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在丹霞天然的思想中,佛是内心的信仰,与佛的外形无关,礼佛的目的是追求形而上的内心修炼,而非形而下的器物崇拜。佛经又说:“凡所有相,皆属虚妄。”“见相非相,则见如来。”佛法是不著相的,禅非坐卧,佛无定相,佛法也不应拘泥于各种规矩和章程,只要心中有佛,则处处是佛,有了佛性的内心自证,一切皆可为,所谓“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慧林寺的住持,身为佛门中人,却不悟佛中真意,所以受到惩罚,落了须眉。

丹霞天然本是个醉心功名的读书人,却因顿悟而入佛门,成一代高僧


佛经、佛像,乃至佛祖本身并不是佛法,他们只是接引佛法的工具和途径,它们虽然有形,本质上却是都空,所以不值得崇拜。修禅就是为了破除法、我两执,可是许多信佛的人,他们礼佛的目的是为了让佛祖保佑他们消灾免祸,取得功名利禄,执着于有形的烧香拜佛撞钟,却并无修心积德之诚。丹霞禅天然等斥佛骂祖的禅师们,要骂的,要杀的,要烧的,就是这种虚妄的执着。

元和三年,有一天早上,丹霞天然禅师在洛阳的天津上桥横卧着,洛阳留守郑公经过这里,就呵斥他,让他起来让路,可是他却不起来。郑公问他怎么回事,他回答:“我就是个无所事事的和尚”。郑公很诧异,就每天给他施米面,从此洛阳许多人人都成了他的信徒。

元和十五年,丹霞禅师年事已高,想寻找一处终老之所,他的门人在南阳丹霞山建起一座草庐接他来居住,他便在此讲禅,三年间门下参禅者达到三百多人,草庐也发展为一个大的寺院。

长庆四年(公元824年)六月,丹霞天然禅师告诉门人说:“准备沐浴,我要走啦。”说着,他便戴着斗笠拄着拐杖去穿鞋,刚穿了一只鞋就圆寂了,那年他八十六岁。膳部员外郎刘轲为他写了纪念碑文。朝廷敕谥智通禅师,塔号妙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