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蔓延背景下“低利率+低增长”或将加大全球债务风险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令世界经济增速放缓以及下行风险加大已是不争的事实。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为稳定金融市场以及为实体经济“输血”,全球各主要经济体纷纷开足马力,加码量化宽松,同时提高财政支持力度。

面对由疫情冲击带来的市场信心受挫以及流动性紧张,全球主要经济体央行进一步放宽货币政策,为市场注入流动性,以稳定投资者信心。与此同时,施以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支持,在一定程度上也将为经济带来更直接的支撑作用。

然而,不可忽视的是,“低利率+低增长”的组合或将增加国家主权债务以及企业债务杠杆率,加重债务负担和债务风险。而低利率甚至是负利率的状况,降低了货币政策的可操作空间,也削弱了政策对经济的支撑作用。而经济的低迷又将迫使政府和企业继续增加杠杆率,由此强化了循环。

疫情加速全球债务规模上升

国际金融协会(IIF)4月7日表示,随着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财政措施全面展开,全球债务负担将在2020年大幅上升。上个月,全球政府债券发行总额飙升至2.1万亿美元的创纪录高位,是2017年至2019年平均0.9万亿美元的两倍多。根据IIF的预测,如果政府净借款在2019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并且全球经济活动名义上收缩3%,那么今年全球债务占比将从GDP的322%激增到342%以上。

总体而言,IIF认为,2019年,全球所有行业的债务增长超过10万亿美元,超过255万亿美元。目前全球债务占GDP的比例超过322%,比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时高出40个百分点。新兴市场的外汇债务目前超过5.3万亿美元。除中国外,外汇债务占新兴市场(金融领域除外)债务的20%。并且,有超过20万亿美元的全球债券和贷款将在2020年底到期,其中4.3万亿美元来自新兴市场。到2020年底,新兴市场将需要再融资7300亿美元的外汇债务。

如何处理已如此庞大的全球债务,值得深思。更重要的是,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而不得不采取更多财政刺激的情况下,或将进一步加剧全球债务压力。目前各主要受到疫情冲击的国家,已经开始不断加码实施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政策,为确保资金来源而需要融资的规模也正在不断扩大。

美国总统特朗普于3月底签署了一份规模达2.2万亿美元的第三轮经济刺激计划。并且,特朗普继续呼吁推出规模约2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法案,旨在为道路、桥梁、铁路或其他公共工程项目建设和维修提供资金。但如何为这一庞大的基建项目计划融资,仍旧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关键问题。

根据富国银行估算,由于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而展开经济刺激计划筹措资金,美国政府二季度的美元债务或将增加1.4万亿美元。并且预计,美国2020财年联邦预算赤字可能增至2.4万亿美元,占GDP的11.2%,这将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最大赤字GDP占比。

另外,为应对疫情对经济产生的冲击,日本政府也已经确定第三轮紧急经济对策与2020年度补充预算案,财政支出约为39.5万亿日元,总规模将达史上最大规模108.2万亿日元。为确保财政来源,日本政府将发行16.8万亿日元国债,其中为弥补财政赤字而发行的赤字国债约占14.5万亿日元。

债务风险及压力持续加剧

值得注意的是,积极推出大规模财政刺激政策是当前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当务之急。然而,资金并不能凭空而来,政府债务的增长以及杠杆率的提高或将难以避免。国际评级机构穆迪表示,美国针对新冠肺炎疫情所作出的强有力的经济政策反应将减轻冲击,但却加剧了中期财政风险。而财政赤字大幅增加、债务积累速度加快,将给美国的财政实力和主权信用状况造成压力。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无疑加重了本就已站在悬崖边上的全球债务风险。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没有突发的疫情,“低利率+低增长”也已令全球债务岌岌可危。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全球经济增速明显放缓,为应对金融危机而采取的全球性低利率政策也并未完全退出,而长期的低利率为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创造了有利条件。

中国银行研究院分析称,对于发达国家而言,当经济增速持续下行,实体经济部门经营难度加大、资金周转不畅,实体经济部门被迫增加负债,提高杠杆率。非金融企业部门的债务规模会抑制企业投资者意愿,不利于发挥企业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形成了“高债务—投资下降—经济增长下降—高债务”的正向强化循环,最终导致企业部门债务高企和全社会杠杆率的提升。而杠杆率过高会导致债务风险快速累积。为防止发生债务风险所引发的系统性金融风险,货币政策不得不压低利率,使低利率长期存在。

信用评级机构标普表示,未来12个月,信用评级为“垃圾级”的欧洲企业的违约率可能会增加近三倍,达到8%。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认为,从实体经济来看,历经长期的宽松货币之后,2019年,美国非金融企业的杠杆水平升至历史峰值。疫情冲击的长期化,一方面将导致企业股价下挫、资产缩水;另一方面则会长久拖累企业的未来现金流。由此,美国企业部门的违约风险急剧攀升,能源、非必需消费等行业正在成为风险短板。

本文源自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